早两个星期香港通关,我朋友圈里的港代,又「活过来」了。

奶粉美妆护肤品,包包鞋子奢侈品,统统打折促销。

还有另一批人也同样生机勃勃蓄势待发。

那就是香港保险的代理人。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身边的人到香港去买保险,那一叠带着繁体字和英文的保单,简直是精英阶层的icon。

16年最为高峰的时候,内地的一波又一波的精英们,在香港买了727亿港元的保险。

虽然后面有所下降,但在疫情前夕的19年,也造了434亿港元的新单保费,能占当地同期保费收入的三分一以上。

后来,封关了,直接就导致新单保费同比大跌84.3%……

所以一通关,这些嗷嗷待哺了3年的代理人,又开始摩拳擦掌,誓要把失去的青春抢回来。

但,香港保险,真的有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么好吗?

客观来说,出于考虑资产的全球配置,买港险,没有问题,买美国保险都没问题,当然,我们先不考虑GJ支不支持以及资金的进出问题。

但是买保障??我们仔细来说说。

01 从前是挺好,但世道早就变了

以前精英们说香港保险好,不外乎就是因为有分红,而且在早个十年,就有重疾多次赔付、前十年额外赔这些花式责任。

反正也没搞清楚到底保了啥,花出去的钱,既有保障,还能赚钱,谁看了不迷糊。

急吼吼把钱包往外掏。

但是在18年以后,内地开始出现网红保障保险,保障责任、核保规则和性价比飞速卷了起来,这两年连中大型保险公司都开始被带着卷进来,保障方面的优势也就没有港险啥事了。

当然,为了让内地保险把精英们的钱留下来,监管也出了一份力。

同样是在17年,发布了「严厉打击」在内地非法宣传和代理港险的行为,甚至将销售港险定义为「扰乱境内保险市场秩序」

在香港买的保险真的靠谱吗 听说通关后有网友打飞的去香港(1)

这个定性的理由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保险在内地属于强强强强强强强监管行业,监管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保险公司,一旦发现误导消费者或者保险公司亏损的苗头就马上出手掐灭。

在这样的环境下,咱们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就受到了极大的保护,所以如果跟保险公司有纠纷,在内地,投诉和起诉都是比较好用的,通融赔付也是内地保险公司的一大特色。

总体来说,内地的监管还是保护消费者的。

但港险不一样,不但不受内地的监管,17年才成立的唯一的监管部门保监局,也是不管纠纷的。

要是真的出现问题,100万港元以内可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但超过100万就必须找香港律师去香港打官司。

看过TVB律政剧的小伙伴大概就清楚,打官司有多费时费力,和费钱……

也正是因为投诉无门,普通消费者走投无路,才会有之前非常轰动的「海港城拉横幅事件」。

在香港买的保险真的靠谱吗 听说通关后有网友打飞的去香港(2)

02 买港险,理赔就真的松?真的很容易吗?

(1)关于健康告知

大部分的拒赔,都是因为在健康告知这边有瑕疵而导致的。

健康告知这个事属于最高诚信原则,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要遵循。

但港险确实有多问一句:有没有上面没问到的疾病。

这也是大家争议内地和香港是否是有限告知和无限告知的区别的根源所在。

其实内地保险,也会问「近一年或两年内有没有指标异常的情况」,对异常的覆盖面很广,只是框了一个时间,相对杀伤力没那么大。

健康告知,你问我答,问啥答啥,对于杀伤面很大的问题,该答也得答。

不赔钱并不会因为没告知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无关紧要的病史,更多的还是两地对没有告知事项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

虽然说问啥答啥,经不住大家就是会忘,并且每个人对健康的理解标准不一样,在没有特别专业的经纪人的时候,自然会忘记告知一些病史,问询的说法写的也是很迷惑,健康告知的疏漏就这么来了。

如果说,都有病没有告知,那么内地和香港保险公司的处理办法是不一样的。

首先,保险公司都会提出质疑,这个两地是一样的。

但如果是无关紧要,或者告知的事项和出事的事没什么关系,经过沟通交涉、投诉打官司、协商通融等,尽管过程会很费劲,但是在内地很大概率还是能拿到理赔的。

同样的事,如果在香港,会违反「最大诚信原则」,让你告知的没告知,这首先是你不诚信!其他的就别说了,也不会支持你的。

(2)关于理赔时效

内地对于理赔时效,监管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同险种对应不同天数,不管赔还是不赔,保险公司得给个说法。

香港对于时效是没有明确的要求,亲测周期是要远长于内地,因此花几个月才结案的也大有人在。

并且,内地各银行并不支持接收香港理赔支票,在拿钱便利度方面,真的是相差遥远。

(3)关于理赔条件更宽松

另外大家所谓的香港的疾病要求条件更宽松,所以能更容易赔到钱的说法。

亲亲,癌症,到哪都是占比最高的重疾,都是百分之六七十,搁哪都是一样的标准条件,这没区别。

剩下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很多听都没听过的疾病,会有不同保险公司在个体病情上有更松的要求,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内地的新重疾定义下,人一辈子得重疾得概率都有66%了,港险再松,能松几个点?

(4)关于「严进宽出」

大家都说港险是严进宽出,理赔体验好,这么多年下来,数据案例早就已经出来了,其实两地保险公司没啥区别。

标准体,没啥瑕疵的,都快;有瑕疵的,都慢。

只是内地监管更保护投保人利益,瑕疵件往往也会判更有利于投保人,而港险只看对错,不管你是谁。

(5)关于全球理赔

内地的保险公司也一样支持全球理赔,只是有些保险公司实在没人看得懂各国语言,需要你自己提供翻译件。

香港保险公司这方面人才多一点,可以直接看得懂各国资料,就差这一点。

现在祖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早就跟上时代的节奏了,大家不用担心娃还小将来出国保障就没了。

03 分红真香?不如算算有没兑现承诺

稍稍有打听过港险的,知道保障还有分红,还是美元结算的。

这对于精英阶层来说可香了。

未来孩子留学、配置海外资产、万一生病要去国外治,都能用得上。

畅享未来之前,提醒一嘴:

港险计划书上动辄百万千万的分红,都是不保证的!

人家的《分红计划小册子》也提醒了,但是估计没几个人会认真看吧。

在香港买的保险真的靠谱吗 听说通关后有网友打飞的去香港(3)

上面定期/归原/现金红利就是内地的年度红利,终期红利就是内地的终了红利,是一样的逻辑。

内地的分红险不太行,咱就不说了。但港险重疾险涨的那些保额,内地网红们靠价差,就可以直接来个双倍保额了,还需要靠涨红利几十年以后涨出双倍保额??为啥一开始我不能拥有呢?

所以,我是不羡慕。

摘一款网红港险官宣的红利履行比率。

在香港买的保险真的靠谱吗 听说通关后有网友打飞的去香港(4)

美元对应的那一行数字,其实就是代表着计划书「收益」的实现情况。

早些年卖出去的产品,基本就是打了对折……

而且吧,特别红利这玩意儿,除非身故或现在退保,否则就不是锁定的,是有可能要变化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保证部分,但收益极低,占比也低,对实际总收益影响不大。

总结陈词就是,未来的收益,「冻过水」。

有些人也会说,就算收益再不稳定,算起来也是比内地高点的。

港险的分红险确实远好于内地的分红险,但是内地现在早就卖上了确定收益一辈子保3.5%复利的增额终身寿,或者是复利有可能会超过4%的养老年金了……

这不比不确定的分红要好很多?

04 当然,港险也不是毫无用处

港险是美元结算,有全球资产规划的精英们还是绕不过去的,鸡蛋都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多搞点篮子,一定程度是可以规避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反正这也是不是我们普通人考虑的)

产品本身不重要,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咱内地的保险无法替代,这里就不说了。

本文仅针对要赴香港买保险的内地中产阶级,如果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保障、更便宜的价格、更宽松的理赔,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如果一定要去,我只有三条建议:

第一,一定要将过去所有的就诊、体检、医保卡使用记录找出来,方便告知。

如果有医保卡外借的情况,慎重考虑,不然就真的自己坑自己。

第二,开个香港银行账户,要不然理赔的钱真的很难拿回来。

第三,找个靠谱的销售,买的时候能帮你一条条确认健康告知,后面人在香港,续费、理赔、取钱能帮忙跑腿。

毕竟,港险纠纷的维权成本实在是高。


我是蜗牛君,让你买对保险少花冤枉钱。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支持。

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私信我,一对一给你实用建议,帮你买对保险不踩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