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的新技术,带来粮食产量的新变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旱地农业的发展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旱地农业的发展方法(旱作农业的新技术)

旱地农业的发展方法

旱作农业的新技术,带来粮食产量的新变化

云州区吉家庄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除水地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旱作农业,这里沟壑纵横,土地坡度大,一下雨山洪肆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土地越来越贫瘠,这些土地十年十旱,小旱小灾,大旱大灾,年年抗旱,年年受旱。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就是旱灾,低而不稳的局面,一直困扰着农民的投入和产出比,而且面积大,分布广。

2022年,根据云州区农业农村局的部署安排,全乡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 膜下滴灌10000亩,分布全乡6个村,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在2022年这个特殊干旱的年份里,取得了大旱之年大丰收,体现了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魅力。找到了旱作农业一条技术突破口。明确了云州区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云州区吉家庄乡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成功,是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短、平、快实用技术,改写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结束了半干旱地区被动抗旱的局面,引发了旱作农业发展的革命性变革。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由单一抗旱技术向集成抗旱技术转变,由传统抗旱技术向现代抗旱技术转变。这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完全弥补了大同市区无霜期短,气候冷凉,有效积温少的短板,总结2022年全膜双垄沟播 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要点

1、土地整理,全膜双垄沟播 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全膜双垄沟播,一个是膜下滴灌,对土地质量没有要求,任何土地都适应。要求耕地一次,深度25—30cm,因为80%的根系分布在这个范围,旋地一次,使土地平整,没有疙瘩,便于播种。

2、施肥,要求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亩,缓释肥40—50公斤/亩,缓释肥是防止作物后期脱肥,

3、种植模式,膜宽120cm,由机器完成播种,垄宽100cm,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40cm,三凸三凹,垄高10—15cm,种植两行。膜与膜对齐,但不重叠。

二、技术优势

1、保水性能强,由于土地全部覆盖,土壤水分能全部保存下来,避免水分散失。测定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全生育期0-20cm耕层土壤水分,要比普通半覆盖种植高出1.7-4.2个百分点。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m³水,相当于多降水3.9-9.4mm,保墒效应非常明显。到7月20日,全膜旱象表现明显,而半膜是7月1日表现旱象,无膜在6月份就表现旱象,保水持续时间特长。

2、有效利用自然降水,通过垄面凸起薄膜的分水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渗入到作物根部,能够把5mm的降雨量利用起来,很好地解决了普通平铺半膜降水滞留膜面的缺陷,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这一点很重要。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是70%—80%,在大同地区,不经过灌溉,也可以取得好收成。今年在吉家庄乡西浮头、佛堂寺村,西坪镇大北庄村就有不浇水的对比事例。

3、提高地下温度和近地温度;由于土壤是三个弓形三个凹槽,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扩大了土壤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面积,由于阻止水分蒸发,同时也阻止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根据今年对土壤温度测定,全膜比半膜总积温增加565°C,平均积温增加3.5°C。由于太阳光线的多角度反射,使近地15cm空间的气温,比露地高出4.1℃,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0℃。

4、改善光照条件,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其特殊的垄、沟相间的半圆凸面型地表,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扩大了近地光线反射面积,从而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基部叶片的光照强度,有效提高了群体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相应提高。

5、叶面积系数多,生长量大,由于生长势强,全膜双垄沟播形式比半膜叶面积系数高50%,提前封垄20天,拔节期高粱叶片宽度平均多2cm,长度多40cm,高度多20cm,茎粗多1cm,叶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力,作物的生长量就大。

6、免除中耕锄草,黑膜、双色膜防草,因为不见阳光,但是我们发现透明膜也没有长草,对于透明膜不长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全生育期不长草,节约锄草用工三次两个工,240元。解决了高粱没有除草剂的困惑,同时也解决了玉米、谷子以及其他作物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和重金属残留。是绿色环保的重要途径。

7、提早发育,提前成熟,由于全膜双垄沟播作物生长势强,各生育期都提前,成熟期也相应提前7—10天,今年9月22日霜冻,全膜作物都进入完熟期,而半膜、无膜作物,成熟滞后。

8、膜下有机物腐熟快,有效成分高。一些植物根茬,农家肥,残枝落叶,在全膜覆盖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很快分解腐熟,变成有机肥,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半膜、露地温度低,水分少,分解速度就慢,有的残根落叶一年都得不到腐熟,有效利用率低,

9、增产效果明显,适应面广,根据今年玉米、谷子、高粱的产量表现,各种作物的增产幅度比半膜高30%,比无膜无水高50%或者更高。我们说,构成产量的三大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于高粱来说,有效分蘖比半膜高30%,分蘖成穗率比半膜高10%,千粒重更是高20%,籽粒相当饱满,今年吉家庄乡试种的是高粱、谷子、玉米。而西坪镇大北庄豆子、马铃薯、黍子等作物,全部都是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扩大了全膜双垄沟播的种植范围,对于我们认识这项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效益分析

全膜比半膜一卷贵40元,全膜一卷铺1.8亩,半膜一卷铺2.5亩,全膜比半膜每亩多花30元,铺膜机械费用每亩多花35元,共每亩多花65元,节约锄草费用240元,节约浇水三次90元水电费,100元人工费,增产30%,共200斤,250元,共节约430元,增收250元,扣去多花的65元,净增收每亩615元。

四、注意事项

1、全膜双垄沟播如果采取膜下滴灌,要看面积大小,如果面积小了,要考虑水井的出水量,滴灌每小时每亩2方水,一个三寸水泵,每小时出水60方,要30亩,如果不足20亩,要考虑采取微喷管。否则不是憋坏机器,就是憋坏管子。

2、播种后,注意土壤板结,破土放苗,这是保全苗的关键。

3、要一次性施入底肥,特别是缓释肥,因为浇水次数少,或者不浇水,也因为现在有禾本科作物不追肥的种植习惯。

4、清理秋收后的残膜和滴灌管。全膜在土地的残留膜多,如果不清理,几年后土壤残留多,影响耕种。

5、现铺现种,要有墒播种,无墒不要播种。最好是浇水后全膜播种。学习其他地方,秋天铺膜或者春天3月铺膜,等地温稳定在10°时再播种。

通过2022年一年全生育期的观察、记录、以及各村全膜双垄沟播与半膜、露地栽培的对比分析,我们肯定了这项技术的增产作用。是我区今后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宣传、普及、推广。使我区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