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甄德性本善,家境富有,他家里是做绸缎生意的,每天除了读书,父亲甄甲还会经常的带他去店铺里,因为他不爱读书,都是父亲逼着他读书,看他不爱读书,很是无奈,想让他学习一下生意之道,万一不能考取功名,就做个生意人。

聊斋故事疯癫道人(聊斋故事蝅妇)(1)

甄德每次看到那些光滑的丝绸,总是暗暗感叹,蚕的一生,对人的奉献太大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很喜欢这句话,可惜,自己却没有蚕儿的精神,不喜读书,让父亲很是失望。

有一天,父亲带着他去了很远的蚕农家里。

想让他亲眼看一下蚕抽丝剥茧的过程。

父子俩骑马扬鞭,行走了好几天,才来发一个村子。

村里人都是养蚕人,看到他们到来,甚是热情。

村正让人把村口一处闲置的房子打扫一番,让他们住进去。

隔壁就是村里养蚕最好的柳阿婆家。

甄甲住进去,很是满意。

不大会,柳阿婆便端了一些吃食过来,歉意的说:“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只能招待一些粗茶淡饭了,请慢慢受用!”

言罢,离去了。

甄德看到有鸡肉,很是高兴,已经饿坏了,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第二天早上,父亲欲要离开。

对他千叮咛,万嘱咐的,道为父看你读书不用功,实在担忧你的前途,家里虽日子富足,足够你一辈子什么都不干,也衣食不缺,可这些财产,都是我自己起早贪黑的赚来的,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体会的到。想当年,我也是个穷人,不爱读书,后来跟人学做生意,因为才学疏浅,管理不当,屡屡失败赔本,不仅日子没过起来,反而还欠了外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此后,痛定思痛,我开始打柴赚点小钱维持生活,每天都刻苦读书。可喜可贺的是,几年后,竟考取秀才,后来因为频频落榜,在朋友帮助下,做了个小生意,没想到,生意兴隆,慢慢的由小生意变成大生意,财源滚滚来,这不仅是朋友让我学了生意之道,还因为我空余时间读书学习生意之道,为父带你来此体验生活,就是不想等我死后,你坐吃山空,数个商铺,却不知道如何打理,下半生受苦。你在此住下后,定要好好看看怎么养蚕,学习一下这些蚕的精神。

言罢,叹息骑马离去了。

甄德呆呆看着父亲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此后,每天都去柳阿婆家里,看她怎么养蚕。

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蚕,很是喜欢它们,总是自言自语的。

看到柳伯婆很是辛苦,总是尽量帮助她,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着她那么大年纪,还这么辛苦,心里很不是滋味。

想着父亲的话,每天晚上都读书至深夜。

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晚上,他读书累了,遂走出屋子,去院子里散步。

此时,月明如昼,他呆呆看着天上的月亮,很是想家。

过了会,忽然看到院子里的树下有个白衣女子,一愣。

至前施礼道:“请问姑娘是哪里人氏?为何深夜至此?”

那女子徐徐转过头来。

甄德目睹,登时惊愕住,只见此女粉妆玉琢,吹弹得破,美目盼兮,长的极美。

聊斋故事疯癫道人(聊斋故事蝅妇)(2)

心里感叹,这世上竟有如此绝色佳人,痴呆呆地看着她。

那女子向他莞尔一笑,更是楚楚动人,道自己名叫蝅儿,家人居多,家中拥挤,心里苦闷,遂偷着出来透透气,不知不觉地就来到这里了。

甄德听罢,仔细端详,这才发现,她竟然只有两尺多高,看样子,也就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由心里暗笑,原来是个顽皮的小女子。

忙劝她说:“听姑娘说,乃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的女子皆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你怎可一意孤行,破了规矩,快回去吧,如若不然,会坏了你的清誉!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吧!”

那女子听罢,却顽皮的歪头看着他说:“我家离此不远,就不劳烦公子了,今夜月色这么美,我要欣赏一番再回去。”

甄德听罢,只好任由她去。

两个人相谈甚欢,很是投机。

让甄德刮目相看的是,这女子竟然不仅能吟诗作赋,还懂得养蚕之道。

那女子直到深夜方离去。

此后,夜夜至此,两个人吟诗作赋,情投意合,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甄德忽然发现,幸好自己是读书人,如若不然,岂不让她小看了。

此后,更加努力读书,进步很快。

过了一段日子,甄甲忙完生意,前来接甄德回去。

原以为,甄德看到他,定会激动万分。

没想到,甄德竟然不是那么高兴,道不想回去了,此地环境幽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自己自从来此后,进步很大。

甄甲听罢,很是高兴,遂决定考考他。

没想到,甄德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和之前判若两人。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觉得自己这次决定太对了,换个环境,竟然让他喜欢读书了。

既然他不想回去,那就再待些日子吧。

正好这几天生意不忙,自己也在此陪陪他。

没想到,甄德见父亲不走,一惊。

好言好语地劝他还是赶紧回去吧,家里生意还要靠他打理。

甄甲从来没有见过甄德这么激动,心里很是纳闷。

只好摆摆手,道自己待两天就回去了。

甄德听罢,只好蔫蔫的答应了。

到了晚上,甄德让父亲赶紧休息,不要影响自己读书。

甄甲听罢,哭笑不得,自己不吵不闹的,怎会影响他读书?

只好笑着答应下来,吃完饭,便躺下了。

甄德看父亲睡了,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听听没有动静。

急急去院子里读书,心神不宁的盼望着蝅儿出现。

可是等到深夜,蝅儿没有出现。

很是不安,耐着性子等待,竟然等了一夜。

那蝅儿也没有来,不由甚是失落惆怅,精神萎靡,犹如病了一样。

第二天,父亲看到他精神萎靡,脸色难看,以为他病了,关心询问。

甄德摇摇头,敷衍过去了。

白天也不读书,也不去柳阿婆家看养蚕了,浑身无力的躺在床上。

甄甲目睹此景,很是心疼,以为他病了。

欲要去请郎中。

甄德拉住他,道自己睡会就回了。

父亲只好无奈的守在他身边,到了傍晚,甄德竟然又精神起来,吃了很多饭,还陪父亲喝酒。

甄甲看他好了,很是高兴,多喝了几杯,不大会,便醉倒在桌前。

甄德把父亲搀扶起来,进入屋里,把他放在床上,盖上被子。

蹑手蹑脚的出去,在院子里读书,盼望着那蝅儿出现。

过了几个时辰,那蝅儿终于出现了。

甄德激动万分,询问她昨夜为何没有来?

那蝅儿笑吟吟的说:“令尊至此,我不敢前来。”

甄德听罢,松口气说:“无妨!家父明天就回去了,不要害怕他。”

两个人又开始一起读书,吟诗作赋,不亦乐乎。

过了一个时辰,睡梦中,甄甲欲要出恭,迷迷糊糊的听到外面谈笑风生,有女子的声音。

一愣,悄悄打开门一看,院子里果真有个白衣女子,正和甄德吟诗作赋,谈笑风生。

看样子,两个人甚是投机,大惊。

心里想着,此女深夜至此,定不是什么良家女子,应是什么精魅,没有惊动他们,默默窥视着。

过了会,忽然拿起棍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大喊道:“大胆妖孽!竟敢迷惑我的德儿!看我不打死你。”

那女子和甄德大惊。

女子惊慌失措的极快欲要逃离。

已经来不及了,被甄甲狠狠击打,倒在地上,痛苦的蜷缩在地上,少顷,竟然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的蚕儿。

父子俩登时目瞪口呆。

半响,甄德方如梦方醒,很是难过,头一次敢顶撞父亲,道是他害死了它!

那蚕儿已经奄奄一息。

甄德心痛的泪水夺眶而出,大喊大叫的让父亲离开。

甄甲从来没有见过温和可亲的甄德变成这个样子。

强让自己镇静下来对他说:“原来这就是你愿意留下来的理由,你知不知道,我要是不打死它,你命不保了!它是妖孽,会害了你的!真是执迷不悟!”

甄德听罢,红着眼睛怒道:“妖孽又如何!它没有害人,对我甚好,为何非要置于死地呢!”

他刚言罢,忽然感觉手心动了下,手里的蚕儿消失了。

很是失落惆怅,瘫坐在地上。

第二天,父子俩回家了。

回到家里,甄德无心读书,甚是思念蝅儿,相思成疾,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病怏怏的。

仅仅几天,便面容憔悴,身子消瘦。

父母很是心疼,为他寻医问药。

可大夫们至此,皆都摇头叹息,道他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

只好开了一些安神药,离去了。

夫妻俩很是担忧,不知道怎么办,长叹短嘘的,母亲甄氏暗暗垂泪。

有一天晚上,甄德昏昏噩噩地躺在床上。

恍恍惚惚的听到蝅儿的声音:“你我缘分未尽,我的元身虽被令尊伤害了,但好在我的神魄安在,我再修炼几年,变幻成人,再去找你,但你要努力读书,等你考取功名那日,也就是我现身之日,切记!切记!”

言罢,声音消失。

甄德听罢,恍若梦境,欣喜若狂,精神抖擞,大声呼喊饿了。

父母听到下人禀报,急急进入一看,只见甄德正精神饱满,满面红光,狼吞虎咽的吃东西。

大喜过望,很是高兴,松了一口气。

此后,甄德刻苦读书,每天都读书至深夜,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年后,童试,竟考中秀才,一家人喜极而泣。

甄德更是高兴,此后,更加努力读书。

几年后,竟然考中举人,一家人兴高采烈的摆下宴席庆贺。

亲戚好友的皆都纷纷登门庆贺,祝贺之声不绝于耳。

酒桌上,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想和他家做亲家。

不待父母答应,甄德借着酒劲,敷衍过去了。

客人走后,甄德也有了醉意,他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期盼着那蝅儿出现。

可是等到深夜,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也没有。

很是失落惆怅,踉踉跄跄的来到院子里喃喃自语喊着:“蝅儿,你说过,等我考取功名,你就现身,和我成亲,如今,我已经考取功名,你为何还不现身……”

他大吵大嚷的,家人们都被惊醒。

甄甲听罢,若有所思地看着他,命人把他搀扶进去。

不大会,甄德便睡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没等他醒来,家里来个身着白衣,珠圆玉润的妇人前来提亲,道女方乃是大户人家,家境富有,女子乃是有名的美女。

甄甲夫妻俩听罢,很是中意。

有下人告诉甄德,甄德听罢,大惊。

急急过去,道自己不着急成亲,委婉的拒绝了她

父亲大怒,道女方家境富有,女子美貌如花,温柔似水,这么好的人家他不中意,还想找什么样的女子?

可甄德就是不同意。

此时,那妇人倒是不急不恼,她笑吟吟的对甄甲夫妻俩说:“老爷!夫人!不要着急,容我劝劝公子就是。”

言罢,把甄德拉到一边,笑吟吟地对他附耳一番。

甄德听罢,又惊又喜,连连答应下来。

他的父母目睹,很是惊奇,这妇人给他吃了什么迷幻药,竟然又同意了。

几天后,妇人又前来告诉小姐的生辰八字,两家定下日子。

成亲那日,甚是热闹,大街小巷的人们都鱼贯而出,纷纷前来看热闹。

两个人拜了花堂,送入洞房。

甄德迫不及待,激动万分的揭开新娘的盖头,美若仙人的蝅儿含情脉脉地望着他。

甄德情不自禁的拥住她,喜极而泣。

第二天早上,蝅儿去给公婆敬茶。

甄德担心父亲看出来是蝅儿,可因多年前那天是晚上,甄甲并没有看清蝅儿的样子,一切安好。

甄德松口气。

成亲后,夫妻俩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恩爱无比,羡煞他人。

蝅儿贤惠孝顺,勤俭持家,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年后,她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公婆很是高兴,一家人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聊斋故事疯癫道人(聊斋故事蝅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