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美童年#

年老时的何勇(童年记忆何勇)(1)

今年十一长假我带着两岁的儿子回老家。原本担心他在老家呆不住,岂知这小家伙在老家玩的不亦乐乎。平时左蹦右跳的孩子,现在看见小鸡吃食也能目不转睛的盯着看上许久,那兴奋的样子全都洋溢在他那稚嫩的脸庞上。对于农村里的牛羊、鸡鸭、猪狗、虫鱼无不感到新鲜独特。一整天乐此不疲的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常常大晚上的还哭着闹着要求我带他去看牛牛,去看狗狗。这个一直住在城市高楼里,活动范围仅仅是一百来平米和那个小小的空中花园的孩子来说,面对他的又会是怎样的童年呢?是欣赏雾霾的天空?是鉴赏着高楼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还是天天吃着大米而不知道稻谷长什么样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忍不住回想起我童年那段快乐的时光来。那时的玩具很多,大都是自己加工制造的。单就竹子而言,就能制造出许多玩具。砍下一段竹节较长的竹子,留住一端的节,从中间用小刀开一个圆形的小孔,再找一段刚好能插进这竹筒的竹棒,一头用破布包裹结实,模仿注射器的原理做成玩具,小伙伴们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吸水枪”。或者挑选一段金竹(一种只能长大手拇指一般粗细的的竹子,弹性比较好)两端用刀子刻下小坑,用一根比较结实的细线将竹子两端系上,尽量缩短线的长度,把竹子拉成一张弓形,再找一些竹子做成箭。这样弓和箭都有了,做好后,就会迫不及待的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杰作,找小伙伴比试比试,看谁的做的更好。当一个人的时候‘实在无聊,就见到猎物就射,有时还会把自己家的鸡当靶子。偶尔也会失手,把鸡给射死了,遭母亲痛打一顿之后才会渐渐明白,箭对着活物射是不对的,箭靶也就慢慢转移到树或者墙壁这类静止的物体上。再或者用竹子制作大家都很熟悉的竹蜻蜓等等,总之只要玩劲一上来,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自己制造。

我有一个养一只神雕的梦。免不了时不时的约几个伙伴,不辞辛苦攀登悬崖峭壁找寻老鹰的窝。如果不小心找到了,往往是从老鹰下蛋开始就盯上它,偶尔趁老鹰不在家,偷偷的去看一下数一数有多少个蛋,每增加一个蛋都免不了高兴一阵。对于孩子们,老鹰也是一种很凶悍的动物,即使是偷偷摸摸的去看,也得做好万全的准备。至少得有一个放哨的,一个拿着棍子当护卫,才敢悄悄的去看一眼。偷偷摸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老鹰发现了有人知道它藏匿地方,这及其敏感的动物,总会把家搬到它自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再想找到它的窝就难上加难了。待老鹰孵出小鹰后,去看更要小心翼翼,这时的老鹰出于那强力的爱,会忍不住和你拼命的。这时得悄悄躲在一旁,等老鹰飞出去觅食的时候,再偷偷的看小鹰。

把小鹰抱回家也得讲究时机,太早了,养不活;太晚了,它又飞走了。通常是在它正在学飞翔的时候,把他们一一领走。对分养老鹰也是很有讲究的,通常要等首先发现老鹰窝的孩子先挑,然后根据孩子之间的要好程度一一发放。对于想要而没有得到了,他们也不会嫉妒,在接下来的喂养小鹰的过程中,给小鹰捉蟋蟀,刨蚯蚓做为食物的他们是最为卖力的。在帮父母下地干活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带上个小盒子,一切弱小的活物都放于其中,成为小鹰的美餐。这件事情也得悄悄的做,倘若被父母发现了总免不了教训一通,说:“不能玩鸟,不然上学的时候写字手抖得厉害。”我玩的小鸟也不少,可除了写字写得不怎么样,手抖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过。小鹰也是常有养活的,但从没有载过我在蓝天白云里翱翔过。

对于那失去小鹰的老鹰,总是能听到它,在失去孩子们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久久的徘徊在失去孩子的地方,发出响彻山谷的哀嚎。这哀嚎声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在心里隐隐约约的有些痛了。掏鸟窝的事情也就渐渐的不去做了。

倘若在冬季,下点小雪,鸟儿们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像鲁迅先生笔下捕鸟的事也是常有的,其方法原理一样。但我们常是不愿去做的,捕到的鸟儿做起菜来麻烦,捕了玩玩倒是有的。无聊的时候,捕完了放;放完了捕。反反复复、乐在其中。这样的天气里,通常是约上十几个小伙伴,带上网,镰刀、细线、粮食,火柴。到深山里去,到野兔、野鸡常出没的地方去。

只要一进入山林,就两个一组的搜索试前进。有合适的地方就停下了,两个人分工协作,一个人在离灌木丛很近的空地上用镰刀挖一个碗口那么大小的窝洞,在傍边的灌木丛里找一根较长一些的木条,把木条尖和木条周围的枝桠除去,在顶端系上细线。另一个找一根柔软的木条弯成一个和洞口一般大小的圈,放到洞口处用带弯钩的树枝把它固定在洞口,在洞口设置一个机关。再一起把木条弯曲,在线的另一头打一个活扣,活扣绕在洞口的小圆圈上,与机关相连。在洞里放上一些粮食,用少量的松叶做遮掩,再在洞口周围散上少量的粮食。当野鸡来寻觅食物时发现地上的粮食,在饥饿的驱使下,兴奋的吃起机关周围的粮食来,当它食犹未尽之时,发现了洞里的食物。这一下它总算是上当了,当它伸长脖子吃洞里的粮食时,触动洞口的机关,弯曲的木条立刻弹了起来,圈里的活扣立刻栓住野鸡的脖子。这样野鸡就被吊了起来,挂在灌木丛里。只等我们来把它拿走。能下扣子的地方尽量下好扣子,几小时下来能下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

在下扣子抓野鸡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雪地里找寻野兔的脚印,这样的雪地上,野兔的行踪就会暴露无遗。当发现野兔的踪迹在某一个地方消失了,或者脚印乱七八糟的,就证明野兔就在这一片区域里活动。这时同伴们悄悄的分头在野兔活动区的上方向的路口处,(野兔后腿长,前腿短,擅长跑上坡路。下坡路它跑不了,只会栽跟头)把带来的网统统全部支起来。然后大家每人找一根木棍,散开了去,用木棍敲打灌木丛,野兔受到惊吓就会四处乱窜,当有人看到野兔兴高采烈地给大家讲兔子所在的位置。大家就迫不及待的大吼大叫的合围了上来,把野兔往撒网的地方赶。野兔情急之下拼命的向我们部署好的网里扎。只要一扎进网里,网就立即把它给裹了起来,动惮不得。只等我们揪起它长长的耳朵,它也就没有逃生的希望了。有的野兔气性很大,有时你拎着拎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自己把自己给活活的气死了。

玩的起劲的时候往往是翻过了几座山,就这样一边下扣子抓野鸡,一边撒网逮野兔,乐此不疲。饿了,就去附近的洋芋地里看看人家地埂子下边有没有埋下做种的,把土刨开,每人弄上四五个够自己吃的,然后再把土还原。如果把剩下的土豆整理好,再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土还原,主人家是很难发现的。大家四处找来干柴架好,把洋芋放在上面烧,大家都在火堆旁各自发表自己的论述,有时还发生争执,但只要等到洋芋烧熟了,大家都不再争执了,只是忙着吧唧吧唧的津津有味的吃着。现在回想起来,那洋芋的味道也是别有滋味,可惜我是多年没有那个福分尝到它了。

吃完洋芋,已是块接近黄昏时分,大家便拿上抓到的几只野兔往回走,找下扣的地方,一路收拾那些中了机关的野鸡,都兴高采烈地回家享受美餐了。

若是到了包谷成熟的季节,如果有人在放牛的时候发现了一种长在土里的蜂,名叫抱脚蜂,(长三到五厘米,飞起来的时候脚紧紧的抱在一起,故而得名)这个时节正是蜂蛹最多是时候。当牛经过蜂窝旁边吃草的时候,牛不小心侵犯了它们的领地。它们便一哄而上,把牛蛰得四处乱跳。把牛哥先稳住之后,再去找蜂窝,只要确认蜂窝所在的位置,做好标记。便不声不响的离开。

次日或者过几天有功夫了,找一些晾干了的专门熏蜂的草,导火索、锄头、手电和一个结实的没有任何破损的化肥口袋。选择黄昏的时候出发,到蜂所在的地方刚好天黑。(天黑后蜂看不见,不易轻易蛰到人)我们先点燃熏蜂草,蜂被熏后会受不了大量的往外飞,人只要潜伏好了,这些小精灵是来不及蛰人的。当大多数蜂飞走后,剩下少量的誓死保卫蜂房的顽固派,我们只能选择强攻了。我们再点燃导火索,塞进蜂窝里,一阵折腾之后,这些顽固派不死也都是在苟延残喘了。之后用锄头从蜂窝两边小心翼翼的挖开,把蜂坯子取出来,(通常有三四个坯子)放到化肥口袋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回家后,大伙商量商量找一个大方一点的人家,拿到他家去做。主人同意后把蜂蛹拎到家里,一个个都取出来,把封盖的和没有封盖的分开。封盖的蛹很干净,没有封盖的就用开水烫蛹几分钟之后捞出来,挤去里面的蜂屎。然后和着事先准备好的包谷粒一起炒。那味道很美、很香。虽然炒出来的量很少,但是这美味太酿人了,大家都吃不了多少。

如果遇到,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后背纹路呈现似油菜花样子的蛇。我们通常叫它“菜花蛇”。当发现它时,追了上去,一只手拽住它的尾巴,一只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着它的身体往头的方向一捋,捏在它离头七寸的地方。然后把捏在尾巴上的那一只手松开,它的头没有办法弯过来咬人,蛇身的后半部分,会一圈一圈的缠绕在你的手上。勒得你紧紧的,也就算是它最后最无奈最无声的反抗了。如果蛇特别大,有人会把它绕在腰上。太小的孩子们是不能这么做的,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有这样拿蛇的孩子,活活被蛇勒死的。不管这事是真是假,孩子们都是不愿意去尝试的。如果遇到大一点的蛇,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降服它。倘若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让一个人悄悄的盯住它。另一个人立马去找一根树杈来,(树杈要比蛇的粗度小,不然叉在实地上蛇就会迅速逃走)向着蛇的七寸一下子叉了下去,这条大蛇也就束手就擒了。如果是一个人且蛇比较大,就不要去招惹它了,因为有时你会不是它对手的。拿回家把蛇头给剁了,一个人拿住,另一个人把皮顺着头往下一拉。蛇就只剩下排骨似的身子了。孩子们最奇怪的是掉在地上的那个头,半天了还能在地上缓缓的移动,有趣极了。

用斧头把蛇肉躲碎了,放到油锅里炸脆了。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再弄一只鸡放在一起,用敞锅,用小伙炖上一小时左右,便可以上桌子了。这道菜有人给它起了个很不错的名字叫“龙凤汤”其味道之美,吃一次,一生都回味无穷。

路边一朵炮仗花里,有一只抱脚蜂认认真真的爬在里面采蜜。只要轻轻地把炮仗花的花口悄悄的用手指捏住,蜂就在里面无法逃脱了,嗡嗡的在花朵里叫个不停,它的声音很好听宛如在弹奏一曲优美的乐章。听腻了,就找到蜂的背,从侧面捏住它,再捏住蜂屁股,把藏在里面的毒针拔了出来,找一根细线拴在它腰上,让它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玩累了就找一个小石子让它拉着走,并低声的对蜂说道:“谁让蛰我的”回头想想它并没有蛰过自己,又补充说到:“谁让你的同伴或者祖宗蛰过我的”看着它辛苦拉石头的样子,似乎一切因贪玩被蜂蛰过的仇都报了。

记得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小时候清澈见底,我们常常在里面摸鱼,捉泥鳅、把小蝌蚪捞上来,放在石头上晒得半干,奄奄一息的样子,再把它取下来,放到水里,一会儿就又在水里游了起来。把衣服脱得精光,找一个大石头,站在上边,再往深水里一扎,消失了。一会又笑嘻嘻出现在对岸的沙滩上,用砂子把自己掩埋起来,只剩下一个小脑袋和同伴们聊天。

正当我意犹未尽之时。

打开窗户,看到朦胧的阳光下,被层层雾霾包裹着的繁华的城市。

走到河边,看那秽浊的水面下,那曾经悠闲的游走的鱼和那晒不死的蝌蚪都失去了影踪。

到菜市场,看那摆得整整齐齐的新鲜的蔬菜水果,鸡鸭牛羊,有哪一样我们敢放心大胆的毫不顾忌的食用?

我想我是有一个曾经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天真的童年;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环绕的童年;有清澈的小河、有悠闲的鱼虾的童年;有野鸡、野兔、有山茶花开杜鹃花红的童年。

可我所心爱的孩子们会有怎样的一个童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