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列举三个“事物”,并假设它们是存在的,并且具有某些特性和行为。

首先让我们以现在的汽车为例;其次,让我们以电子为例;让我们以一个中微子为例。对这三种事物,我们分别使用三个形式上相似的判断。

A.房子前面的汽车是黑色的。

B.电子是一个质量很小并且带负电的微粒。

C.中微子是一个既不带电也没有静止质量的微粒。

让我们假设以上这三种陈述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当我们思考以下几点时,它们在不同意义中的正确性刘变得相当明显了。

事物的正反面举例(事物陈述中的情境)(1)

逻辑三角

我们说房子前面的车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它。和我们交谈的人也看到了它,并且点头同意,这验证了我们的判断。相反,通过我的观察、我同伴的观察以及点头同意,这些是无法做出关于电子的确切陈述的。电子不能被简单判断和证实,是因为电子是看不见的。

然而判断是依赖于事实的,除了以存在电子为假定前提,人们对看到的许多特殊现象也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电子的存在更进一步依赖于某些极其特殊的现象,这些现象我们只有通过假定这些微粒带有负电荷才可以清楚解释。

事物的正反面举例(事物陈述中的情境)(2)

正负电子

关于中微子的判断还需依赖于一种依据。这不仅因为它们是看不见的,而且因为它们缺少如电荷、静止质量等这些电子所具有的特征。因此,我们将它们的存在建立在那些从实验中可以检测出来的特殊现象之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反,确定中微子存在的根据大致如下:一种贝塔衰变现象让让人们对至今为止所有物理现象毫无例外遵循的物理规律(某种“守恒”律)的普遍性产生怀疑。假设守恒律并不普遍适用,至少在此是个例外,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贝塔衰变的测量结果。但是,物理学家宁愿保持的完好无损和普遍适用。

而保持守恒律不变的唯一构思方法就是:假设存在一种能够获得质量的几乎不可探测的粒子,如果不存在这种粒子则将引起人们对守恒律的怀疑。

事物的正反面举例(事物陈述中的情境)(3)

中微子实验

一段时间以来,这就是假设中微子存在的唯一根据,也是认为它特性缺失的唯一根据。

显然,上述三种陈述的不同意义都是“正确的”,但这三种不同意义并不是由陈述自身显露出来。所有的陈述都是相同的形式(……是……),只有原先深藏于每一种陈述中的情境、问题结构、证据、推论和解释才会向我们揭示该陈述“正确”的不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