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博大精深,往往同样的字眼,可以指不同的事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一类的对联,当然,这一类对联也多,就先挑一个意思最广泛的,与“东西”这两个字有关的对联。

对联故事有题目 有关东西的对联故事(1)

“东西”大致有这样几种意思:

1、指方位。在地球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日出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东西”就是东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先说这样意思的对联:

相传,有一个富商,父母去世后进行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这在中国的规矩里是不对的,因为东边为上,西边为下,男尊女卑,男应在东,女应在西。又不能重新再葬第二次,商人遍访亲朋好友求救,希望能找个法子补救,求到一位老先生门下,老先生想了想,对商人说,我替你撰写一副楹联,你立在墓前就可以了。他的对联是,上联:生前既不离左右;下联:死后何须辩东西。语意既言生前夫妻情深,又巧妙化解了死后葬错方位的失误,确是妙联。

2、指物品。据说“东西”二字用来指代物品是从宋代开始的,这里有个典故。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温和,盛温和提一只竹篮子,告诉朱熹说,要去买“东西”。朱熹问:“难道不能买南北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类,我这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类,我这篮子就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买“东西”从此流传下来,东西因此也开始用以借指物品。

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大太监奉命到杭州办事,受到管理该城北关的南工曹与管理南关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大太监已有几分醉意,趁着酒酣耳热,想戏谑一下这两个地方官。于是念出一则上联: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这上联里的东西二字,当然是指的财物,两个地方官一听,这是借着对联在揭他们的短啊,意思是说他们在借着管理关口的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北工曹知道太监的底细,脑子一转,很快对出性下联: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意思是说,咱谁也别说谁,大家一家,都这样。

3、指人。北洋军阀首领曹锟,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奉系后,曹锟为了当选总统,以5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最终当选“大总统”。知道内情的人送他一副对联,上联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下联是: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将“民国”、“总统”两词分别嵌入联中四个分句之首,组成四个文言句式,自然贴切。最后以“不是东西”,这里的“东西”指的是总统这个人。

这个跟春晚上的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里的“你说我不是‘东西’”,“那我是什么‘东西’”里的东西的来回借指,意思相近。

对联故事有题目 有关东西的对联故事(2)

4、指动物。清乾隆五十七年,京城工部失火,乾隆皇帝命大司空金简召集瓦工木匠重新建造。四下凑巧,于是京城中流传一则上联: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联中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个字统统用上,说明的却又是一件实事。要对下联,难度很大,于是京城之中久久未有人对出。

此时恰好有位内阁中书舍人,与纪晓岚同乡,自己对不出,想起了被称为楹联大师的老乡纪晓岚,于是登门求对。纪晓岚听完上联后说:“这个对联也不是太难对,但对出来恐怕有不利于先生,对还是不对?”中书舍人求对心切,忙说:“没事,没事,只要对得上就好。”纪晓岚于是念出下联:北人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联文中“东西”既指方位,以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应对上联的五行,同时又指动物,指中书令不是人。

这个跟上面一项的“东西”二字指人差相仿佛,“东西”二字指人指物,相互转换,很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