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没有屈原列传(打好高中语文基础54)(1)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穷则反本

B.靡不毕见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离骚”者,犹离忧也

2.名句名篇背诵。

⑴人在穷途就会追念根本,人们呼唤天地,是因为“______”,呼唤父母,是因为“______”。

⑵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其体现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⑷屈原痛心于楚国朝堂的黑暗混乱,其中奸臣当道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先生以比喻手法说屈原先生志向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高度评价屈原先生的志向______。

4.(1)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士遭受排挤的社会现实。

(2)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

(3)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隐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币委质事楚 :抵押

B.使使如秦受地 :到、往

C.复释去张仪 :释放

D.奈何绝秦欢 :友好关系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楚国和齐国结盟亲善,秦国不敢侵犯 ,就采用离间计破坏两国的联盟,以便各个击破。

B.张仪出尔反尔,失信于楚王,楚王很生气,决定发兵攻打秦国。

C.齐国对楚国与之绝交很生气,当楚国有难时,他们也袖手旁观,因此楚国陷入困境之中。

D.秦国打算割地和楚国议和,楚王认为张仪很聪明,不愿得地,希望得到张仪,心里就满足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与“君子敏于事”(《〈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4.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没有屈原列传(打好高中语文基础54)(2)

参考答案:

1.C

2. 劳苦倦极 疾痛惨怛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其文约 其辞微

5.A.质:同“贽”,见面礼。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7.D.“楚王认为张仪很聪明”错误。楚王“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不是因为张仪聪明,是因为张仪之前出尔反尔,失信于楚王,楚王很生气,他想抓住张仪。

8.A

9.D.“《离骚》是……政治叙事诗”错误。《离骚》是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10.D.“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错误。原文“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可知,汤、武在前,齐桓在后,应是“近古的齐桓”“中古的汤、武”。

11.C

12.D

A.都是介词“在”。句意: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君子在工作上要勤劳敏捷。B.都是“夸耀、炫耀”的意思。句意: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C.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假设。句意: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呢?D.两个“属”的意义不同,“屈平属草稿未定”,“属”,“连缀”之意,文中为“创作”的意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假字,“叮嘱”的意思。句意: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纪念这件事。

13.(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馋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和君主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了。

(2)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14.①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

②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没有屈原列传(打好高中语文基础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