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让人沉默的视频,女儿问父亲: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以后还是穷人?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女儿,把你身上的所有钱拿出来看有多少。

女儿从身上掏出了10块钱说:这是我身上所有的钱。

父亲伸出了两个紧握着的拳头说:我一只手里有一百,你敢不敢用你的钱赌一把?

女儿回答说:敢!于是把十块钱递给了父亲,父亲伸出了拳头,女儿犹豫片刻选了一只手,父亲打开手,里面什么都没有。

父亲说:要不要再来一次?

女儿说:我没钱了。

镜头又换了另一个女孩儿,她第一次同样也没猜中,但是她身上还有钱,第二次时,她猜中了,赢到了一百块。

这个视频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穷人没有实力没有资本意味着你失去了试错的机会。也许你很努力,但因为你生而就在的位置,决定了你所在的高度,那些生下来就比你位置高的人,他们的起点就是你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到达的终点。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1)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的片断。是杨紫琼主演的,她在影片中饰演一名家庭出身优越的女老师,而她的学生们大都是社会边缘青年,他们都是问题青年,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学校教育,早早走向社会,被社会毒打成不听教化的小混混,主流价值观里的努力就能有出息,好好学习就能有前途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一句可笑的空话。

杨紫琼自信自己建立的人生价值观正确无误,她想用她的价值观去教化这些学生,然而她却被一个从小就有着悲惨经历的小太妹怼到无言以对,除了无能的哭泣,她实在找不出更有力的话去反驳这个学生。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2)

“Miss,你幸福,你的命生得好,不愁吃不愁穿,念书不留级,老爸老妈带你出国去旅游,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你以为挤公共汽车吃小摊子这些就叫体验人生吗?虽然,命生得好不是有罪,可是你天天都跟我们说这些不切实际的话,没有人会觉得你苦口婆心,只会认为你在这儿说风凉话。

Miss,我找过的工作比你教书多,我十四岁就出来混,被人家毛手毛脚,十七岁在酒廊做陪酒的,从领班到经理我轮流陪上床,我们的世界跟你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你要说你要教是你的自由,因为这些是你的工作,因为我如果不是为了应付感化院,谁会有功夫坐在这里听你胡扯,再说吧,如果没人给你薪水,你又怎么会站在这儿呢?大家各管各的就行了,摆什么臭架子?你也用不着在我们面前扮耶稣救人,你有权利去靠我的,我不会在乎的,大不了再回去蹲蹲黑房,也比在这儿被你精神虐待的好!

Miss,我跟你说这些话是为了你好啊!傻瓜!”(此时同学一片掌声)。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3)

杨紫琼:你以为我是为了钱才教你们的吗?你以为我生在有钱人家娇生惯养的吗?我告诉你们,我只是不忍心看见你们这些有为的年轻人自暴自弃,我知道我不会教你们,我也知道我没有办法说服你们,难道这也是我的错?你说,我为什么要来教你们呢?

小太妹:为了证明你自己能挽救这个世界,不为钱,就是为了满足你自己。因为这样做别人就认为你非常伟大,你以为你这样做就可以做我们的榜样了吗?你说,有谁不知道在工厂做拿六十块钱一天也能够维持生活呢?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有人可以吃鱼翅坐奔驰 ,而我生下来就要吃不饱穿不暖?你回答我,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就去找工作怎么独立处事,怎么跟人相处。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4)

杨紫琼:成就是自己争取回来的!

小太妹:你当然可以争取,因为你接触的是上流社会,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钓到金龟媚,我们呢?大不了过两年找个做苦工的嫁了,生一大堆孩子穷一辈子!

Miss此时被怼到只剩下了哭泣,她感觉到她的善心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反而激发了对方的反感,被讨厌,被针对,原本所有的自信心此时被小太妹击压击垮。

这段对话,因为太过真实,成为了港片中的经典台词。

不同的人对这段对话有不同的解读。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5)

我在相关的视频评论区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评论:这就是你不努力的借口吗?

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我来说,我看到的首先是这句话背后的傲慢,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何不食肉糜。

他们没有努力吗?光是活着就已经让他们拼尽了全力,你却好意思居高临下地质问他们不努力,谁给你的勇气 ?

对于小太妹的问题,杨紫琼没能给出答案,但有人会冷笑着回怼:那是因为你的父母不够努力!

如果权力和财富世袭合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朝代的更迭。

2005年,当时的我刚刚三十出头,从体制里出来后,我想体验一下拼实力去生活的日子,我不想每天喝茶水看报纸,在单位上班七年,每一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见到的是同样的人,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带着满心期待,我走向竞争残酷的社会,我成为一个著名家电品牌的促销。工作过程中,这个群体里的处事法则和我以前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她们更现实,没有那么多虚伪的人情世故,所有的人际关系简单而又现实,一切都以销量为衡量标准,哪怕是顶头上司,只要有能力,业务也拿促销没办法,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

但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我见到了很多生活不易的事情。

为了卖出一台高端产品,我对面别的厂家的促销不惜光天化日之下色诱顾客,讲货的过程中胳膊搭到了坐在沙发上的顾客的腿上,如果这个月她卖不出去高端主品,她们的业务会把她骂死,而且还得在公司会议中当着全体促销的面自我剖析,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她来说,无疑是可怕的,她的脸皮还没有练到宠辱不惊的程度。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6)

还有一次,因为顾客要求货到付款,我跟着送货师傅上门收款,我亲眼看到送货师傅背着35寸的显像管彩电(带包装)上五楼,因为这一层楼有两位顾客,一位买的电视,一位买的是容声双开门大冰箱,他就这样从步梯楼(那时住宅楼还没有电梯)先后背了两趟,我和那位顾客看着都替他捏把汗,但是我们又没办法帮他,当时正值炎炎夏日,他扛上来之后已经累到汗流浃背,顾客人很好,从冰箱里拿出西瓜和雪糕、冰水请他坐下吃,他连忙推脱 ,说公司有规定,不允许送货员在顾客家里停留,更不能接受顾客的礼物,师傅连水都没喝一口急着要去下一家,他说送一件只有3块钱,时间就是金钱,顾客只好拿了塑料袋要给他吃的东西装起塞到我手里,让我交给他在路上吃。

这样的情形在当时给我的心理形成了一定的震撼,拼尽全力的付出最终能证明的只是低廉的劳动力。

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他们的努力与那些生而优越的人同样努力得到的结果却不相同。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哪怕是同样努力读书,有的人可以进教育资源好的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而有的人只能在教学资源贫乏的学校读书,如果底层人从教育上就开始遭遇不平等,那逆袭的可能几乎为零,除非他是天才。

适合孩子看的穷孩子电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长大依旧是穷人)(7)

当然,从来不缺逆袭的天才,但那只是凤毛鳞角,抛开概率探讨任何问题都不够客观。

当教育被资本绑架了之后,社会公平就已经无从谈起了。

当底层人的生活被认为理所当然之后,所谓的民主、自由等等都是屁话。

当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寒窗苦读被认为天经地仪的时候,穷人的上升通道就会被理所当然堵死,社会矛盾就会愈演愈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切会重新洗牌,从来都是如此。

好了,不能再往深说,自行体会吧。

哦对了,这部电影叫《猫头鹰与小飞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