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科学家们在一处洞穴当中发现了原始人绘画的痕迹。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

这个洞穴中有原始人画作

这个洞穴在海深37米的位置,原始人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绘制出的壁画。

科斯克洞穴的发现

这个洞穴名叫科斯克洞穴,1985年潜水爱好者科斯克在法国岸边潜水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这个洞穴。

出于对洞内的好奇,科斯克立即前往洞内进行调查,可是洞口距离海平面太深,足有37米,而且洞内的通道狭长且幽暗,让科斯克几次都无功而返。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2)

科斯克洞穴

与普通的洞穴不同,科斯克洞穴是往上延伸的,延伸的角度与海平面呈现20度的夹角,给探索带来了一丝便利。

科斯克不知道洞口通道一直延伸到哪里,不过科斯克相信,洞内一定有一处海水未能浸染到的地方,在那里自己将会有所发现。

果然,在深入洞穴之后,科斯克先是发现了墙壁上大大小小的手印,这些手印的出现也给了科斯克探索的动力。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3)

石壁上的手印

后来,因为氧气瓶的氧气不足,科斯克只能返回,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给了朋友,谁知朋友将这个神秘洞穴的见闻传了出去,许多潜水爱好者纷纷前去探索。

这件事情也传到了法国政府的耳朵里,政府当即封锁了洞穴,很快组成了一支科考团队进行细致的搜查。

科研团队随着通道来到了洞穴的更深处,在这里没有海水的浸染,只有光滴水的岩壁,也就是说这里的高度已经到达了海平面之上。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4)

洞穴中的壁画

洞的深处有一片很大的空间,周围的墙壁上有许多动物原型的作画和人类手印

根据科研团队采集的数据显示,这些壁画的出现有两个时期。

动物壁画的出现时期是在1.9万年前,手印的出现时间更为久远,在2.7万年前

在海水侵蚀的作用下,许多壁画已经模糊不清,其中能够认出的动物有马、海豹、各种鱼类,大部分是海洋生物。

这样的发现,也给科研团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人们究竟是如何在洞内进行作画的?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5)

石壁上的动物

远古作画原因

要知道2万年前的人类还生活在原始部落当中,原始人们没有发达的科技,是如何穿过这些海水来到洞穴内部的呢?

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之后,科研团队才搞清楚其中的缘由。

2万年地球还处于冰期当时地球的水源大部分处于冰冻状态,汇聚到海洋的水源并不多,海水也无法有效进行水循环,导致了海平面大幅度降低。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6)

海平面在2万年间的变化

根据研究表示,2万年前的海平面比今日的海平面要低100米左右。

所以古人们想要进入到山洞当中还得需要翻山越岭才行,平缓的大陆架让原始人能够轻松爬上这座“山”。

第一批进入到其中的原始人在山洞当中留下“手印”,第二批进入到其中的原始人则是给后人留下了更准确的信号。

后来,随着冰期的衰退,海洋汇聚了更多的水源,于是出现了人们如今看到的水下洞穴。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7)

水下洞穴

除了此之外,科研团队还另有发现

因为壁画上存在马的画像,科研团队推测,马很有可能早在1.9万年前就已经成为人类驯养的动物

这个推测需要更多的证据,毕竟也有可能是因为原始人见过马,然后将马的样子画在了上边

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一推断,因为从目前主流的研究来看,马最早在6000年前才被人类驯化。

两者相隔的年代太过久远,让人难以相信。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8)

壁画上的马

可以肯定的是,远古人们的艺术细胞还是很优良,因为壁画上的动物们都传神地表现出了外形特征,科研团队这才一眼认出究竟画的是什么。

另一种说法

另一个非主流的研究认为,壁画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原始人们爬上“山”去化的,而是原始人们潜入到海水,并且通过洞口进入到内部。

出现这一争辩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冰期的划分,2万年前并不是冰期,而是间冰期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9)

地球冰期划分

所谓间冰期是相对于冰期而言,地球上温暖的时间点。

在天文学研究当中,地球每2到4万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冰期,其原因在于多个方面。

第一,地球轨道的参数有所变化,导致接受太阳辐射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第二,太阳本身的运动变化,当太阳运动到银心点的时候,地球会出现一次超级冰期

第三,太空当中的宇宙物质分布并不均匀,比如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在运动过程当中会长时间阻挡太阳的光热。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0)

太空中还存在暗物质等

于是在冰冻的时间被称为是冰期,接收到更多太阳光之后,冰川融化就是间冰期,人类正生活在间冰期。

除了四大冰期之外,地球出现过无数的小冰期,人们对于小冰期的划分,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点。

虽然知道了2万年前处于有可能并不处于冰期当中,但是人类想要憋气穿过洞内狭长的通道,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普通人在水中憋气的时间也就一两分钟,只能刚好抵达科斯克洞穴的洞口。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1)

人类憋气时间有限

人类真的就不可能憋气进入到科斯克洞穴深处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巴瑶族人普遍能够在海水当中憋气10分钟,巴瑶族人长时间生活在海域附近,进化出了更为强大的脾脏。

从外来种族的迁徙到如今的巴瑶族人,巴瑶族人的历史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就已经进化出如此强大的功能。

很难想象,2万年前,生活在海边的原始人们,身体结构与如今的人类又有何不同。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2)

生活在海上的巴瑶族

而根据测量科斯克洞穴得出的数据显示,从水下的洞口到洞穴内部的非水区域只有122米。

人类通过上游的方式有浮力的推动作用,速度比下潜快得多,122米的距离如果足够熟练,只需要10钟就可以到达。

在种种的证据下,一些科学家们有理由相信,祖先们是依靠自己强大脾脏功能,潜水进入到洞内

只是,在证据链上,第一种说法更为确凿,人们也普遍相信第一种说辞。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3)

祖先们不靠设备潜水入洞

也有许多人表示,比起原始人究竟是如何进入的洞穴,自己更想要知道这些洞穴究竟是用来干嘛的

洞穴的用处

从普遍认同的第一种说法来看,洞穴应该是原始人居住的场所,这样的洞穴能够躲避外界的寒冷,天然的狭长环境也能免受许多猛兽的侵扰。

从第二种说法来看,科斯克洞穴很有可能是原始人储存食物的场所,在远古时期,没有冰箱,吃剩下的食物如何保存成了原始人焦头烂额的问题。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4)

洞穴是原始人的家

而科斯克洞穴有着大量海水的汇入,海水比热容高,让洞内的温度一直保持在恒温状态。

在夏天的时候科斯克洞穴就像一个天然的冰箱,居住在海边的原始人可以将猎物储存到科斯克洞穴当中,非常的便利。

所以墙上的壁画有可能是原始人对食物的记录,毕竟2万年前的人们还没有形成文化观念,记录生活的绘画这种说法难以站得住脚跟。

无底洞绘画(洞口在37米深的海底)(15)

洞穴的低温可以保存食物

也有人认为,科斯克洞穴是原始人们用于采矿的,原始人们在洞穴当中寻求一种坚硬的石头来打造成武器。

究竟是干什么的,也只是有个大概的猜测,希望未来考古技术的进步,能够给人类一个确切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