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探索·发现》于10月25日22:23播出《罗家坝遗址》(上);10月26日21:45播出《罗家坝遗址》(下)。考古中华四川篇与你一起探秘古老巴国的兴衰。

考古中华四川篇《罗家坝遗址》(上)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1)

发掘墓地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2)

考古发掘现场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3)

柳叶剑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4)

青铜剑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5)

发掘出的尸骨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6)

出土器物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7)

遗址碑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8)

出土精美文物

4000多年前,在鄂、渝、川、湘、黔、陕等地曾经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族群。他们不断迁徙,得山水之灵性,籍鱼盐之便利。他们英勇无畏,文明于三秦。他们在长江上游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灿烂文明。他们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巴人”。2018年7月2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场名为“古蜀华章”的文物展览正在展出。经过精心挑选的210件展品,梳理出古蜀文明纵向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有几件古代巴国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狩猎纹青铜壶、水路攻战纹青铜豆、精美的青铜印章,展现出当时巴蜀难分彼此的文化面貌,这几件展品都来自一个秀丽的地方,四川省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它们因何从众多文物中脱颖而出,代表古巴国文化来到国家博物馆展出?出土这三件文物的罗家坝遗址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一切都要从30年前讲起。罗家坝所在的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的大巴山南麓,前河和后河两条河流将这座古老的县城包裹其中。从卫星地图上观察,川东地区就像随风而动的百褶裙,在这些高山和深谷间,分布着星罗密布的小平坝,传说中的古巴人就生活于此。罗家坝位于宣汉县城北约46千米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面对洪水过后满目疮痍的罗家坝,马幸辛想尽快抢救这个重要的考古遗址。他的脑海中想到了一个人,时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的王鲁茂。

199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掘,一支由王鲁茂带队,马幸辛参与其中的考古队迅速成立,开始对这片神秘的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考古勘探,也由此拉开了之后震惊全国的发掘罗家坝遗址的序幕。

考古中华四川篇《罗家坝遗址》(下)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罗家坝遗址两次考古发掘,使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宣汉,神秘的图腾崇拜、独特的兵器造型、精美的青铜礼器,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巴文化遗存,开启了川东北地区的巴文化考古之路。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9)

铜鼎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10)

铜缶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11)

罗家坝遗址公园工地现场

罗家坝考古(26日播出罗家坝遗址)(12)

巴蜀印章

考古人员通过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串联起八百年间古巴人的迁徙路线,他们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因为某种原因,沿着长江不断向西迁徙,然后顺着嘉陵江到达现在的宣汉罗家坝。

这支巴人群落中会有考古人员一直寻找的古巴王吗?他们为何来到罗家坝?通过对罗家坝遗址的深入研究,考古人员试图解读这个史书中语焉不详的神秘国度。考古人员推断,巴国这个曾经在长江沿岸生存了数百年的国度,可能由于受到秦楚两国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开始不断向西迁徙,其中的一支来到了现在的罗家坝,并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这一切,又随着日后连年不断的征战渐渐消亡,在一次又一次惨遭失败后,一部分人长眠于此,而余下的人则选择了默默离开这块土地。通过对罗家坝出土文物的综合分析,考古人员认为,罗家坝遗址的发现,还有着其他重要意义,考古发掘研究逐渐构建起巴人近八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巴人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CCTV-10《探索•发现》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