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1)

撰稿|浑水调研研究员 鲍亚男

最近,在腾讯三会合一后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又一次提起了开放平台——汤道生表示,腾讯开放平台将会进一步开放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能力,助力产业升级。

汤道生是腾讯去年930变革后选出的B端业务负责人。从2C转向2B是腾讯去年最大的动作。但很多人可能都忽视了,腾讯早就在B端证明过自己:腾讯面向企业提供服务的腾讯开放平台,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平台。有450万款应用都接入了腾讯开放平台,超过苹果App Store应用总和。

然而恰是这个最成功的B端产品,如今正面临来自诞生以来最大的质疑——抖音公开发文称,因腾讯声明,来自开放平台的抖音用户头像昵称权益归属腾讯,导致如不更换头像,则必须停止部分服务。且腾讯这一声明,已经得到天津滨海法院的认可。

但对于450万款应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不安——来自开放平台的用户,到底是属于腾讯还是开发者?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边界在哪?一个不恰当的类比是,如果App Store上,只能出现苹果投资或者苹果开放的app,App Store会是什么模样?

腾讯没有对抖音的声明做任何回应,也没有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做任何论述。8年前,马化腾曾经在第一届腾讯开放大会上表态,虽然规则会变化,但腾讯开放平台一定是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8年过去了,准备发力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想好自己的规则了吗?

一、什么是“腾讯的商业秘密”?

《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服务协议》2.7.6:微信开放平台运营数据、用户数据等数据的全部权利,均归属腾讯,且是腾讯的商业秘密,依法属于用户享有的相关权利除外。

《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服务协议》2.7.7:一旦开发者停止使用本服务,或停止使用开放平台,或腾讯基于任何原因终止使用本服务,必须立即删除全部从开放平台中获得的数据(包括各种备份),且不得再以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2)

来自微信开放平台的用户,权利属于腾讯商业秘密。终止使用,所有数据需要删除。恐怕大多数开发者,对这两条,都没有深刻的认知。

而直至今日,开发者通过腾讯开放平台(open.QQ.com)完成注册后,将收到一段提醒:腾讯开放平台邀请您共享腾讯的数亿活跃用户,广阔的用户资料和关系链,便捷的支付渠道,巨大的分成收益。

请注意这里,在“数亿活跃用户”之前的定语:“腾讯的。”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3)

“腾讯的”是什么意思?

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用语的。直到抖音多闪和腾讯开放平台的昵称头像之争。

根据抖音披露的法律文书,天津市滨海区人民法院裁定,对于来自腾讯开放平台的注册的用户,腾讯对其头像、昵称享受法律权益。而抖音要使用这些头像、昵称,必须符合腾讯开放平台的相关规定,否则腾讯可以随时叫停。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4)

对于接入腾讯开放平台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产品的演化方向,必须符合腾讯的要求,否则,腾讯即可以据此提出禁令,对产品进行法律限制。相信绝大多数和抖音一样接入开放平台的公司,此前应该都从未考虑过这种情形。

抖音错就错在,一接入过腾讯开放平台,二发展太快,发布不到3年,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追上8岁微信的1/2,约等于20岁QQ的2/3。

2019年QuestMobile数据显示,得益于短视频的拉动,字节跳动系产品占全网时长比例从8.2%同比增长至11.3%;同期,腾讯系产品占比从47.5%下滑至43.8%。

3%——腾讯系产品失去的那一部分,正好是字节跳动系产品增长的部分。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5)

当然,在此之前,腾讯从没动用过用户数据这把杀手锏。也许此前相关的条款只是制式合同,在真正强大的对手出现前,腾讯自己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但可以确定的是,面对字节跳动和抖音,腾讯第一次亮出了这把武器。

既然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对于无数中小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消息。对于450万款应用来说,无论是快手、小红书,还是滴滴、大众点评,腾讯均可以以相同理由提起禁令主张。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别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我而鸣。”今日腾讯给抖音敲响的丧钟,同样为其他450万款应用敲响。

二、腾讯的“开放”金字塔

“腾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开放?”这是让许多互联网从业者困惑的话题。

马化腾对于“开放”的初心是:“真正的开放是关系链的开放,并且不能因关系链互动过量而对用户带来骚扰。”8年前,2011年,马化腾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我们希望QQ号可以成为一个Open ID,底层能够与各个关系链串联,关系链之间也能够打通,并提供给外部开发者。”

在当年的合作伙伴大会,马化腾还向所有的合作伙伴承诺,腾讯开放是不可逆的,这扇大门只要一打开,就不会关闭,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

即便如此,从一开始,腾讯的开放也是非常有选择性的。

7K7K小游戏总裁孙祖德曾在微博上表示,旗下产品“冒险王”经 过三个月的沟通,最后结果是不能接入腾讯的开放平台,理由是“我无法答复您”。腾讯有自己的3366游戏平台。

多玩游戏网总裁李学凌发现,在微博、UC浏览器、360被列为“禁飞区”后,YY也被列入其中,李学凌在其微博中表示“禁飞区”的待遇跟“开放平台”是完全相反的。

在他看来,腾讯的开放平台,实际上是一种对中小创业公司的变相收编,为的是巩固腾讯自身行业地位,消灭竞争,把主导策略和控制权牢牢抓在腾讯自己的手中。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6)

来自腾讯内部的声音,也验证了李学凌的观点。3Q大战一个月后,2010年12月,腾讯正式公布了开放平台转型策略,一名腾讯中层员工在私下里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开放战略并不意味着腾讯将放过360一马。但不管从哪个方向看(监管部门要求、公众形象,未来发展需要),开放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腾讯将以开放去赢得战争。

对于腾讯开放平台,Game城创始人郑化锋认为:腾讯的开放就是假开放,以前的企业做公益,如今的企业找的是代工厂。而易观分析师玉轶表示,腾讯是在开放,但面对与自己平台所提供基础服务是相冲突的,尤其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会有所顾虑。

但即便一开始就选择和腾讯合作,唱吧的结局也不太乐观。

2012年5月底,唱吧上架App Store5天之后,QQ互联就找来合作。接入QQ互联之后,唱吧每天有上万的新增用户,其中一半用户都是来自QQ互联,后台数据显示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用户的爆发性增长。

唱吧很快飙升到App Store总榜第一。而对于唱吧的迅速蹿红,陈华当时豪气冲天:“就爆发性而言,唱吧可以秒杀近两年一切国内创业公司的产品。”

QQ互联是2011年腾讯开放战略的产物,核心是开放QQ的帐号能力和QQ空间等渠道能力,为开发者提供组件及开放API。包括登录和分享:用户通过QQ账号可以直接登录唱吧;唱吧用户可以一键分享到QQ空间等,还可以一键分享给指定的QQ好友、讨论组或群。

陈华不是没有想过腾讯做同款产品的悲观结局:“大不了腾讯做老大,我做老二。”但应该没想到的是,双方合作2年后, 2014年9月,腾讯推出了全民K歌,并逐渐反噬唱吧占领的市场。

2018年,全民K歌的数据全面反超了唱吧。当年6月,全民K歌渗透率为21.5%,日活跃用户数均值达1940万;唱吧6月渗透率为2.3%,日活跃用户数均值达110万。最终,唱吧的市场份额不到全民K歌的1/10。

自家产品推出后,腾讯此前提供给唱吧的资源,理所当然地也都给了全民K歌,并且还包含独家的社交关系链。如今,只要下载、打开全民K歌,通过微信/QQ登录,微信/QQ好友之间即使没有关注和被关注关系,也会在“关注”页显示所有动态。

说到底,腾讯的开放,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

自媒体人程贤涛曾总结腾讯构建生态的模式,类似于中国周朝的“封建制”,腾讯位居中心,投资的各个应用则位居四周,“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腾讯和合伙伙伴是周天子和诸侯王的关系。最显著的证据是微信的九宫格。腾讯手握微信,而分封的各势力处于微信的各个入口,滴滴、京东、美团等仿佛腾讯钦定的各个诸侯王。

在腾讯的“开放”金字塔中,最顶层,首先是腾讯产品:微信、QQ、微视、全民K歌、王者荣耀等;其次是微信九宫格,腾讯的直系产品:滴滴、京东、美团大众点评、拼多多等;再是腾讯投资过,但还够不上九宫格,腾讯的旁系产品:快手、趣头条、百词斩(薄荷阅读)、虎牙、唱吧等;最底层则是和腾讯没有合作,被腾讯封杀的外系产品:淘宝、微博、360、今日头条、抖音、YY、UC浏览器等。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7)

三、生、死或腾讯

流量和钱,决定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增长速度。

有钱的公司很多,但在流量层面,能触及每一个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公司,只有腾讯一家。微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日活突破10亿级的产品,也是唯一一款。

互联网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动辄上百元。但腾讯拥有的,就是海量的用户。

2015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面对“腾讯太强势,吓坏创业者”的言论,马化腾解释道:“现在我们真是半条命,我们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了。”以此形容腾讯在开放合作上的心态转变。

但马化腾可能没讲全。腾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在自己手上留了合作伙伴的“半条命”:把合作伙伴的“半条命”攥在腾讯手里。正是这半条命,决定了创业者的生死。

最好的例子也许是京东。 2016 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称京东新增用户中有一半来自微信,而现在腾讯各方所持京东股份已经超过刘强东。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凡人珀琉斯的儿子。忒提斯希望拥有半神血统的儿子和她一样长生不老、刀枪不入,于是就将阿喀琉斯倒浸在冥河之中。但是,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被母亲捏住因而暴露于水外。这就有了著名的“阿喀琉斯之踵”——看似强大的阿喀琉斯身上,脆弱的“死穴”。

如今,腾讯就像是那位“母亲”,那些想要获取用户而因此接入微信开放平台的中小创业公司,就像是想要获取力量的阿喀琉斯,而接入腾讯开放平台,就意味着接入腾讯安在身上的“死穴”。

腾讯正在把开放平台上的用户变成创业者的“阿喀琉斯之踵”。

对于任何一个新应用来说,通过微信/QQ方式注册、登录,是无需多想的选择,也几乎是唯一理想的选择。

然而,一旦腾讯以商业秘密为由,停止开放相关数据给合作伙伴,这些合作的创业公司就面临“断水断电、伤及用户”的窘境。正如今日腾讯和抖音之争中,按照腾讯要求,从微信开放平台过来的抖音用户需要迅速更新头像/昵称,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8)

生、死还是腾讯,这是创业者避不开的命题。

看一下过去几年中国的投资版图,就会发现,腾讯可能是中国投资最积极的公司,甚至超越了那些风险投资机构。马化腾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腾讯没有再自己去做所有生意。取而代之的是,腾讯的投资布满每一个赛道:从文化娱乐到房产服务,从汽车交通到游戏金融。如今你能想到的每一个互联网生意,都有腾讯或者它所投资公司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从2010年至今进行了超过700笔投资并购(含重复投资)。这一数字接近阿里巴巴和百度投资并购的总和。仅2017年,腾讯投资了 113 家公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和还多 1/3。曾经“BAT”三巨头的平衡已经不复存在。

腾讯和抖音是一家公司吗(腾讯和抖音的这一战)(9)

有评论认为,腾讯对新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之激进,就像是压住所有赛道里最靠前的赛马,确保不会有意外发生。而它对流量和用户的垄断,确保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愿意拿它的钱。

历史发展表明,亲腾讯的创业者都活下来了,且活得不错,反之则被歼灭。滴滴、摩拜、虎牙直播、美团都是如此。相反的例子是uber、快的、ofo、熊猫直播和各种团购网站。

所有开发者都明白18亿多微信 QQ月活跃用户,对于一个新应用意味着什么,但也很清楚规模有时也会蜕变成“控制力”。这是开发者对腾讯不能说出的恐惧。

当然,即使拿了腾讯的钱,也不意味着你能躲得开腾讯的袭击。比如趣头条。

趣头条和拼多多、快手,并称为“下沉市场三巨头”。投资三者,曾被视为腾讯布局下沉市场的重要动作。2018年3月,趣头条宣布完成由腾讯领投的超过2亿美元B轮融资。双方由此开始了一段蜜月期。

半年后,趣头条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日大涨近130%,最高涨191.29%,盘中一度五次触及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作为趣头条的主要投资人,腾讯成为最大赢家。

彼时,趣头条在微信分享之路畅通无阻。趣头条的产品机制,鼓励用户通过微信、微信群邀请好友,并冠以“狂赚66666元”、“晒收入抽大奖”的名义,各种利用微信平台规则而狂吸用户。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则也会破坏平台的公正性,我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张小龙在2019年1月微信之夜的演讲中承认,腾讯没有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我知道过去大家都认为平台对于投资的公司似乎有倾斜。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

很快,腾讯封杀了趣头条在微信端内的分享。而封杀之后,腾讯转身做了一款类似的产品:“腾讯新闻极速版”,同样是“网赚分享”的模式,却得以在微信内自由分享。干儿子毕竟不如亲生子。

近十年的互联网领域,“学成文武艺,卖给BAT”,被视为创业者的一种成功和光荣,越来越多的中小创业公司,也心甘情愿陷入怪圈:无论怎么创新,最后的结局总逃不过被巨头收购或制裁。

或许,对于今日的创业者来说,尽早拿到腾讯的钱(不要像抖音),小心翼翼躲开腾讯的每一个赛道(不要像唱吧),永远不要做大(不要像趣头条),安安心心享受腾讯的荫庇,才是正经事。

(草媒公社成员自媒体,原创内容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