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雄

周末聊一会儿,古今家国事儿。大家好!这个双休日,两个节,周六立春,周日元宵节。一说到立春,笔者马上想到杨万里的一阕词:

忆秦娥·初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谚曰:“春前十日暖。”老年的杨万里感受到春气轰动,坐不住了,先是郊游,看落梅,看野桃,接着花前饮酒,醉后醒来又迎接崭新的一天。

莫怪杨万里让春色嗾得狂,一贯沉郁忧国、僻居䕫府的杜甫到了立春这天也感受到了生机:“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一生郁郁的朱淑真到了立春这天,也燃起生活的希望:“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一生落魄的罗隐也开怀唱起歌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理学家张轼也放开怀抱,感慨:“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带给人们多少欢快!在传统文化的词典里,立春是四季一个新循环的开始。春,就是个动词,《说文解字》解释为:“春,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尚书·大传》说:“春,出也,万物之出也。”万物如同春草一样,感受到太阳的召唤,一齐攒动,拱开大地,昂首向太阳。而立的本义,是人站在大地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建始”不只是“开始”,而是从此就要以迎新的姿态,巍峨地站立着,让高天惊叹,让大地震颤。

立春,是中国人观察自然,把握自然规律定出的二十四节气之首,是自然的节气,也是赋予中国人辩证思维、精神气质的节日。中国人不惧艰难险阻,坚信阴极阳生,“每于寒尽觉春生”。到了春生时,就攥劲儿更加奋斗。故而立春这日,剪彩纸成“彩胜”,插头上,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立起青幡打泥牛,热歌劲舞,为一年辛苦劳作打响头一炮。苏东坡对此放怀歌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到如今,立春的节日气氛少了些,但奋斗的精神更高昂。一年之计在于春,县市省两会已开罢,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们在谋划一个灿烂的春天。经历疫情冲击之后,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演变,我国经济稳步回升,各地吹响实干冲锋号。在我们河南,新春上班第一天,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隆重举行,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竞进姿态,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开足马力拼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人勤春来早,春天似乎已不是地球斜着身子晒太阳晒出来的,而是人干出来的。

如果说立春的主题就是干,那么元宵节的主题就是梦想。唐代张祜在其《正月十夜灯》中唱道: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元宵节,就是让代表自然的上天知道中国人幸福的梦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社火、社戏、猜灯谜,是娱神,也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舞狮,象征着国家出师,以武止戈,天下太平;点灯,谐“添丁”,希望人丁兴旺;提灯过桥,意味着度厄、祛病、消灾;吃元宵,期望着家人团圆、事事美满……元宵节强化着家国同构、天地人神共体的意识,期盼着未来的美好。

有梦想,就要奋斗。前两天,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筑等国家队“组团”喊话《流浪地球2》:“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豪迈的承诺后面,是矢志奋斗的决心,是克难攻坚的实干。

从立春到元宵,今年是无缝衔接,这兆示着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能梦想成真。

填一阕咏迎春花的《画堂春》,与朋友们共赏春日风光——

披荆斩棘透娇黄,嫩肩笑抗残霜。迎风蓦地见朝阳,锦帜飘扬。

雨打棵棵葱翠,燕衔点点泥香。青枝傲挺入苍茫,遍地春光。

豫见身边事(豫论场周末聊一会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