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鱼儿,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一起读书追剧,体悟人生!

邵夫人是个存在感很低的人。她的丈夫是有心机有谋略,有家世有地位的宁远侯,做起事来,桩桩件件算无遗策,逢人提起来都要称赞“是个人物”的顾廷煜。

唯一的女儿娴姐儿,也是有宁远侯嫡女的身份地位,从小继承了父亲的聪明决断,为人通透善良。在世家大族文化底蕴的渲染下,小小年纪做起事来就十分妥帖,让明兰称赞不已。

邵夫人与他们比起来,几乎毫无优点。即使如此,丈夫顾廷煜去世前也为她和女儿安排了一条妥善的康庄大道,加上女儿懂事明理,只要没什么大意外,保管她一辈子能顺顺利利的平安到老。

可偏偏邵夫人是个猪队友,浪费了丈夫的苦心安排,还连累了孝顺体贴的女儿,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

邵夫人的牌面

邵夫人手里究竟有哪些底牌呢?这就要从顾廷煜生前做的最后两件事来看。

第一件,顾廷煜拿出了父亲顾偃开死前留给顾廷烨的信,以此作为突破口说服顾廷烨袭爵,成功保住宁远侯府的爵位。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2)

这说起来是顾家的上一辈的恩怨。顾廷煜的母亲是老侯爷顾偃开爱了一辈子的大秦氏。可是大秦氏只知道一味地享受生活,半点管家的事务不沾。顾偃开心疼妻子,带着妻子去了西南戍边,过上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快活日子,根本看不到侯府平静的外表下的暗流汹涌。

谁知因为静安皇后过世,武皇帝突然开始清算户部,清算出三百两万两亏空,其中宁远侯府正好欠了朝廷八十八万两。正因为这些钱宁远侯府面临着抄家夺爵的风险。

于是,顾偃开娶了盐商的女儿白氏,白氏带着大笔的嫁妆嫁来宁远侯府,生了顾廷烨。可是她的恩德不仅没让顾氏族人对她充满感激,反而因为她盐商之女的身份受到了顾氏众人的诸多白眼。连顾廷烨也被连坐,因为母亲是盐商之女,所以认为他也不是好东西。使劲儿给他们母子泼脏水。

老侯爷死前,对他们母子心怀愧疚,便写了三封一样的信,信中注明了白氏的嫁妆单子,要把这些产业交还给顾廷烨。可是被贪财的四房五房使计把信提前拿走了,还不准顾廷烨奔丧。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3)

顾廷烨心中自是满腔悲愤,看整个宁远侯府的人都不顺眼,恨不得他们遭报应。后来顾廷烨交好的八王爷登基为帝,开始清查前朝逆党,宁远府中,四房五房包括顾廷烨的弟弟顾廷炜都卷入到了这场旋涡里。

顾廷烨作为朝廷新贵,自然是有能力有手腕救人,可是他因为生母的委屈不愿意相帮。顾廷煜为了妻子孩子,早早开始筹谋,所以老侯爷写的信虽然被四房五房扣下了,顾廷煜也拿到了这些信想顾廷烨卖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顾廷烨保下宁远侯府。

其实,顾廷煜这么做除了是对宁远侯府有一份责任之外,更是因为他命不久矣,他死了,妻子和女儿还活在世上。若没了侯府,顾廷煜的妻子和女儿就失去一层护佑,尤其是娴姐儿。没了父亲,又没多少嫁妆,在失去宁远侯嫡女的身份,门当户对的人家能看上她吗?

这是顾廷煜留给邵氏的第一张底牌——宁远侯遗属的身份。

第二张底牌,交托宁远侯府的财产,不过继嗣子,彻底得罪小秦氏,也得罪四房五房,为邵氏求得顾廷烨这座大靠山。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4)

小秦氏自从嫁到宁远侯府之后为的就是宁远侯府的爵位。顾廷煜生来体弱,难有高寿。所以影响她得到爵位的只有顾廷烨一个绊脚石,为此她演了半辈子戏,装作一个好母亲,处心积虑想把顾廷烨养废。可惜老侯爷看得紧,让顾廷烨习得一身本领。

于是小秦氏改变战略,败坏顾廷烨的名声,让顾廷烨悲愤之下远走江湖,在下九流里混名堂。偏偏顾廷烨认识了八王爷,八王爷登基为帝,一时间成了朝廷新贵。

小秦氏便又生一计,让顾廷煜过继自己的亲孙子贤哥儿,这样一来贤哥儿就有了名正言顺争夺爵位的理由。

所以顾廷煜临死之前,交待邵氏绝对不能答应小秦氏的要求,让顾廷烨名正言顺的袭爵。

病弱如枯枝的男人,极力沉下声音,正色道:“第一,我死后,不论谁来撺掇,你都切不可再提过继之事,就算不为了你自己,也要为了娴姐儿。只消我没有嗣子,二弟和二弟妹便会善待你们,便是娴姐儿出嫁了,也会护着她。比那不知心眼本事的过继儿子强多了。”

再者,他临死前把所有的财产清单都白纸黑字的写明交给顾廷煜,包括多年之前三房分家的明细。为顾廷烨分家提供了理由,还他干干净净的侯府。

这样一来,邵氏势必无法再依附于小秦氏生存,会遭到四房五房人的记恨,虽然看着孤苦无依,实际上也斩断了邵氏的所有退路,只能与顾廷烨这房人交好。

“第二,以后若二弟妹和太夫人有个什么不对付的,你切不可掺和进去,尤其是姨母叫你做什么,你一定要慎之又慎。”顾廷煜尤其加重了后面几个字的声音。

而顾廷烨和明兰夫妻都是怜贫惜弱之人,眼看邵氏因为自己袭爵到了如此境地必会多加照拂。而他们夫妻又比其他人都更加仁义。果然随后分家时,顾廷烨分给娴姐儿半份家产,将来娴姐儿出阁足够为她添加一份厚厚的嫁妆。

明兰不在场,只知最终的结果是,功勋田不动,祖业不动,侯府宅邸不动,其余产业分为两份半,按女儿以半男算,其中半份给娴姐儿,剩下的两兄弟均分。

邵氏当时就喜极而泣了,她自己娘家寻常,手上只有大秦氏的一些嫁妆,可这些年过去了,也剩之不多。这下可好了,娴姐儿将来不用愁了。

如此一来娴姐儿将来前程不会差,邵氏也能安享晚年。可惜,丈夫这副谋划她半点没有领会到,还差点毁了娴姐儿。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5)

邵夫人的五大罪状

一开始邵夫人母女就像顾廷煜临死前预想的那样得到了明兰十分贴心的照料。明兰送蓉姐儿上闺学时,也会想着娴姐儿,不让她落单。而且每次上学一应车马仆人都准备得很是妥帖,提供了许多便利。

娴姐儿为父守孝,明兰也不曾亏待,变着法的打扮娴姐儿,还教导蓉姐和娴姐儿一起管家,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邵氏见那料子明丽光华,花色贵气雅致,颜色却素净,正合替父戴孝的女孩子穿,她心中欢喜,却谦辞道:“小孩子家的,正长身体呢,何必这么破费。”

明兰笑道:“我们蓉姐儿也做呢。两个都是好孩子,认真读书,孝顺长辈,娴姐儿尤其乖巧懂事,正该奖赏的。

明兰做这些事情无非是体察邵氏年少守寡,人又老实,不算聪明,作为新的侯夫人,除了面子工程,心地善良的明兰,很愿意为这个苦情的女子做点什么。

可惜邵夫人完全感觉不到明兰的好,在她看着老实巴交的外表下,其实藏了颗小人的心,永远捂不热,永远只想着自己。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6)

总体来说,邵夫人一共有四大罪状:

一、欺软怕硬

作为曾经的宁远侯夫人,邵氏并没有参与过宁远侯的中馈,府里一应事务均是由小秦氏当家做主,整个侯府都牢牢把控在小秦氏手里。对此邵夫人从未想过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利,反而对小秦氏充满了敬畏。

丈夫临死之前,告诉她小秦氏不是好人,不要听之信之,邵夫人还以为丈夫多想了。直到顾廷煜细细与她剖析开来才意识到小秦氏的不妥。

邵夫人淌着泪水,一脸疑惑。顾廷煜不无悲哀的笑了笑:“我到这几年才看明白姨母,她这人最惯会拿别人做靶子的;以前是四房和五房,闹的二弟和他们势成水火,她却一味在老爷子面前做好人。便是我,哼哼,怕也是着了道的。”

邵夫人愣愣地擦着泪水:“不会吧,我瞧着太夫人是极好的。”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7)

明兰怀二胎时,顾廷烨顾廷炜两兄弟因为小秦氏在明兰生团哥儿时作妖,又是为顾廷烨纳妾,又是在明兰生产时放火,两兄弟可以说彻底反目已经分家。

这时偏偏小秦氏的女儿,顾廷灿嫁给公主的儿子后,在婆家作妖,公主忍无可忍要为儿子纳二房。小秦氏手中无权,便杀上门来,意图逼迫明兰为女儿顾廷灿做主。

明兰怀胎月份已经大了,不想正面与小秦氏接触,怕她再出诡计。于是明兰便请邵氏代为出面招待。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8)

邵氏十分不情愿,推三阻四,慌张间逃回自己的院子,生怕得罪太夫人,让她们娘俩日子难过,完全没有想过明兰待自己的好,也没想过为明兰做点什么。

还是娴姐儿明事理,劝娘亲帮明兰,还与她细细分析爹爹死之前的安排,已经为她们选好了立场,不用怕得罪太夫人小秦氏。邵氏反而更觉得委屈。

邵氏抽泣道:“既然你爹都这么委屈了,为何你二婶还非要我出这个面!我……我,我是见了太夫人就怕呀……”

可见邵氏此人欺弱怕硬,没有立场。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躲得远远的,专挑软柿子捏。实在是小人行径。

二、拎不清

明兰好心为娴姐儿争取来上闺学的途径,又怕邵夫人自尊心过不去,便推脱说,请娴姐儿在外提点蓉姐儿,又当着一众人的面把娴姐儿夸了又夸,说她行事大方得体,性子人品是一等一的。

娴姐儿对此也十分高兴,回到房间里,便兴致勃勃地练起字来。可邵夫人看来却觉得悲从中来。她吩咐身边的媳妇子好好提点蓉姐儿,却不是出于善意,而是觉得娴姐儿必须要讨好蓉姐儿才能得到好的照顾。既贬低了自己,又小看了别人。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9)

且不说蓉姐儿对娴姐儿的姐妹情谊,详情指路→《知否》原著,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对蓉姐儿一生最好的诠释,单单是她把蓉姐儿称作“来路不明”的野丫头,就不像是个知好歹的。明兰作为名义上的妈,都没挑过蓉姐儿的不是,邵氏却挑三拣四的,为人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是,明兰之所以这样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照顾邵氏的自尊心,怕邵氏因为受了自己的恩惠而觉得心里有愧。所以明兰抬高了娴姐儿的地位。

可邵氏丝毫拎不清,根本不明白明兰为什么会说这番话,也没有丝毫领情,反而觉得自己女儿委屈,讨好了个野丫头。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三、没有担当

小说里,明兰嫁给顾廷烨后,遇到过两次危急生命的状况,邵氏没有一次帮忙,都是躲在一旁,只顾自己。

第一次是明兰生团哥,小秦氏不安好心,又是联合康姨妈为顾廷烨张罗纳妾,又是要为顾廷烨死去的原配余嫣红过继嗣子,还把曼娘和昌哥儿找了出来,以此刺激明兰,为的就是让明兰孕期受惊,让她难产。

如果说余嫣红,曼娘,康姨妈这些外人,邵氏不认识,没门路,作为寡嫂也不方便插手小叔子屋里事,不管不问尚且情有可原。

但是明兰生产时,小秦氏派人在产房门口放火,如果不是顾廷烨恰好赶回来救火,明兰母子很可能有生命危险。而邵氏却一桶水都没提过来,也没派人手稍微问问明兰出了什么事?是否需要帮助。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0)

第二次明兰生二儿子圆哥儿时正好遇到了圣德太后也就是三王爷的生母造反。八王爷被立为太子之前,三王爷和四王爷是热门储君人选。而皇上之所以纠结该立谁为储,有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三王爷没有子嗣,四王爷子嗣多。

后来三王爷过继了六王爷的孩子,成功成为储君,本来已经要昭告天下,四王爷不甘心失去唾手可及的皇位,造反了。三王爷被四王爷杀死,之后几位王爷死得死伤的伤,在蜀地的八王爷像天上掉馅饼一般地登上了皇位。

先皇去世前,觉得对不起三皇子的生母,让八王爷即位后,好好尊敬圣德太后。可是圣德太后心里不平衡,三王爷过继的孩子被封为睿王,圣德太后的不甘心最后演变成了再次造反,扶持睿王上位。

造反前,圣德太后假传圣旨意在挟持武将家眷提高造反成功率,被明兰识破。可邵氏不知道内情,以为明兰真的违抗圣旨,怕受连累的她又专门派人来让明兰委屈一趟,进宫才是。

那边厢邵氏已知宫里来人,本以为明兰会接旨入宫,谁知等半日不见动静,反听说前头一番大闹,两位天使怫然大怒而去,扬言要问罪抄家,她顿时惊得一佛升天。自上回被逼着出面打发了太夫人后,她开始惧怕明兰,只遣了身边亲信的媳妇子去询问。

翠微耐着性子解释了半天‘不过是场误会’云云,却听来人还在支吾甚么‘为免宫里贵人着恼,还请二夫人忍些委屈,进宫一趟才是’……

明兰的贴身丫鬟绿枝都忍不住吐槽邵氏是“无胆少义没担当。”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1)

四、自作聪明

同样是在圣德太后造反时,小秦氏利用这个机会,让顾廷炜找了一群山贼联合反贼以抗旨不遵的名义进攻澄园,为的就是杀死明兰母子,好夺取宁远侯府的爵位。

明兰作为当家主母,自然是要留在显眼处为拼命的兄弟加油大气,端起主人的范。

但是明兰从未想过连累邵氏母女,以及府里的其他人,于是她安排蓉姐儿和邵氏母女待在一起,邵氏母女居住的地方临水而建,统共只有一处出口。明兰布置了许多守卫,除非贼人多三倍,否则根本攻不下。

可邵氏不相信明兰,又太相信别人。对自己身边的任姨娘深信不疑,把明兰当做外人,买通明兰身边的丫鬟,套出团哥儿藏身处。差点害死团哥儿。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2)

好在娴姐儿有良心,她们转移藏身处的时候,带上了蓉姐儿,蓉姐儿救下了弟弟,否则一旦团哥儿有个三长两短,娴姐儿可会有好下场?顾廷煜临死之前殚精竭虑的安排不是全都辜负了吗?

“我素来喜欢娴姐儿,便是侯爷不喜,我也有心给她将来谋个好前程。可团哥儿若真叫你害死了,我觉着我会怎么想?”

邵氏猛一个激灵,双手乱摆:“不,不……这不干娴姐儿的事……”她忽然万分感激蓉姐儿,若不是她抵死救弟,便是她们母女活了下来,怕以后日子也难过了。

“好险呀,只差那么半步……”

还有任姨娘,邵氏一直认为她对任姨娘很好,认为任姨娘跟自己亲厚。没想到任姨娘根本不愿意伺候顾廷煜,一切都是邵氏自作聪明让任姨娘恨她入骨,她还把任姨娘当好人,相信她。谁承想任姨娘早就跟小秦氏勾结在了一起,以至于有了后来团哥儿的陷境。

综上所述,邵氏难道不是妥妥的猪队友一名吗?本来她的任务是护着娴姐儿平安出嫁,有个好归宿。可是她却一味的践踏明兰的底线,既没有责任心,又没有脑子,还以为自己聪明,把别人当傻瓜。

这哪是一个老实人会做的事情呢?一个真正老实的人,内心一定是纯净的,有时甚至会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生怕自己给人家添麻烦。哪里会像邵氏这般,处处挑刺,表面上接受着人家的照顾,背地里却找人家的麻烦。

还不如真的小人来的坦荡,至少以明兰的心智是不会对一个真小人产生同情的,可邵氏却打着老实人的旗号,一遍接受明兰周到的帮助,一遍背地里捅刀子,比真小人还可恶。

邵氏的下场

虽然邵氏好运的,她做的一切都没有酿成大祸,可究其原因是团哥儿福泽深厚,是娴姐儿明事理,是明兰对蓉姐儿的付出有了回报的缘故。跟邵氏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她的小人行径也并未让自己受益,反而让自己的处境恶化。

顾廷烨得知前因后果后,开始了他的报复。他将邵氏的仆人直接拖出来打了三十大板,连个眼神都没给她们看。

邵氏的错处不好明说,顾廷烨索性就不说了,直截将伴其多年的妈妈和管事媳妇四人拖出来,当着邵氏的面重打三十大棍,并罚没银米三年。罪名很隐晦——动乱之时,没能好好‘服侍’大夫人,致使大夫人‘到处乱跑’,险些‘酿出祸事’。

的确,邵氏一行人如今吃顾廷烨的,用顾廷烨的,连任姨娘叛变这种事都没察觉到,说出来谁信呢?无非都是在隔岸观火,看热闹而已。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3)

邵氏因为顾廷烨此举当场下病了,她的名声也毁了。依照顾廷烨的权势,以及当时澄园内的动静和任姨娘作乱这一切联系起来,人们都说邵氏不知好歹,联合小秦氏作乱。有母如此,娴姐儿的名声怎么会好呢?

尽管对外明兰可以说娴姐儿与她亲近,可是真到了世家大族里,母亲是什么样的性子人品都是要细细问过的。

小说番外中透露娴姐儿最终嫁给了永昌侯府的世子爷,也就是墨兰夫婿六郎所在的永昌侯府,此时的永昌候是梁六郎的哥哥。

这门亲事看着门当户对富贵双全,但是梁家没有分家,梁大郎是庶出的,十分有出息,直接压过了梁侯爷。梁家五房六妯娌生活在一起,在世家大族中,这等场景何等的麻烦,不知道有多少事等着娴姐儿去处理。

梁家虽有爵位,可这些年内囊早空了大半,家里人口多,五房六妯娌的,且兄弟不睦,有嫡庶之争,三天两头不太平,梁侯夫人熬得头发都快白了。瞧着吧,顾家姑娘进门,且有的忙了。

这是门好亲事,因为世子爷本人很好,也是门不好的亲事,因为嫁进去太过辛苦。可是想想盛老太太当初为明兰择婿的条件,明兰为蓉姐儿找的亲事,可知这门亲事不见得明兰的手笔。

番外中也说,这门亲事梁老夫人,也就是梁六郎的母亲亲自跟邵氏求来的。当初梁老夫人曾经想为梁六郎求娶明兰,为的是希望明兰能劝慰梁六郎走正途,管好他的后院。如今梁老夫人亲自求娶娴姐儿又为的什么呢?

要说还是梁老夫人本事,亲自跟那位孀居的顾家大夫人求来这门亲事。梁侯爷是老实人,不会来事儿,梁家大房这些年却混得愈发红火。梁侯夫人多斯文和善呀,几次跟我道难处都快哭了,呵呵,这下可好了,攀上了顾家……”

邵氏有没有好好跟明兰商量过,还是邵氏已经做出决定,顾廷烨明兰夫妇只好退而求其次考察了一下梁世子的人品?

或者是邵氏看上了这门亲事,明兰夫妇觉得反正梁世子人也好,就算了没有为娴姐儿争取。以至于娴姐儿出嫁后要面对数不清的风险和困难。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妾室(知否原著邵夫人)(14)

这些因为作者大大没有继续写下去,都只能成为猜测了。

但是多少让人觉得意难平,因为明兰一开始真的很喜欢娴姐儿,也肯定会为娴姐儿的幸福挑门更好的亲事的……

写在最后

现实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面善心恶之人,他们往往让人放松警惕,然后趁人不备狠狠的给人捅一刀。

因此,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一定不能只看表面,表面老实的人不代表真老实,更多的还是要看这个人的行动能不能靠得住,再决定要不要和这样的人相处。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尽量少遇到邵氏这样的人。

往期精彩

《知否》原著,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对蓉姐儿一生最好的诠释

《知否》原著:白老太爷亲眼相中的顾偃开,其实是最大的渣男

《陈情令》原著薛洋:一个想要糖的孩子为什么不值得可怜

《陈情令》:歹竹出好笋,金子轩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有个烂爹吗?

作者介绍

我是小鱼儿,90后的独立撰稿人,目标是热爱生活,不负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