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十分重大,一言以蔽之,可以用“生死幻灭俱无常”来概括,曹公以三个支点来阐明此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楼梦主题探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主题探究(试论红楼梦主题)

红楼梦主题探究

此题十分重大,一言以蔽之,可以用“生死幻灭俱无常”来概括,曹公以三个支点来阐明此义。

以“好了歌”及其解说来破解生死主题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上述歌词中,“神仙”与“世人”相对,“好”与“了”相对,列举功名、金银、娇妻、儿孙诸项,皆“转头成空,终化虚无”的残酷现实。

且看曹公点明一一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

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曹公于此处点明要有“夙慧”才能“悟彻”——

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

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

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这里,曹公将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的人生线索作了勾勒:故园萧索,宝玉乞讨,雨村锁枷,湘莲强梁,湘云买唱……由此可悟人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皆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下场!

二,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来表达人性主题

在第五回,警幻仙姑曲演《红楼梦》,告诉宝玉:“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窟”乃“哭”的谐音。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此“杯”乃“悲”之谐音。

由此可见,曹公看透世事真相,对书中女性人物都深怀悲悯之心,除大观园一众女子可哭、可悲外,也提醒读者要按照可哭、可悲的线索来宽恕秦可卿、王熙凤(同列金陵十二钗正册)、赵姨娘、荆夫人、袭人(列副册)、王善保家的、“多姑娘”、夏金桂……

曹公于是书别开生面的“女性主题”,正是要对“人生无常”这一中心主题进行展示、解说与深化。同时,当代读者也应体会作者的“人道主题”,表达的人道情怀。正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让我们可以宽恕秦可卿、王熙凤、赵姨娘、荆夫人、袭人、王善保家的、“多姑娘”、夏金桂……,而不是审判她们。该审判的,应该是“何以至此”的制度与文化。

三,以宝黛玉共悟禅机来,指示人生主题

第二十二回中,宝玉由《北点绛唇》中的《寄生草》一词彻悟。原词是: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得偈诗一首:“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己虽解悟,又恐人看了不解,因又填一只《寄生草》,写在偈后。又念了

一遍,自觉心中无有挂碍,便上床睡了。

  偈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读者在梦书第一回即了解到“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的故事。清代评红人黄小田于此处点明:“此四句是宝玉赞语,情僧即宝玉,亦即作者自号。”

宝宝的彻悟也影响到黛玉、宝钗二人。黛玉看了补道:“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

他便充作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在厨房舂米,听了道:‘美则美矣,

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

埃?’五祖便将衣钵传给了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

由此可见,“无立足境,方是干净”意同六祖偈语,了彻人生,也了却人生,已入化境。

总之,《红楼梦》之主题,如玲珑剔透的宝塔,可以望之透彻,思之深奥,悟之明晰。

(06.03.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