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杨国涛 陈欣)“乐乐爸爸,在非洲的工作还顺利吧?乐乐开学以来进步很明显,学习很努力,我总用你的事迹教育他以你为榜样,不畏困难,请你放心!”“您好,余老师。感谢您对乐乐的教导,我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孩子让您费心了!”3月26日,一段连接数万里的短信交流如柔和的春风吹进武汉市育才小学四(10)班学生陈天熙的心田,“余老师又表扬我了,爸爸也快回家了,我太开心了!”

她是家长的“大后方”,孩子们的“引路灯”

时光回溯到2020年初,战疫在武汉打响。余茜所带的班里,有好几位医护人员子女。家长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一线,作为孩子班主任老师的余茜,成了他们值得托付的“大后方”。

陈天熙的父母分别是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中医院的医生。疫情发生时,外公外婆把孩子接到老家居住。余茜能体会医护人员的艰辛与勇敢,也能感受到他们和孩子分离的痛苦,她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下了一首歌: “没有你的陪伴我很乖,你为武汉勇敢而豪迈。没有你的陪伴我很乖,我一直感受你的存在。我是突然长大的小孩,我知道人间有大爱,信念坚定绝不更改,我等着你平安回来……”

这首歌鼓励着逆行中的家长和孩子们。陈天熙的父亲说:“我们夫妻俩听完歌曲都流泪了。”

“从余老师的歌中,我明白要直面人生、自强不息、心中有爱、努力向上。”陈天熙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加强自我管理,努力学习,网课从不落下,每天作业都能按时网传给老师批阅。

返校复课后,作为学校心理建设负责人,余茜组织老师们加强对学生们的心理疏导。细心的她发现陈天熙的情绪有些低落,多方打听后知道,他的爸爸报名参加湖北省援莱索托医疗队,当年12月将赴非洲完成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任务。陈天熙再次面临和爸爸的分离。

“援助非洲,困难重重,除了勇气与担当,我想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一份沉若千钧的责任。”课堂上,余茜动情讲述了天熙父亲的故事。她告诉天熙,英雄的父亲一定有不平凡的儿子,没有父亲的陪伴,但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他必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随后,她又告诉学生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应该从这种人间大爱中汲取能量,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

组建校园“乐天社”,为师生做“心理按摩”

热爱写作的余茜乐当“心灵鼓手”,在学校组建了“乐天社”。她创作接地气的相声、快板、小品,指导孩子们表演,乐在其中。他们在各班巡回演出,给同学们送去欢声笑语。同时他们走进教师大会,走进食堂,给教职员工做“心理按摩”。

“你听好我的上联,大东门、小东门、汉阳门、平湖门、居仁门、循礼门、单洞门、双洞门,门门捷报门门喜,江城武汉,一门心思奔未来。”“我的下联有了,南京路、北京路、天津路、开明路、大智路、首义路、仁寿路、琴台路,路路奏凯路路宽,育才小学,一路笑声一路歌……”28日中午,武汉市育才小学排练厅里,两位“乐天社”成员“苕面窝”和“方脑壳”正在余茜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新创作的相声《武汉地名》。余茜将孩子们熟悉的武汉地名串联起来,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武汉本土气息,让孩子们在说相声、听相声的过程中分享欢乐,也增强文化自信。

“苕面窝、欢喜坨、小得罗、方脑壳、摸婆婆、蛮啰嗦等,是不是一听就想笑,每一个还特别能体现武汉文化特色。”学生谢宇辰告诉记者,在“乐天社”每个孩子都有汉味艺名。他在“乐天社”如鱼得水,自从学说相声后,大家都说他比以前更懂事了,愿意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给各班的同学送去欢乐,还因此有了一群自己的“粉丝”。

这是我们学校最有唱歌天分的孩子(家长听她写的歌感动落泪)(1)

这是我们学校最有唱歌天分的孩子(家长听她写的歌感动落泪)(2)

余茜老师指导“乐天社”的孩子们排练新作品。记者向洁 摄

这是我们学校最有唱歌天分的孩子(家长听她写的歌感动落泪)(3)

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讯员陈欣 摄

这是我们学校最有唱歌天分的孩子(家长听她写的歌感动落泪)(4)

余老师的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讯员陈欣 摄

【编辑:宋兰兰】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