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江赶潮人

刘峰是电影《芳华》中的主角,也是悲剧人物,虽然电影里没有反映出他的坎坷命运。但在严歌苓原著《你触碰了我》中完全写出了这种悲剧色彩。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工作,对同事,对情感,样样追求一种完美无缺,让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如此完美的好人。让人既崇拜又妒忌,甚至希望他有事情发生,好像这样才能让大家得到一种公平。

芳华刘峰走了以后 芳华中的刘峰经历告诉你(1)

01刘峰究竟有多少完美?

一、首先证明他完美的铁证:在政治上追求进步,他是全军学雷锋标兵。口袋上别着三等功军功章,解放军报登了他参加会议的照片。可见刘峰在文工团队伍里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与乐于助人也得到了上级的欣赏与表彰。他的完美与做老好人是事实的,绝对不掺假,如假包换。

二、具有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哪个人都缺不了刘峰的帮助,他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有他的身影。为部队的红楼补地板,为战友打沙发,为老大娘担水,为炊事班抓逃跑的猪等等不计其数的好事。

他的学雷锋还在细小事情上体现,为女兵在棉絮里找寻遗忘的针,把所有被偷吃包子馅儿的包子皮吃掉,事无巨细,把完美做到了极致。在高干子弟为主的文工团里,能够如此学雷锋的也只有刘峰一人了,所以谁的忙都帮的刘峰,也成了被女兵们经常麻烦的人。有困难,找刘峰,他带给战士们如春天般的温暖。

三、刘峰对战友们的一视同仁。他没有看不起被女兵们排挤,被男兵们轻视的何小萍(小说中叫何小嫚)。当战士都不肯与何小萍跳舞托举,因为何小萍身上汗臭味很重,刘峰站了出来,给何小萍一个应有的尊重。也许就是这件事让何小萍喜欢上了刘峰,也有了何小萍是真正懂得刘峰的善良的人,知道刘峰是个真正的好人的第一人。刘峰人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善良,因为何小萍经历了苦难的人生,是一直不被人善待的人,所以她最能珍视善良,更懂得善良的可贵。最后送刘峰离开文工团的,也只有何小萍;最后陪伴刘峰走完最后人生的也是何小萍。

三、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明知自己主动脉被子弹打穿,却冒着失血过多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给战友们送弹药供给,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故意指错去包扎所的道路,以至于到了包扎所刘峰已经深度昏迷,这应该算是最完美的人生境界了,军区根据他的事迹写成了报道《生命的逆行》。

芳华刘峰走了以后 芳华中的刘峰经历告诉你(2)

刘峰为什么这么善良

因为刘峰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他从小在一个山东的县级梆子剧团学戏,一个穷县,按刘峰的话说是"有人穷得光腚呢。”不进入梆子剧团学翻跟斗,那他就会有一个光腚的童年。他是因为有童子戏功,而被文工团从野战军的工兵营招入以高干子弟为主的文工团当文艺兵。对于刘峰来说,应该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这是其一;从小的苦难,让他有做一个好人的心,去努力帮助别人,任劳任怨。在这样的一群文艺兵中间,刘峰就成为了绝对的好人,也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完人。

但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刘峰的善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善报。做好人不一定能成功,也不一定会赢得别人尊重,有时候他们会把所有的好,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认为这么做是应当的,就像刘峰触碰事件发生后,除了何小萍去送别他之外,其他人都远离了他。

芳华刘峰走了以后 芳华中的刘峰经历告诉你(3)

所以刘峰是一个失败者。

一、首先在情感上刘峰是失败者,甚至影响了他的前途。人失去了七情六欲也让人肃然起敬,没有了欲念,这是林丁丁拒绝刘峰触碰的原因。

稍有才艺的军中歌唱家林丁丁是不会喜欢刘峰的,宁可选择"军二流子"这类人物。当触摸事件发生使高尚的刘峰成了道德有缺陷的人,本来只是一场误会的青春盲动,却因为他太过于完美的人格,让人无法接受他身上的一点缺陷而让别人认为刘峰是个虚伪的人。

二、在事业前途上是失败的。他把上军校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如果上了军校也就没有后面的触碰事件。后来复员后到海南做图书生意也没有成功,以至于三轮车都常被没收,罚款也交不起,结果借了战友的钱,最后到北京替他侄儿打工。

三、还做了一件很失败的事情。就是哲学大师口中男人的绝顶好事——劝小惠从良,可想而知,肯定也是失败的,因为刘峰没钱去养小惠一生。

芳华刘峰走了以后 芳华中的刘峰经历告诉你(4)

02做一个大好人,做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有怎样的三大坏处

一、首先做个完美的大好人对身体有害,做一个大好人是比较压抑的人。会敢爱敢恨,敢发泄自己情绪的人,虽然看起来让人无法信任,也无法做朋友,太有个性,觉得不是这么好相处。但是比起压抑自己敌意的人来说,对身体要好一些,不会导致疾病。

因为要想做一个好人,就不能去谩骂别人,也不能当面去批判别人,更加不能做出反社会的行为。不能挥舞着正义的旗帜去伤害别人,从而来治疗自己的胆怯;也不能用坏话去中伤讨厌的人,来治疗自己的内心;也变不成憎恨到了有杀人的冲动,却还喊着要和平的人,不能抵御心里的不安,这样的人最容易生病,耗尽自己的人常常是那种无论有没有敌意,都要扮演好人的人。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的道理所在。

二、一个人距离完美人格越近"超我"越近,就距离"自我"与"本我"越远,完美人格越是完美,所具有的藏污纳垢的人性就越少。无论亲情、爱情、与友情,感觉好人太完美了,自己根本配不上,与他一起生活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拘束,总想按照好人的标准去做就觉得会很累。按照最通俗的话讲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一般都喜欢坏坏的男人,这种坏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人。只是不符合一个好人的标准,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而不是按规矩做事情,按套路出牌。

三、一个想做完美主义的好人,会遭受到因妒忌而产生的攻击,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南宋理学家朱熹是孔子儒学的第二人,堪称谓完人,是一个典型的向圣人靠拢的人。

朱熹讲"格物致知"就是为了当圣人 ,认为若做不到"格物致知",无论如何都是凡人,只有达到"物格知至",方可进入圣贤之域。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指的是人的基本需求欲望,而这里的"人欲"指的是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他的确也做了很多好事,比如:水灾时他开仓放粮、他提倡救济贫困百姓等很多为老百姓的好事。可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如此高,圣人一般的人,后代对他有很多流言蜚语,而且是毁坏他一生清白的,野史中说他包养了两个小尼姑,还与儿媳有染还怀孕,这么两个有违人伦的污点在,这个圣人也就变得很不堪入目了。彻底把他从道德的制高点上拉下来。完人与好人并没这么可以当,人们的目光都盯着,唾沫也能把人淹死。

刘峰也正是这样,当触摸事件发生后,没有人为他说好,反倒认为刘峰这才是正常人的行为,认为他应该犯错误,成为与大家一样的人。甚至比大家更加不堪,认为他平时更多的是伪装的,没有一个人为他说句公道话,尤其是林丁丁,彻底毁了刘峰。

芳华刘峰走了以后 芳华中的刘峰经历告诉你(5)

结语

做一个大好人与完人并没有错,我们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社会就太平无事,就公平正义。但是从做人快乐的角度上来说,一个人都是对别人的付出,对自己而言就没有快乐可言,对自己有太多的规矩,太多的顾忌与约束。而社会上很多人是小人得志,投机取巧者,往往会成功,成了有权有势的人。所以做人必须是让自己感到快乐,也让周围人感受你的快乐。有一个人生的七分哲学,是我们应该有所借鉴的。七分饱是一种人生智慧,凡事都应该有"七分饱"原则。

有人说:给人斟茶,讲究倒七分满,因为只有留出水面到杯口的三分距离,茶水才不会溢出,烫到端茶的客人。懂得适可而止的人生,给自己考虑七分,给别人付出三分。七分饱是一种人生智慧,凡事都应该有"七分饱"的分寸。

作者简介:钱江赶潮人,在文学路上的赶潮人,以文会友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