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古典词歌的一座高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是又是高峰之上的绝顶。先不说诗圣杜甫,这里让我们走进诗仙李白诗,一首首清新浪漫的诗篇,那颗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不知摇荡了多少人的性灵。你知道在李白诗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哪一篇吗?对,就是那首家喻户晓,千古传唱的名篇《静夜思》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1)

△李白《静夜思》水墨画

解读《静夜思》

《静夜思》两联四句,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道出的是浓浓的乡愁。乡愁,这是人类社会里的一种普遍情感,从古至今,曾经多少游子,又有多少乡愁堆积如山,压在旅人心头。背井离乡之时,便开始了掂念,一缕相思意,随着岁月而增长。乡愁如酒,历久弥深。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2)

△楷书《静夜思》书法作品

前两句诗,写明光如银洒满世间,天大地大无所不在。恰如乡愁无时无刻不缠绵在心头,它充塞了天地人间。清冷的月光如霜,在这深秋,万物凋零,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深秋,阵阵悲凉孤寂袭上心头,无限的乡愁席卷天地,汪洋了世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是乡愁的寄托,明月千里寄相思,何时才是团圆日啊!家乡的人啊,此时此刻是否与我一样[千里共婵娟]!

后两后句诗,点明乡愁无限,是在前两句写景[染]的基础上的[点]。点明望月怀乡,是思念故乡,点明这首诗的主旨是写乡愁。乡愁,举头寄与明月,低头却又缠绕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恰如李易安的相思闲愁,一缕缕相思在心里缠绵,[剪不断,理还乱]。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3)

△楷书《静夜思》书法作品

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景与情相融,主与客结合,先染后点。以明月寄相思,深衷浅貌,言近而旨远。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鲜明的抒情主人公,深秋如霜的明华,浓郁的乡愁……意境清幽旷远,意蕴深沉动人,摇荡了无数读者的性灵。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4)

△诗仙李白剧照

当然关于这首诗的解读,许多人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静夜思》的版本也有不同,在清康熙本《全唐诗》与宋本《李大白文集》中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而明代赵宦光、赵习整理宋代洪迈《唐人万首绝句》时,将[举头望山月]改成了[举头望明月]。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中将[床前看月光]改为[床前明月光]。而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又参照明本《唐人万首绝句》及《唐诗别裁》将这首诗最终改成了今天流行的这个版本的模样。

另外,首句[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解读众说纷纭。其一,床(牀)为卧具,狭长之床为榻,即今天睡觉休息用的[床]。其二,床为坐具,与几、兀、凳等相近。又有胡床,及类似马扎之类的坐具。其三,床是指井上围栏,即井栏(或井槛jiàn)。其四,有人直接认为[床]为[窗],是通假。总之,说法很多,都能说得通。

不过,个人认为第三种最为恰切,天上月亮,地上水井,在天井里的井栏前,睹物思乡。因为古代特别唐代及以前,床作为卧具多称榻,卧榻,床榻等,当然也称床,但较少见。因为大部人不像今人一样睡床,而是像今天朝鲜(包括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席地,而不尸位于床。古代床作为坐卧具常用,这里的卧不是晚上睡觉的卧,以坐为主。作为坐具,虽可讲得通,但联系上下文,望月应在户外,特别是望山月,古代是窗上是纸或纱等,是看不清月的。而第四种,床是窗,则有点儿牵强附会了。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5)

△行书《静夜思》书法作品

因此,这首诗的诗意应为:深秋的夜晚,屋外,在井栏前,满地明华如霜。抬头看见高天上的一轮孤月,低头又在思念自己的故乡。如果是较早的版本的[举头望山月],那么作者仰望是山头的月亮,那么月光、山、月、井、人等意象更为丰富。

李白的诗最好的十首静夜思(你知道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诗吗)(6)

△诗仙李白插画

乡愁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羁绊,也是诗人永恒的主题。那是分别后的思念,是对故乡的人和物的眷念与相思。也读过今人余光中的《乡愁》,一样的痛彻心扉,一样的牵肠挂肚,一样的缠绵如缕,千结万结,剪不断,理还乱。一样的乡愁,写在不同的年代,一个在梦回的大唐,一个在海峡分隔的今朝。朋友,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是否也让你,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一个客居天涯的旅人,心中涌起无边的乡愁。俯仰天地,对月思乡,想到李白,想起他的《静夜思》,此刻你是否已百感交集心灵摇荡,心驰神往了?

#李白静夜思##最美唐诗##唐诗品读#


⊙图自网络,涉权请删。欢迎留言评论,请关@雅室雕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