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的唐碑,即“大唐故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之碑”,当地人俗称“王八驮石碑”,该神碑位于今文安城西北相公庄村内,神碑高4.27米,宽1.44米,厚0.54米,为唐朝卢龙副节度使张仲武为其祖父张仁宪所立,碑文“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碑”为卢龙节度使李俭撰写,共29行,满行62字,旧时文安古八景之一的“唐碑吐雾”,指的就是此碑。

佚失的唐碑(文安的唐碑)(1)

唐碑吐雾画作

张仁宪(一说清河张氏,一说范阳张氏),字仁宪,因其孙张仲武军功原因,于唐朝贞元初年(785年)被朝廷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三年后,即贞元四年(788年)在昌平县家中去世,而其埋葬之地,是为今文安城西北相公庄村。

佚失的唐碑(文安的唐碑)(2)

20世纪初期的唐碑外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文安大水,冬天十二月,神碑处结冰三尺,神碑忽然断折,响声如雷声,听见的人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有路过的人发现,原来是碑断了,碑旁还有两根铁柱。当时的县令刘楚桢,经常留心并保护县内的古迹,因此乡民立即上报,听说这样,县令立刻到现场查验,并先将两根铁柱存藏了下来,天气稍暖和后,刘楚桢提议重新树立唐碑,工匠们认为这样做太难了,县令刘楚桢力排众议,亲自带头,重新画图布局,并将事前的两根铁柱熔炼再铸,不到一天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将唐碑恢复了原貌,同时将碑文拓下留存,这样,唐碑才得以继续存留下来。

佚失的唐碑(文安的唐碑)(3)

今天能看到的文安唐碑

另外,作为文安的历史古迹,作为唐朝碑刻的代表之一,自树立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游历瞻拜,一些诗作至今传唱吟诵至今,如:

古碣穹窿石色鲜,司空名姓至今传。二宗陵寝成尘土,剩有居人拜墓前。(作者系文安嘉靖乙丑科进士纪大纲)

北郭新开说法堂,堂前原是相公庄。残碑读罢人千古,几树莺声唤夕阳。(作者系徐牧)

唐代元臣命世英,精诚犹结气菁菁。班联北斗司吼舌,威震卢龙控旆旌。凤翥含元今黍稷,螭蟠碣石旧勋名。每来展谒公祠下,仿佛如闻剑履声。(作者系王策)

历史的车轮奔掣无前,但文安的唐碑至今依然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驻足观赏,用残存的碑文诉说着年代的变迁,岁月的更迭,曾几何时,霜露的早晨,唐碑吐雾,人们仿佛还能听到金戈铁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