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典故】
汉武帝十分喜欢大将李陵。李陵有着十分得体的待人方式,又懂得骑射,以及作战时需要精通的兵法,在朝廷里也有说话的地位,许多人都信任他。
但是没有谁是战无不胜的,有一次作战中,李陵由于兵力不足,败给了匈奴,无奈投降。这个消息传到了朝中,先是皇帝觉得李陵让自己没有面子,白白那么信任他,而大臣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认为投降是一件十分没有骨气的事情,让自己的国家蒙羞。而当所有人对李陵产生敌意的时候,只有司马迁依旧和李陵站在一边,他和周围的大臣们说:“首先,我并不是想去包庇他,我和李陵没有多少交情,只是在日常的接触中,认定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对兄弟讲义气,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而且在这次作战中,李陵只率兵不到五千,却和敌方的上万大军抵抗了如此之久,直到弹尽粮绝,并且我认为他的这次投降,也并不是说害怕了,而是想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重新杀回去,以此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所说所言十分在理,但是皇帝并不买账,反而认为司马迁是想包庇李陵,洗清他的罪过,于是又把司马迁给关进大牢,实施刑法。
之后一段时日,皇帝还把李陵的全家杀了,这使得原本的忠臣十分寒心,于是李陵去到匈奴的地盘,在那里重新安家,没能实现自己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理想。
【造句】这位警察奋不顾身地把人质解救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