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2023年都过了半个多月了,今天是1月17日。和往常一样,昨晚依然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眠,老段子反复听了多遍,早已不是那么搞笑,但是这熟悉的声音,催人迷糊,秒睡。郭德纲说过,“我有陪睡之恩。” 他的相声“陪睡”的肯定不止千万人。

我和郭德纲的关系,还得用他的话说,“你欠我一张票钱!”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听了他几乎所有的相声、评书、鼓曲、戏曲,但缘悭一面。我只是他的一个听众。“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德云社把观众尊为衣食父母,我却称不上,欠人家票钱。没买过票,但是向亲友介绍郭德纲和德云社确是非常积极,总算为他们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

知道郭德纲的相声地道,大约在2002年。因为平时也喜欢听京剧,我经常到一个叫做“京剧艺术网”的网站去下载MP3,这个网站简洁、实用,音视频资源丰富,现在仍然在运行,很多老段子都能找到。一天,偶然翻到了一些相声资源,当然都是柳活儿或者腿子活的段子,有大师侯宝林的《八大改行》《关公战秦琼》等等,还有刘文亨先生学唱的段子,这些都听过多少遍了,耳熟能详。忽然发现其中有个陌生的名字——郭德纲,点开听了一段,具体哪块活已经记不清了,大约就是《八大改行》《黄鹤楼》之类。自此一发不可收,犹如发现了宝藏。当时我在中国北方的一个矿区工作,相对闭塞,只有通过网络,搜索可听的资源,追听新作,把能找到的资源都听了个遍,好多都是反复听。

彼时北京相声大会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郭班主带领大家走出了低谷。但之前困境谋生,逼迫郭德纲们出新,好在他们没有抛弃传统,而是上下两端求索,一方面深挖传统,挖掘整理了一批老节目,另一方面老活新说、老树育新枝,加入现代元素。尘封多年的老段子对现在人来说就是新段子,因为几十年绝迹江湖;新元素又能让年轻人产生共鸣。北京相声大会吸引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一批观众。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一路关注,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年出头儿。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从我这样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看,郭德纲的成功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天时。当时曲艺已经没落多年,大师级人物远去或远离舞台,缺新人、缺新作、缺观众。相声改良后扎堆进荧屏却又受到限制,削足适履、面目全非,生命力很弱。这时候如果有能人能另辟蹊径,于无声处响惊雷,必然能名满天下。有人说郭德纲的出现让相声晚死50年,可能有些过,但是这个理。

二是地利。郭德纲天津生天津长,天津是曲艺之乡,名家荟萃、底蕴深、氛围浓,不管是二伯、姐姐,张口就是段子。从小熏陶,又有和老艺人学艺的机会,据郭德纲自己说,他曾和评书艺人高庆海学评书,和常九爷常宝丰先生学相声。天津培养人但难留人。郭德纲抛家舍业几进京城。北京是曲艺重镇,这里还有市场和观众,只要玩意儿好,观众买账。

三是人和。人对郭德纲的影响其实是两个方面,对任何人来讲也都一样,谁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郭德纲的有马季、杨少华、赵本山,更有其师侯耀文、金文声,最重要的支持者是他身边的人,他的家人,伙伴,包括原来的德云四老、高峰、于谦、侯震等等,这些人的团结和支持,是郭德纲坚持到成功的强大力量。那些反对德云社的人,从结果看,没有成功。

四是禀赋。这一条放在最后,其实最重要。人有能耐,不服来比。郭德纲说学逗唱,技术全面。不服高人有罪。自己武力值爆棚,永远是打不死的小强。有网友开玩笑说郭德纲太忙了,救完相声救戏曲,救完戏曲救鼓曲。有能耐,有情怀。这能耐不是天生的,是靠勤奋学来的,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有大成就,必有大付出。

还是说回相声,很多网友应该和我有同感,郭德纲早期的相声没的说,真地道。现在的相声不如从前,有偷懒之嫌,可能是精力不如从前,可能是创作高峰已过。这都是自然规律,可以理解。好在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弟子们在成长,传人们中间能出来几个出类拔萃的?我们很期待。

今天只是忽然想写一篇听郭德纲的文章,并没有特别,可是一看日期,明天是2023年1月18日,郭德纲的50岁生日。巧劲儿。郭先生弟子徒孙一大帮,生日自然会很热闹,有心有力的徒弟没准会咬牙跺脚送他几件蟒祝寿,哈哈,替他美的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提前送他一个生日祝福,愿他和德云社越来越好,多为大家奉献好的作品。

郭德纲我的奋斗史(我与郭德纲)(1)

郭德纲我的奋斗史(我与郭德纲)(2)

郭德纲我的奋斗史(我与郭德纲)(3)

郭德纲我的奋斗史(我与郭德纲)(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