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衣冠冢,就是冷兵器时代战场厮杀都是近身肉搏,战况惨烈的时候真是尸横遍野、血肉模糊,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尸首,只能将其衣冠、生前珍爱之物葬入冢中,代替肉身安享后世供奉,这种便称为衣冠冢。有时尸首葬于别处,为了方便时时纪念也会就近建一处衣冠冢。

衣冠冢和埋葬的墓地有同等意义(世人都说衣冠冢)(1)


古代的衣冠冢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且数量不少的类型,叫做生基,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建的衣冠冢,用来消灾祈福。纵横猜测这种消灾祈福的初衷是想用假冢骗过各路神仙,不要将灾难降到自己头上,最好把阎王爷都骗了,做个赛彭祖的活神仙才好哩!那么,除去衣冠冢以外,还有坟、冢、陵这都是古人安葬所用的,他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

衣冠冢和埋葬的墓地有同等意义(世人都说衣冠冢)(2)


现代已多用火葬,但以前的人推崇入土为安,人死以后把棺木埋在地下,盖一个小土包在上面使其不平,那就是坟,在“坟”、“墓”分开的时候,不平于地面的坟也指主人身蒙冤屈心怀不平而死。   

“墓”则是平的坟墓,本义是上古期间掘塘穴葬棺木,盖土推平,不植树者称墓。

与“坟”的不同在于:“坟”有土堆的意思,而“墓”没有,且坟高而墓低。

高坟称冢冢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说,冢,高坟也!也就是高而大的坟。

从规模上,就远超越普通的坟,所享受的人自然是王侯将相。

如果找不到尸骨,就将遗物下葬,这叫做衣冠冢,或想在另外一个地方纪念,纯属象征性修建冢。

至于陵,那就是是更加高大上的产物了,是只有帝王人家才能享用的。

帝王死后也要入土为安,规格也是最高的,叫做陵。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大。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儿埋了明朝十三个皇帝。东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坟墓。

衣冠冢和埋葬的墓地有同等意义(世人都说衣冠冢)(3)


一些远古时代的帝王被后人祭祀,后人根据传说,在他们死亡的地方盖庙纪念,这种庙也叫陵,如黄帝陵,炎帝陵,那儿不一定真有炎黄二帝的尸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