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十里芳菲入梦来。”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春意萌动,

正是春菜新鲜上市的好时光。

你最近吃春菜了吗?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1)

近年来,每到香椿上市,市场上就会出现一波炒作。或是因为“春”“椿”同音,或是因为香椿价高,炒作者往往将香椿作为春菜的代表,得到“春菜价高”的结论。

但是,春菜种类繁多,香椿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随着品种和供应量增加,春菜价格逐日走低,包括此前每斤一二百元的香椿,价格已经腰斩。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2)

从市场反响看,荠菜、马兰头、草头、蚕豆、春笋等,都是人气颇高且价格比香椿低上一大截的春菜。今年,上海市场还多了来自外省市的春菜,市民更有口福。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3)

上海人均消费春菜10斤

最爱是它们

传统春菜主打“七头一脑”——香椿头、荠菜头、草头、豌豆头、马兰头、枸杞头、小蒜头和菊花脑。不过从地域角度来看,各地吃货对春菜各有偏爱。上海人民的春天不能没有酒香草头和葱油蚕豆,杭州和苏州人民尤为钟爱那口鲜嫩的春笋,南京人喜欢用一份菊花脑一解“春馋”,气质”独特的折耳根依旧是西南地区的春菜扛把子,而讲究极致新鲜的广东老饕们,则把当地空心菜作为春菜首选。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4)

“每个上海人大概要吃掉10斤春菜,不过大部分都是很接地气的品种,包括草头、马兰头、荠菜、米苋等。”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朱红芳说,上海市民对绿叶菜情有独钟,近五成绿叶菜来自本地,主要产自青浦、金山、崇明等9个涉农区域。

绿叶菜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本地菜拥有天然的距离优势,从采摘到餐桌,时间短,新鲜度高,“这些春天上市的绿叶菜一改冬季大白菜、矮脚青唱主角的叶菜市场格局,是最有上海特色的春菜。”至于喜好,有电商统计了近一周的春菜销售情况:在本地种植的春菜中,菜薹、枸杞芽(枸杞头)、蚕豆等品类日均销量同比增长近2倍,红米苋日均销量增幅达到4倍。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5)

菜市场里,春菜品种繁多,摊主说,地产绿叶春菜尤其受欢迎

而且,这些春菜价格不像网络上传得那么高。

在康定菜市场,几乎每个蔬菜摊位都有荠菜、马兰头、草头、米苋、竹笋等春菜,也不乏香椿、枸杞芽等相对小众的春菜。说起价格,摊主们纷纷澄清,没有外界说的那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春菜价格会随着上市规模稳步回落。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如果不追求“头鲜”,完全能买到高性价比的春菜。

35号摊位的摊主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

香椿目前的售价在每斤七八十元左右,比两周前便宜了一半,“其实,香椿炒蛋用的香椿也就一二两,折算下来,每份不过七八元,大部分人家也都消费得起。”

竹笋春节时每斤要卖三四十元,但这两天,每斤10元左右的已经有不少,品质好一点的也就20元上下。

米苋刚刚上市,价格较高,每斤在15元以上,“但下周价格就会回落,因为批量上市了。再过几周,几角钱一斤的都有可能买到。”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6)

春菜规模上市后,价格逐日走低

这名摊主说,一味强调春菜价格高不客观,因为消费者很理性,有人愿意高价尝鲜,但大部分人会在某个品种规模上市后再选购。

记者也查询了一些线上平台,发现上架的春菜种类和价格与线下基本持平。

全国春菜跨地域热销

值得一提的是,线上平台出现了春菜新面孔:面条菜、蕨菜、藠(jiào)头……很多本地“马大嫂”(沪语“买汰烧”的谐音,指买菜做饭的人)直言:很少见,甚至没见过,怎么烧?

面条菜是北方的野生春菜,学名麦瓶草,叶片肥厚,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等效果,入口清爽,适合蒸熟后蘸酱料吃。不少沪漂人士表示这是老家才能吃到的菜,赶紧下单回家做馍馍吃。

第一次亮相上海市场的“面条菜”

野生蕨菜和藠头是来自贵州的春菜,同样是今年的“新面孔”。西南消费者对新鲜的蕨菜和藠头不陌生,蕨菜或藠头炒腊肉都是当地的经典春菜搭配。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7)

新鲜藠头

以野生蕨菜为例,农民每天背着竹篓上山采摘后,当天加冰块保鲜空运,经历大仓品控后,最快48小时就送到市民手中。目前,野生蕨菜的日销售量已经达到数千份,可直接带动数十位农民每人增收近千元。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8)

野生蕨菜

在今年供应上海的春菜中,还有甘肃武威的沙葱、云南香格里拉的莴笋尖等,都是具有产地特色和独特口感的小众春菜。曾经,它们“既是季节限定,也是区域限定”;如今,有了线上平台的支持后,它们逐步从小众走向大众,突破地域限制,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春天。

中医提醒过敏体质要慎食这些菜

“春菜多发物”,这句话你听说过吗?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宋瑜教授表示,上海人钟爱的春笋、春韭、香椿芽都有个特点:见风就长。从食物性味来说,该类食物多属动风、生火之物,因此而为“发物”。春季更是过敏高发季节,此前因此过敏的人,这时候要管住嘴了。

春天易过敏,主要有三大诱因:花粉、阳光和食物。对于光敏患者,一般需要忌食光敏性食物。如果实在忍不住嘴馋,摄入如贝壳类,以及马兰头、芹菜、荠菜、香菜等食物时,应浅尝即止,建议尽量晚上使用,食后避光。

上海人吃的菜(每个上海人至少吃掉10斤春菜)(9)

荠菜

民间有“吃啥补啥”的说法,中医也有小妙招——宋瑜教授解析:你吃了春天的食物过敏了,就可以试一试用春天长的东西做解药。其中,春天的绿茶是一味特别好用的解药,取6到8片绿茶叶,泡半碗淡茶水,放至室温,敷于患处即可。药物治疗可用硼酸溶液或黄柏溶液湿敷。如果皮疹特别严重,还是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季过敏的原因之一为肝木过盛,因此,防过敏最好的是春季养肝。宋瑜教授说,要顺应肝脏调节血液这一特性,做到“早睡”和适当“多动”。

综合自上观新闻、上海徐汇、浦东发布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