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

商朝地图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2)

商朝帝王谱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3)

殷墟遗址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本篇介绍的是商后期,即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前1251年)的11位商王。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4)

小辛

21、小辛

小辛是商朝第二十位国君,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姓子名颂,其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死后其弟小乙继位,相传在位21年。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5)

小乙

22、小乙

小乙(生卒年不详),姓子名敛,商朝第二十一位君主。他是前任君主小辛之弟,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河南安阳殷墟)。殷墟卜辞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外记》载其在位21年,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

在位时让太子武丁去田里耕作,为以后武丁中兴打好了关键的基础。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在位十年,陟”。(《太平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乙在位二十八年。” 《外纪》:“在位二十一年。” )

小乙,在位时期曾经征伐过东夷、鬼方等。制定了商代祭祀制度。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6)

武丁

23、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口乡陵西村。据载,当年武丁从商都率群臣前来今西华县捕灭蝗灾并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今西华县,葬于现址。古时的陵冢规模宏大,有载“望之如山”,为历代帝王崇仰至祭。陵墓前原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武丁最器重的得力辅助丞相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和人为损坏,庙宇毁废,仅留武丁主陵墓顶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数通被收藏。现存武丁主陵高约6米,长宽各百余米。武丁陵属全国现存为数极少、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时期帝王陵寝。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7)

祖庚

24、祖庚

祖庚是商朝著名国王武丁次子,名曜。祖庚有长兄祖己,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在位7年,去世后由三弟祖甲继位。

祖庚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而后母戊鼎是他(一说是祖甲)为其母制作的鼎,故为孝心。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8)

祖甲

25、祖甲

祖甲(?- 公元前1152年),亦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继位。

商王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这使祖庚非常感动,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位。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9)

廪辛

26、廪辛

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的君主,前任商王祖甲之子。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0)

庚丁

27、庚丁

庚丁(生年不详一前1147)姓子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史记》、《竹书纪年》作庚丁,祖甲的儿子,廪辛的弟弟。廪辛死后继位。 《史记·殷本纪》云:“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

庚丁在位期间,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庚丁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对羝方、旨方等羌族部落进行多次讨伐,虽然擒杀羌方伯,占领羌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并没将羌方完全征服,成为隐患。庚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

甲骨文还记载庚丁开辟了以殷为中心的田猎场,用于田猎和军事演习,当然也间接地起到了开垦荒地的作用。

庚丁去世后由其子武乙继位。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1)

武乙

28、武乙

武乙(?―公元前1113年),子姓,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在位。公元前1147年,庚丁去世,武乙继位。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死后其子文丁继位。

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价为残暴的君王。

武乙昏庸无道,曾经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有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上(黄河与渭河之间)打猎,晴天白日里忽然来一个霹雳,不偏不倚正好击中武乙,武乙当场倒地身亡。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此种说法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师们编造出来贬低武乙的。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2)

文丁

29、文丁

文丁(?—前1102年),《史记》作太丁,竹书纪年作大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11年。

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

文丁继位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太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太丁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太丁献捷。太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3)

帝乙

30、帝乙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帝乙是郝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一说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郝氏。

商朝历代君王顺序表(历代帝王历之四)(14)

帝辛

31、帝辛(纣王)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帝辛有诸多异称:辛,帝辛(商王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纣(商王纣、殷王纣),殷纣,商纣,帝纣,等等。后世文艺作品演绎帝辛史事时,对帝辛也使用了一些异称,例如《封神演义》中曾使用“商受”“殷受”之称呼,部分衍生作品使用“殷寿”之称,等等。

“王”与“帝”,都是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但“帝”同时也指上帝。殷人认为商王死后可以“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时对其先王也称为“帝”,他们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孙,借助“上帝”与人间“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统治。

关于辛字,郑玄认为是纣王之名。后世学界对于此类出现在商王名号中末尾的天干(“日名” ),存在生日、庙主、祭名、死日等多种说法。

关于“纣”,有“谥号”(蔡邕、高诱 、裴骃《史记集解》)、“先号后谥”(生前作为称号而死后作为谥号,如杜佑《通典》 )、“生前称号”等多种说法。据研究,商人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谥号制度,《左传》中宋国大夫无谥号,被解释为是继承殷商制度的表现;当代学术界讨论的可能与谥号存在关联的商王尊号,主要是卜辞中的“文”、“武”(例如“武丁”、“文武帝”)等 以及日名,也并不涉及“纣”。郑玄、孔颖达持生前称号的观点,即帝辛有“受”或“受德”之名,二者与“纣”声音相近,发生转化,而“纣”本来也没有不好的含义,只是后人因帝辛恶行而附会字意,使之带有贬义。这是一种相对合理的说法。

在殷墟遗址中,有一座无墓道、未葬人的HPKM1567(被称为“假大墓”),杨锡璋认为它是未完工的墓葬,应属于帝辛,范毓周等支持这一观点,但学界就此尚无定论。

在淇县城东8公里西岗乡河口村的淇河,有“纣王墓”。墓冢呈长方形,高12米,长50米,宽25米,墓碑上书“纣王之墓”,系由学者周谷城于1987年题写。该墓以北另有两座小型墓葬,据传为帝辛妃子(“姜王后”、“苏妲己”)之墓。该墓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