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身在湖北蒲圻县(如今的赤壁市)的王天相,收到了一则县里来的通知。通知的内容概括下来就是:
有位中央领导要见你,你收拾一下准备出发去武汉。
“中央领导要见我爹?”收到这则通知,王天相的儿女们一个个都不敢相信。“是哪位中央领导……”,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出于保密的需要,送信的同志硬是没回答这个问题。
这么保密,肯定是个大人物,咱们得给老爹好好拾掇拾掇。不一会儿,儿女们给57岁的王天相拿来了一身“很酷”的“战衣”:
上衣:一件白色绸缎衣;裤子:黑色绸缎裤 ;鞋子:一只大头牛皮凉鞋。
王天相平日里穿惯了旧军装和旧布鞋,突然穿起这身“富贵气十足”的衣服,一下子都不知道怎么走路了。不过他觉得儿女们说得也对:见领导,总归是要体面点的。
几天后,王天相就出发了。他要去的不是北京,而是武汉,那位中央来的神秘领导这次是来武汉视察的。到武汉不久,就点名要见他。
图:王天相
刚到武汉,王天相就被一位同志带到黄鹤楼附近的一栋房子里。到了门口,警卫看他这装扮,觉得此人挺“怪”。确实,50年代街面上的百姓个个都穿着朴素。军绿色的布衣,是男性最喜欢的衣服。而眼前这位,活脱脱一个电视上走出来的“老特务”形象。
盯着王天相打量了一番后,警卫让他出示证件。49年就退伍了的王天相,哪来的什么证件,于是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只说是县里让他来见领导的。警卫只能进去请示,不一会儿,他就小跑着出来,亲自领着王天相进去了。
进到里屋,王天相才知道,原来要接见他的领导是:毛主席!
这一次,毛泽东是来武汉视察长江大桥的施工情况的,对于这座大桥的进展他一直很关心。看着大桥施工顺利,心情不错的他,还曾4次游过长江。闲暇时,他便开始接见在湖北的老战友了,王天相就是其中之一。
一见面,毛泽东也像门口的警卫员一样,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然后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穿山甲,你大变样了!这大头凉鞋擦得这么亮,简直把你这个穿山甲的影子都照出来啦!
毛泽东说这话时用的是湖南腔,王天相以前跟了他那么多年,主席习惯了跟他用湖南话聊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是开玩笑呢!偏偏王天相却不理解,他觉得这肯定是在说自己忘了艰苦朴素的本色了。
而且就在主席打量他的同时,他也把主席从头到脚都看了一下,结果发现主席穿得比他还朴素。此时的王天相,就差没当着主席的面骂给自己出馊主意的儿女了:都是这些小的,害我出丑!
而在一旁的警卫同志们,听着主席的这话也觉得颇为奇怪。在湖北这些天里,主席接见了不少当地的文化名流和身居要职的干部,每一次他都是严肃认真地跟大伙儿了解基层的情况。偏偏见到这位“特务大叔”,却亲切地和他开起了玩笑,还叫他“穿山甲”。
图:毛主席
这个王天相到底是谁?
王天相1899年出生,是个四川人。刚入部队时,别人问他叫什么,他用四川话说自己叫“王天祥”。但大伙儿都听成了“天相”,他又不识字,就觉得反正读起来都一样,就认下了“天相”这个名字。
王天相家里有兄弟8人,本来都在四川老家种地。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三哥王天德率先加入了地下党,他和四哥王天鹏也于1933年前来投靠红一军。
对刚来的新兵,部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工作。给王天相分配时,工作人员却犯了难:34岁,个子最多160,是一个又瘦又矮、年纪又不小的新兵。不过大伙儿很快发现了他的优点:脑子转得快、反应快,而且从长相上来看,非常适合和他哥一样从事地下工作,当个“特务”。
于是34岁的王天相,就在红一军当起了侦察员。果然,大家对他的判断没错。没过多久,他就立大功了!
那天,他装扮成地方的“特务”,带着几个我军侦察兵四处转悠。突然发现有6个敌人拿枪押着5个“老百姓”往村外赶。敌人以为他们是自己人,不以为意。王天相趁他们毫无防备,带着弟兄们几人一下子把敌人制服了。
这件事,让王天相成了队里的英雄:因为他救的这5个人都是我军地下党,他们身上有重要的情报!战友们都夸王天相智勇双全,说他早就看出了这5个“老百姓”的重要身份,所以才会出手相救。
对此王天相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哪有那么聪明,他们伪装得比我还像,我才发现不了呢!我就觉得普通老百姓,我也得救!”大伙儿听完他这句话,纷纷为他鼓掌。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天相凭着耿直的个性、机智的反应,一次次地赢得了大伙儿的尊重。后来,他被调入了中央警卫团做警卫工作。进了警卫团,有的战友负责站岗、有的负责贴身保护首长,而王天相分到的工作是管理好首长的马匹。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成了一名马夫。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王天相成为了毛泽东的警卫员之一,负责给毛泽东放马、喂马。王天相放马很有一套,把毛泽东的“坐骑”喂得特别壮实。
但令王天相苦恼的是,毛泽东真正骑他养的马却并没有几次。每次遇到伤兵,毛泽东都把马让出来,用来驮伤兵。有时候这匹马要驮好几个伤兵,每次这时候毛泽东就总夸王天相:“你的马喂得好啊!力气大!”
听到领导这样夸自己,王天相总是要劝毛泽东:“您也坐上去吧!没事的,可以担得起!” 毛泽东总是摇摇手说:“你的马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
绘图:毛泽东在长征路上
此后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每一次王天相都牵着马守在毛泽东身边。晚年,王天相看着电视上演到“毛泽东骑在战马上,小同志在旁边给他牵马”的情节时,总是对儿女们说:不对不对,演错了,那时候毛大哥和我一样,都是徒步的,他走累了时,就拄个棍子……
虽然只是个马夫,王天相也没少给毛泽东“长脸”。平时喂完马后,他就苦练枪法,在抢渡大渡河时,他也成为了抢渡部队中的一员,因此他还得了一块纪念奖章。
“我的马夫都这么厉害”,毛泽东听说他立功后,高兴得不行,表示要给他取个外号。他仔细地把王天相打量了一番后,说了句:给你取个“穿山甲”的雅号,同意啵?
穿山甲虽然长相平平,但却有真本事,能在山里灵活前行,毛泽东觉得这个名字很适合他。 王天相觉得很有意思,便说道:“毛大哥赐号是我的福分”!
两年时间,王天相一直陪在毛泽东左右。在他眼里,毛大哥是一个很幽默的湖南人,他会给身边这些警卫兄弟们取外号,会给大伙儿讲各种趣事。没事的时候,毛大哥还会吟上几首诗,虽然他都听不懂。
但毛大哥也有落泪的时候,他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警卫员胡昌保落泪的那次,胡班长是死在毛大哥怀里的。胡昌保是王天相的直属上司,是红军警卫班长。
1935年6月,部队在花岭坪附近,遭到了敌机的轰炸。当时一个炮弹就落在了毛大哥身边,而他却不知道。千钧一发之际,胡班长猛然扑上前,把毛大哥推向一边。炮弹爆炸后,毛大哥得救了,而胡班长却倒在地上。毛大哥挣扎着站起来跑了过去,抱住了胡昌保,大喊:“快,快,快上药!”
但奄奄一息的胡班长却拒绝了,他说:“我不行了,把药留下来,你们继续前进!” 不久,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那半山腰上,王天相第一次看到毛大哥落泪。他一直摸着胡班长的头,喃喃地说着什么……
胡班长成为了唯一一个为掩护毛泽东而牺牲的警卫战士。大伙儿只知道他是江西吉安人,建国后部队虽四处找他家人,都无果。这件事,成了毛泽东和所有警卫班战友共同的遗憾。
图:毛泽东
长征结束后,王天相就不再担任毛大哥的警卫了,他跟着大部队南下四处打仗。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刘邓大军里担任30军的一名普通排长。他的排主要负责的是后勤工作,在这里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经常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下山给部队买粮。
有一回,他和两个战友刚下来,就看到粮铺面前有一位老汉在哭。王天相一打听,才知道老汉挑了很多谷子进城卖给了粮铺,对方给了他两块银元。可当老汉拿着钱去盐铺买盐时,人家跟他说这银元是假的,他被骗了。
这还了得!哪有这么骗老实人的!王天相撸起袖子,准备把粮铺老板狠狠地揍一顿,身边的战友忙拉着他:“我们还有任务,不能暴露身份!”王天相只能忍了下来,他掏出自己口袋里的两块真银元,拿给了老汉,把老汉手里的假银元随手放进了胸前的口袋里。
那时候我军一个连长的月工资才3块钱左右,王天相只是个排长,这两块银元他一个月都赚不到。周围卖粮的百姓都看到了他拿真钱换假钱的事,都抢着把粮食卖给他。就这样,不一会儿粮食就都买齐了。
王天相本以为马上就能完成任务了,谁知刚出集市就被敌人发现了。他急中生智,先和两位战友把粮食藏起来,然后又让他们先去叫救援,自己留下来断后。为了保证粮食不被发现,王天相一路把敌人往远处引。过了许久,眼看快顶不住了,救援的同志们终于赶来了,敌人朝王天相连开两枪后,仓皇逃窜。
命运总是格外照顾善良的人,王天相本以为自己这回肯定完蛋了。但当他用手摸衣服时,却发现只流了一点点血,原来那两枪正好打在了那两块假银元上。大伙儿都说他命大,说那卖粮的老汉是上天派来救他的。
1949年全国陆续解放,王天相跟着部队一直打到了湖北蒲圻。这一年,王天相已经50岁了。从34岁入伍,到现在已经是16年了,这些年他吃过不少枪子儿,有的弹片能取出来,有的则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体内。每次遇到阴雨天,残留的弹片就让他疼痛不已。
部队领导实在心疼他,就让他在解放蒲圻后退伍了。当了16年的兵,说退就要退,王天相自然万般不舍。好在,领导们交给了他一项特殊的任务:
在蒲圻创办第一个军人供销合作社,他任社长!
“这不就是和农民打交道吗?这种工作我有经验得很,保证完成任务!” 王天相和从前一样,很高兴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准备大展拳脚。
可惜,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任务他硬是没完成。蒲圻是个穷县,这些年在各军阀的铁蹄下,百姓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解放后,大伙儿都想去供销社买农用设备、都想好好种地踏实过日子,但都拿不出钱来。
王天相入伍前在农村种了20年的地,他知道农民的苦。所以,每次看到农民掏干净了口袋也摸不出钱来,他就不忍心收钱。就这样,没过多久,好好的一个合作社就被他王天相送空了。
不久,全省里的供销社负责人都收到通知,要去武汉开会。临行前,省里的老战友告诉他:“你多收拾点行李吧,像你这样把合作社搞垮了的,说不定得去坐牢!”
当时蒲圻还有另一位同志和他一起去开会,这位同志听到这样的好心警告,被吓得不轻,硬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但王天相却一点儿都不怕,照样能吃能喝。
第二天开会时,各县代表们坐在台下,台上坐着一群省里的领导。果然不出所料,会一开始,有位领导就直接说:
蒲圻的王天相来了吗?
王天相倒也不怕,直接站了起来。领导问他为什么把合作社给“卖垮”了?他大声说:
我一没贪,二没浪费,共产党闹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这话一出,台上的领导们都笑了,硬是没人追究他的责任了。
从那以后,王天相就不搞合作社的事了,成了蒲圻的一名普通百姓。当然,县委领导知道他是走过长征、得过奖章的老红军,对他也是格外尊重的。所以经常将他请到学校、纪念馆等地,给孩子们讲讲以前的事。
这个工作虽然没有什么收入,但王天相倒也欣然接受。每次,他都能把长征中的小事讲得津津有味,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听。唯一让同志们为难的事是,每次他提到毛主席时,他都是叫“毛大哥”。
同志们也提醒过他,对他说:“毛主席是伟人,你是什么人?记住,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叫毛主席,不要叫毛大哥!”
对于这件事,王天相其实不太理解。他就觉得:那时候我和警卫队里的兄弟们,都是喊毛主席大哥的,牺牲的胡班长经常这么叫。
王天相这辈子做人做事一向耿直,也没什么文化,在他看来,战友就是过命的交情,就是兄弟。
岁月弹指间,在蒲圻的日子过得很快,到1956年时王天相已经有儿女了。但年纪越大,他就越是怀念起以前的日子,他总是想起以前和战友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下山筹粮的事。他也越来越想念胡班长,还有在北京的毛大哥:不知毛大哥是否还能想起他这个当年的“穿山甲”。
直到这次在武汉见到毛主席,他才确定毛大哥没有忘记自己,也没忘记当年那群兄弟们。毛大哥和他一样,把当年的事都记在了心里,他记得胡班长、他也记得“穿山甲”。
图:毛主席
这次见面后回家,一向话多的王天相,话变得少了。在儿女们看来,老爹有两点让他们理解不了的地方:
第一点,老爹一回来就把那身绸缎衣服、大头皮凉鞋放了起来,再也不肯穿了。
第二点,儿女们问老爹见的是中央哪位领导,他硬是不肯说。
直到几个月后,王天相听说毛泽东视察武汉的消息上了报纸和电视,他才告诉大伙儿自己去见的是他毛大哥。大伙儿开始还都不太敢相信,后来看他说得一板一眼,才相信这是真的。
王天相于是问大伙儿:“毛大哥说我大变样了,是不是生我的气了?说我没有坚持革命本色。我冤枉啊,都是我家那群孩子,非得给我整那么一身衣服!” 大伙儿被他这无辜的表情给逗乐了,都告诉他:别傻了,那是主席在跟你开玩笑啊。
经大伙儿这么一说,王天相这才放下心来,这几个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也确实是难为这个心直口快的老实人了。他之所以憋了几个月才告诉大家自己见的是毛主席,是觉得当时县领导通知他去武汉时,就刻意没说出中央领导的名字,那毛大哥的行程肯定是个机密。自己做为他的警卫员,肯定不能泄露出去。不得不说,王大叔是真的很可爱。
这次和毛主席见面后的第三年,王天相又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被邀请至北京参观。这一次,他想着再也不能让毛大哥笑话自己,所以穿得很朴素,临行前他还特意在脚上打了个长征时常打的花格状绑带。
遗憾的是,这次毛主席在上海开会,两人没能相见。回到家后,乡亲们问他见着了没有,他表示:
本来还想找毛大哥借点钱呢,可惜没见着
这话说出来,着实是让大伙儿挺吃惊。但大伙儿看看他家的情况,却又能理解他了。他们王家本是有赫赫军功的家庭,但他却从来不居功。这些年,县领导想关照他的生活,他都一一拒绝。但县里有什么需要带头响应的事,他们一家都是冲在前头,哪怕会吃点亏他也无所谓。
在王天相的思想里,自己是走过长征的红军,哪怕手上拮据,他也不能找县委,更不能耍其它小聪明,不能丢了老红军的脸。但毛主席是他大哥,找老大哥借点钱这是兄弟之间的事,不算是什么丢脸的事。
公是公,私是私,王天相分得很清楚,只是这次主席不在,他没能如愿。不过他倒也想得开,他觉得这次见不到,下次还有机会,到时候再让毛大哥看看自己穿朴素军装的样子。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大伙儿的努力,蒲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王天相也就不用再找毛大哥借钱了。
1979年冬,80岁的王天相病故,临终前他让儿女们不要高调办葬礼。他出殡时,天下着细雨,前来吊唁的人却络绎不绝,大伙儿都说:老天也在为去世的好人垂泪!
王天相只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从来没有在部队担任过什么要职。甚至在他去世多年后,很多人都只知他是“毛主席的一名马夫”,不知其真名叫王天相,也不知他曾因身手敏捷,得了个“穿山甲”的绰号。
他是一个合格的马夫、一个合格的后勤排长、一个“不合格”的供销社社长。他赢得了蒲圻人的尊重,“好人”二字是他留给大伙儿的印象。在笔者看来,王天相是一个活得非常纯粹的人。这也是毛泽东会在长征结束近20年后,还记得他的原因。因为本质上,他毛大哥和他是一样的人。
图:毛泽东在马背上
最后,用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写下的《十六字令三首》,来纪念这段伟人和一名普通红军之间的友谊: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段文字,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写,现在被称为“马背上写下的经典“。文史学家们在鉴赏这段文字时,总爱配上一个这样的插图:主席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挥笔写下“离天三尺三”,豪情万丈!
但事实上,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极有可能正在和王天相一起为伤员牵马。这段文字豪情万丈不假,但往往胸中有丘壑的人,在举手投足间却总是透着无限温情。这一点,王天相是这样,毛泽东亦然。谨以此文,纪念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