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条有关“百度上线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排行榜,用户通过百度地图即可在部分区域体验自动驾驶的网约车。随着计算芯片、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算法的不断升级,如今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由于目前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真正的自动驾驶还不能投入大规模应用,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甚至自动变换车道等驾驶辅助功能已经在当今的新车中屡见不鲜。然而,新鲜的技术在用户日常使用中的体验往往不一定如厂家宣传片中那般美好。
驾驶辅助系统的槽点里,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不好用的车道保持。在我试驾过的车型中,有不少车型的车道保持功能都只能实现在压线后进行修正,或是锯齿性的连续单次修正。
其实,锯齿性修正的车道保持并没什么大碍,毕竟只是一下下的动方向,像新手开车,不够舒适而已,但压线后才修正的“撞墙”式车道保持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
开启车道保持后,驾驶员往往会放松警惕,降低对于驾驶的专注性。此时如果出现车道偏离,车辆在压线前并不会主动进行干预。此时,如果出现隔壁车道车辆并行的状况,那么拍偏移的车辆很容易让隔壁车道的车辆误会,导致其进行紧急避让等操作,轻则引发路怒斗气,重则引发交通事故。
目前市面中表现较好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时刻居中的车道保持功能,不仅在直道适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的弯道中实现车道保持。
说到驾驶辅助系统的槽点,最令我反感的是巡航状态下的地板油加速。举例来说,当我使用定速巡航设定时速120km/h后,由于路况原因临时刹车减速,此后当我按下“RES”键重新回归原速度巡航时,车辆会进行猛烈的提速。
同时,部分搭载ACC自适应巡航的车辆也会发生低于设定时速的前车离开后,车辆猛烈加速至设定时速的情况。独自驾车时,由于熟悉车辆动态,心中对这一加速运动会有预期,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但当车里载上了家人和朋友,这样突然的加速就显得有些过于突兀,车内的乘客容易受到惊吓。
在目前的主流新车中,大部分装配有ACC自适应巡航的车辆都已能够实现较比较温柔的自动加速。而在采用传统定速巡航模块的车型中,温柔的提速多半还是一种奢望。
碰撞预警与主动刹车系统都是车辆主动安全配置中的重要部分,然而,这一系统并非如预期般万无一失。根据我们用假人模型对车辆进行的测试结果来看,该系统并不能在每一次即将碰撞时都完成刹车动作。
一方面,雷达系统并不能百分百的识别每个行人或非机动车。另一方面,当速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即便系统激活,也不能完全将车辆刹停。此外,不同系统还有着不同的逻辑,有些系统仅在驾驶员输入油门时才会响应,而在驾驶员不踩油门或有刹车输入时则不会介入。
诚然,碰撞预警仅仅是一种辅助安全系统,其目的在于帮助驾驶员最大程度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但如果该系统能够更好的适用于更多工况,似乎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刚刚我的同事提到了主动刹车介入不够及时的一面,那我就来吐槽吐槽主动刹车介入过于敏感的一面。
有一次在环路上超车,由于想为被并线车道的车辆留出更多的安全距离,我就刻意与前车贴得更近再进行变道操作。然而,正当我并线至两车道中央时,车辆毫无征兆的进行了主动刹车。此时,如果后车距离过近,则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并且我作为变道方还要承担全部责任。
虽然我能够理解车辆是为了避免我与前车碰撞才进行的刹车,但这种毫无征兆的制动极易引发新的事故。与之相比,更加完善的主动刹车和碰撞预警系统能够首先通过多种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在提示无果后再进行干预,既能满足安全需求,又能让驾驶员有所准备。
当我们评价驾驶辅助系统时,往往都会着重考量系统操控车辆平稳行驶的能力,但有一个关乎安全的重点却时常被大家忽视,那就是系统退出控制时对于驾驶员的提示程度。
所有车辆的驾驶辅助系统在退出控制,需要驾驶员接管时,都会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告知,然而这种告知是否真正能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则是需要考量的重点。有些车型仅仅通过仪表盘中的文字提示进行告知,若驾驶员在此时走神,则很容易发生驾驶员和驾驶辅助均没有接管车辆的状况。
从理想化的模式来看,车辆可以在驾驶辅助解除前首先通过屏幕进行提示,若驾驶员没有点击确认或进行明显的接管操作,则车辆会通过播放提示音、屏幕整体闪烁以及座椅震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提示,从而确保车辆安全。
总结而言,尽管目前的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与普及率,但其中的许多系统在细节上还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自动驾驶无疑是未来的趋势之一,驾驶辅助系统也对驾驶员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与丰满的理想相比,驾驶辅助的现实还是略显骨感。在这里,头条君也期待着新车产品中的辅助动能不仅仅停留在配置表中,而是能够真正走入用户的使用习惯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