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95字

阅读完约6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实习生 曾筱涵 魏小凡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1)

炎炎夏日,青少年迎来了他们的愉快暑假。对于一些学生和家长来说,暑假同时也是进行视力矫正、防控的难得机会,无论是前期进行的各种检测,还是之后需要的恢复、适应过程,都有充分时间的完成。

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我国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夏季。今年,这股热潮也如期而至,无论是商用电梯还是小区门口,都不乏各种视光矫正机构的大力宣传。

为了解青少年视力矫正行业现状,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成都视力矫正机构,包括成都爱尔眼科、华西医院眼科专科门诊、眼镜连锁店等。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2)

近视比例高 矫正“花样多”

金融投资报记者来到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其屈光矫正候诊室座无虚席。据该医院李医生介绍:“因为手术必须18岁及以上,所以暑假期间有80%都是高考完的青少年,每天我们要做二十多台手术。”与此同时,大约十来位做完手术的患者戴着护目镜集中走向休息区,一位护士为他们讲解着术后复诊流程。

大二学生小蕊陪妹妹做全飞秒近视手术,去年暑假小蕊也做过同样的手术。小蕊告诉记者:“术后复诊周期性很强,得按照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复诊,这期间还得带上眼药水到医院挂屈光科室的号。”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3)

小蕊提供的部分复诊眼药水药单

据介绍,目前近视手术主要分为激光手术(又称“全/半飞秒”)晶体植入手术。前者要求患者近视度数不超过600度,手术全程约10分钟,单眼手术仅需20秒;后者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单眼最高可达1800度,散光600度。

在华西医院4楼E区的眼科门诊,金融投资报记者体验视力检测全过程约需花费15分钟,共包含10个程序。检测完后,医生会根据是否有系统性疾病、近视度数、角膜厚度等,向患者解释是否合适手术或推荐手术项目,医生表示,“一年内度数基本不变后再做手术效果更佳。”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4)

某眼科医院贴出的复诊流程

由于多数近视手术仅适合成年人,因此更多家长关注的,还是较为适合年轻人的“近视防控”技术,具体包括单光镜、角膜塑形镜、离焦镜框架镜、离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等。

有分析指出,如今市面上的“OK镜(角膜塑形镜)”已有充分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而“离焦眼镜”则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试验的验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属于较为常见的近视防控手段。

OK镜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并一度风靡全国。因为要检测个人近视眼球相关数据,同时等待镜片定制,因此花费的时间较长,也令暑假成了热门的配镜时段。期间各大医院的角膜塑形镜门诊号“一号难求”,多位家长表示,“工作日要排10天左右,节假日根本挂不上号。”

离焦眼镜,则主要适用于6-18岁联合光度不超过1000度的儿童青少年。具体来说,在近视离焦眼镜镜片表面,分布有大量前向光学离焦区,可持续为佩戴者提供近视离焦功能,在保证视力清晰的同时,让部分光线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持续的近视离焦,抑制眼轴的增长,借此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由此可见,近视容易摘镜难!不少近视患者为了防止度数增加,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但也有分析指出,佩戴矫正镜片,并不意味着就能令视力恢复至裸眼5.0的程度,矫正镜片只起到维持现有度数的作用,而未成年人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平时需注意纠正用眼习惯,否则视力仍可能继续下降。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5)

视力矫正物美“价不廉”

想矫正视力,“掏够钱包”必不可少。

记者综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华西医院的定价后发现,视力矫正手术中“晶体植入”手术价格最高,达到3万元左右一台;激光手术价格稍低,1万8千元左右一台。

做近视手术的成年人络绎不绝,少年儿童也能找到相应的近视矫正方案。

星晨刚读初中,平时喜欢在关灯情况下玩平板电脑,家长暑假带他去验光时发现左眼近视175度、右眼近视250度。咨询眼科医生后,星晨母亲为他选择了“梦戴维”国产OK镜,花费了7000元。

对比多家眼镜定制门店价格后,记者发现这款“梦戴维”在众OK镜品牌中还“不算贵”。星创眼科诊所店员透露道:“一副OK镜价格10000元左右实属正常,如果是进口OK镜还会更贵。”

那么,使用OK镜进行近视防控需要消费者“破费”多少呢?

以“梦戴维”为例,按照OK镜最好一年更换一副的要求,记者计算发现,单是配镜支出,消费者平均每月就需花费583元。

不仅如此,OK镜属于隐形眼镜的一种,而隐形眼镜必不可少的“搭档”是护理液。目前市面上较多的是博士伦硬性角膜眼镜护理液与镜特舒冲洗液,这两款护理液价格从100元到200元不等。

星晨母亲告诉记者:“OK镜、护理液、定期检查视力也要收费,全部加起来差不多得一万元了。”

相比OK镜,离焦眼镜单看价格要便宜不少,使用周期也更长,但与普通眼镜相比依旧不便宜。

记者来到浙文眼镜望平街门店,店员正极力推销着两款进口离焦眼镜。据其介绍:“假性近视可以通过矫正项目恢复,但是真性近视必须通过物理矫正,‘新乐学'和‘星趣控'都是市面销量较好的两款产品。”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6)

某配镜门店的畅销离焦眼镜展示台

家住锦江区的子昕妈妈带着女儿到店检测视力,架在子昕鼻子上的则是一副紫色框架的离焦眼镜。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子昕目前才上小学不能做近视手术,并且OK镜既不划算也不舒适,所以给子昕选择了‘新乐学'。”

记者翻阅产品手册后发现,目前一副进口离焦眼镜价格在4000元左右,与高端无矫正效果的眼镜价格持平。

据介绍,售价3980元一副的日本豪雅新乐学多点近视离焦镜片采用多区正向光学离焦设计,将396个微型透镜分布在镜片光心周围直径约32毫米的区域。“佩戴这种镜片时不仅能缓解近视,还能预防斜视和矫正用眼习惯。”店员介绍称。

而法国依视路星趣控在微透镜的个数上与新乐学存在区别。镜片上有1021个微透镜隐形分布在11圈星环上。价格方面,则按照使用场景、耐磨程度、是否防蓝光等条件被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基本款适用于日常学习及生活场景,售价3680元一副;耐磨耐刮款适合户外生活场景,和另一主打防蓝光膜层的款式售价相同,均为4580元一副。

消费新潮流 发展新机遇阅读答案(消费新风尚暑期)(7)

近视防控赛道高景气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屈光不正成人患者总人数约5.3亿人,其中20岁以上的成人近视患者数量约3.1亿人,整体近视率接近34.2%,远超全球12.5%的近视眼整体发病率。

目前国内近视现象低龄化趋势明显,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口接近7亿,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机构预计,2025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人数接近6.2亿人,其中20岁以上成人近视患者数量约3.6亿人,占比58%。

随着中国居民眼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中泰证券认为,尽管2022年上半年近视板块仍受疫情扰动,但呈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业绩具备相对优势,板块大幅反弹。

国内视力矫正、近视防控等多个领域均受到机构关注。

在近视手术领域,光大证券分析称,屈光手术术式不断升级,有望催生千亿大市场。角膜与眼内屈光技术不断迭代,半飞秒、全飞秒、ICL晶体植入等技术不断发展并普及,屈光手术趋向个性化、微创化,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基于行业需求广阔和渗透率提升,假设2030年近视屈光手术量3.0台/千人,则国内屈光手术市场空间有望达1045亿元。

OK镜(角膜塑形镜)同样成为焦点。上海证券表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有望加快,龙头企业长远受益。2018年,我国角膜塑形镜行业渗透率只有1%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生理结构与中国较为类似的东亚地区,角膜塑形镜的平均渗透率都在5%以上,新的征求意见稿放宽了医疗机构等级要求,符合条件的视光门诊有望受益,将能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和销售,有望推动渗透率的提升。

离焦眼镜也是近期机构关注的另一赛道。东吴证券研报认为,目前市场的主流玩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外资进口镜片品牌,主要以豪雅、依视路和蔡司为主的进口品牌,他们有较高的品牌认知。二是国产传统镜片厂商,以明月、万新等为主的传统镜片厂商,具备较强的渠道优势,且与部分渠道商深度绑定。三是眼科医疗公司,近视防控眼镜市场广阔,其他近视防控类产品(如OK镜等)的公司也开始切入这个赛道,这类公司在医院渠道布局较深,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此外在眼科用药领域,东方证券表示,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眼科用药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因为眼科结构的复杂性和眼病机制的不明确性,往往眼科药物只能用于缓解。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海外眼科新药逐渐增多,国内也加速新品种研发,正与海外看齐。从需求端来看,国内的眼科患病人群远超美国,但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用眼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眼科新药的不断发展,国内眼科用药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眼科用药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文中小蕊、子昕、星辰为化名)

编辑|贺梦璐 校检|袁钢 审核|秦川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