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提前谋划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新高考专题会议,要求各高中学校,把握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新高考,理解新高考改革精神,抓住改革的关键点,做好新高考改革的准备工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考物理重难点手册电子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物理重难点手册电子版(新高考视角之下)

高考物理重难点手册电子版

【编者按】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提前谋划。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新高考专题会议,要求各高中学校,把握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新高考,理解新高考改革精神,抓住改革的关键点,做好新高考改革的准备工作。

根据区教育局总体安排,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体教研员集中学习高中新课标、研读高考新方案和新教材,抓住教材这个关键点,对新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力图通过对新教材的深入剖析,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的新精神、新要求,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要义,掌握新教材的新特点、新教法,助力新城教师深入研究新教材、研究新高考,为新旧教材使用的平稳过渡以及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的教学与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效率,为新城教育质量跃上新台阶贡献绵薄之力。

在新教材即将使用之际,新城教育人、教研人把他们对新教材的管窥之见分享给老师们,共同研讨。

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二分析

一、2017版新课标(2020修订)课标对必修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变化

1.新课标对必修二主题的表述

2.新课标对必修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教材变化与特点

1.教材章节构的变化

在章结构上,新人教版教材由旧教材的三章结构扩展为四章,把“曲线运动”分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使教学内容凸显主题化,有利于主题化或大单元教学;“万有引力与航天”改名称为“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更加符合课标要求,突出研究问题的指向性。

2.教材节内容的变化

3.“第五章抛体运动”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五章抛体运动由旧教材“曲线运动”拆分而来。

  2017版课标(2020修订)对抛体运动的要求是:

2.2.1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2.2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新教材通过实验及分析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便于学生理解一般意义的力与运动的关系。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单独成节,使学生从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角度加强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思想,体验“化曲为直”“等效思想”在曲线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一般曲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新教材将此内容剥离出来,单独作为第2节,标题也从“运动描述的实例”变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正是为了凸显这一解决问题“化繁为简”的基本思路。本节是从定量研究直线运动规律进入定量研究曲线运动规律的转折点,也是接下来研究平抛运动的关键和基础。

对于平抛运动的研究先通过实验探究后理论推导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在第3节实验探究中,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的探究实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在实验方案中,教材将实验的关键步骤变成“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作出猜想、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等,不再给出实验的具体细节和步骤,这样的设计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目的。

新教材给出两种实验探究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以频闪照相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并可在照片中建立坐标系,研究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该方案的研究方法更加普遍,与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小车运动情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较为容易地自主展开探究活动。方案二则是先研究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然后研究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实验在设计上更加巧妙,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操控,体现了转化和等效的思想,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机会。虽然教材给出了参考案例,但并不一定拘泥于此。例如,教材在正文中提出“是否需要获取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的问题,参考案例和习题当中的实验装置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本章从一维直线拓展到二维平面,力的合成分解延伸到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加深学生运动的分解与合成这一科学思维的理解与形成,逐步形成建模的思想。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意识很难通过集中灌输来得到,新教材的各种体验性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实践意识的形成,因而基于解决问题实施教学是教学行为的主线。

4.“第六章圆周运动”教材分析

本章是旧教材中后四节内容组成,圆周运动是牛顿定律的应用和提升,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复杂应用。新教材把向心力的学习放在向心加速度之前的变化,是在学生已有曲线运动的条件前概念的基础上,顺应学生思维而引发探究圆周运动的条件,通过受力与转弯的研究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物理观念,有效建立向心力的概念。同时,在研究清楚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直接获得向心加速度公式,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从运动学角度推导向心加速度作为选学内容,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教师灵活选择。

  新教材通过大量的圆周运动事例和“向心力演示仪”,引导学生认识向心力和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回避了旧教材中原理难度大,且难以操作和测量的实验。利用向心力演示器未必能够精确得到向心力与质量、半径、线速度(角速度)间的定量关系,但这种仪器是目前各地学校普遍具备、且实验效果相对良好的仪器,是探究向心力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教材选择此仪器作为实验案例。

新教材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思维的引导,基于大量生活实验的探究体验,使学生能够自主感受和形成概念。

5.“第七章万有引力和宇宙航行”教材分析

本章把旧教材“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整合为一节内容“万有引力定律”使的主题突出,并把旧教材3-4中的相对论内容调整到此,学习相对论时空观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与牛顿时空观的矛盾。新教材从人类对行星运行规律的认知历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维历程,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月地检验推广,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的测定跟随牛顿的思想轨迹,感受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思维推理过程,以及推理过程中所用到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第3、第4两节把圆运动的知识和万有引力的知识融汇贯通,进而认识人类航天成就。

  本章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理论的猜想、验证到应用),即从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到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它这样运动,从而得出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再通过月地检验、预言哈雷彗星回归,海王星的发现等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乃至根据这一规律实现太空飞行。另一个部分则是超越牛顿力学,站在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正确认识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将原选修3-4中的相对论内容放到此处,学习相对论时空观有助于学生认识其与牛顿时空观的矛盾,有利于认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6.“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

新教材本章内容变化比较大。新课标删去了“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这一条与教学逻辑存在矛盾,教学中,是通过研究恒力做功而定义出动能的,在探究前还没有动能的概念,因此原必修2只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速度间的关系,新课标删去这一条,教材在处理上进行简化,以推理的方式得出动能的表达式。新教材把功和功率合编为一节,删去原第5、6节,第10节放入必修第三册,把“追寻守恒量”并入“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教材围绕功能关系,逐步建立“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相互转化”的观念,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新教材以“科学方法”栏目重视演绎推理,突出强调动能定理是训练学生演绎推理的良好素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功能关系,将牛顿第二定律作为已知条件,结合运动学公式,经历一系列推导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这种从一般性规律推出个别性结论的犯法,就是演绎推理。

7.新教材的突出优点之一:

以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第六章圆周运动为例,每节教材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科技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隐含的指出本节科的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如下图所示:

  因而,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要跟上课标和教材的变化,有大概念教学、深度思维及大单元教学方式的教学意识。要善于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8.关注社会发展反映我国科技进步

反映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科书有时代气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科学漫步”栏目中把旧教材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改为“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介绍了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反映我国科技进步;在相关内容处介绍了“相对论”“量子论”的初步知识;在“科学漫步恒星的演化”中提到了黑洞及引力波等问题。反映我国科技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全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练习题注重合理的学业水平结构

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共有五级水平。《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必修课程完成后,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二为合格;学生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完成后,可参加高校招生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学业水平四是进入高校相关专业应达到的要求,是高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人教版新教材在必修二的练习题设计中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练习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节后练习题,基本上是学业水平二;第二层次是章后题A组,大部分是水平二,少量是水平三的题;第三层次是章后题B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水平三、四的题占多数。

新教材的题型设计注重培养全面的能力:有计算、有说理,有作图,有设计,学生在表达解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新教材杜绝了选择题,选择题是很好的考试题类型,但把它作为练习题,助长了师生“重结果、轻过程”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

10.习题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

如必修二第六章A组题1.请根据加速度的特点,对以下七种运动进行分类,并画出分类的树状结构图: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要求学生依据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在大范围内搭建物理知识的框架,为形成物理观念打下基础。

在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中,提前设计了平面坐标系匀速运动与匀加速运动合成的练习题,为学习平抛运动伏笔。

习题设置引导知识与实践关联,以物理视角剖析实际问题。必修二第5章A组题以中国象棋为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和能利用直角坐标系描述分位移;必修二第8章第四节“机械能守恒”以喷泉电动机功率为问题,突出真实问题的解决。

11.重视物理学发展史和我国科技成就的介绍

在“拓展学习”栏目增加与物理学史、科学家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科学家的实验及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在第七章第二节增加“引力常量的测量”内容,第七章第四节介绍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贡献,宇航员杨利伟的太空飞行。

12.在知识内容上的变化

在第六章第二节增加演示实验“向心力演示器”的实验内容;第七章第五节在增加了时间变短尺变长的具体公式。

13.渗透物理观念和物理思想

教材在第五章通过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分解、分析平抛运动;通过把一般曲线运动分割成无数圆运动,研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向心加速度的推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微元、极限思想;通过引力常量G的测量认识小量放大的思想方法;通过平抛运动的分析建立正交分解思想;通过机械能守恒的研究建立守恒思想。

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为了加强能量观的学习,教科书在必修第二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安排了如下旁批:“能量是人们研究物质世界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物质运动的统一量度。物体运动虽然形式各异,但是每种运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能量及其转化将各种运动统一、联系起来”。只有在进行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适时注意将有关概念加以提升,才能使物理观念的教学得以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来。

(撰稿:李文生,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从事初、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及教学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