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夏同盟,有姒姓沈国;商王国,有子姓沈国;周王国,有姬姓沈国,封给周文王第十子季载。

这三个沈国,先后继承,位置皆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

另外的两个沈国:姜姓沈国,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汾河一带;芈姓沈国,楚国在此设立沈县,位于今安徽省临泉县。

二、姬姓沈国:

前三个沈国,先后继承,其中第三个,姬姓沈国,西周初年封国,春秋时期,楚国扩大,造成沈国与楚国接壤,不得不与楚国结盟,对抗华夏诸国,因此,屡屡被华夏霸主晋国或晋国支持的其它华夏诸侯攻破。最终,晋国指使蔡国,吞并了沈国,擒杀沈子嘉。

古华夏语,冉、沈同音,因此,季载是姓氏冉的始祖、也是一部分姓氏沈的始祖。

季载是周成王的司空,位列三公,位高权重,是朝廷的重要大臣,其封地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不过,几百年过去,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饶是以前的权贵封地,为了生存,也只能叛变华夏阵营,投靠新兴的南方大国楚国,最后被华夏阵营吞并,是必然的结果。

历史上的沈国怎么回事(说说历史上的五个沈国)(1)

季载

三、姜姓沈国

再来说说姜姓沈国。黄帝同盟,前2700到前2070,延续六七百年,第三任酋长是黄帝的孙子颛顼,他在位期间,山西的汾水连年发大水,水患猖獗,洪涝灾害极为严重,当时山西那里经常是汪洋一片,于是,颛顼派遣雨师台邰,前往治水,台邰不负众望,带领族人,不畏艰险,终于成功疏通了汾洮两河,平息了水患,因此受到颛顼帝嘉奖,得以在汾水一带建立了自己的一系列国家,包括沈国、黄国、国等等。

有的说法,说这一系列国家为嬴姓,笔者个人认为,姜姓的可能性更大。理由,1,有邰氏,起源于今陕西武功一带,为姜姓;2、姜姓起源于今陕西宝鸡一带,其各诸侯国,分布于关中和山西,而嬴姓是东夷,当时一直在山东一带,是东方部落。因此,在山西境内,姜姓部落不少,所以,山西的沈国、黄国,姜姓更为合理。

顺带说一句,黄国有四个,山西汾水一个,河南潢川一个,湖北宜城一个,关中以北一个。河南东南部淮河一带潢川的黄国,是嬴姓,今日的姓氏黄,就出自这一黄国。

姜姓沈国、黄国等一系列国家,是台邰的后裔,负责祭祀台邰,这些姜姓国家,是有记载以来晋南大地上最早出现的国家。

台邰治水,早于大禹治水,同样是用疏导的方法,解决了水患问题。

在传说中,台邰是汾水的水神。

当时的山西,地广人稀,野兽出没,山林密布,河流纵横,并且都是大江大河,因此,经常如同现在长江洪水一样地发大水,因此,如何治理洪水灾害,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头等大事。

姜姓沈国、黄国等,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春秋时期,被强势崛起的晋国所灭。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前541年,晋侯彪患疾,便请太史令占卜,得出结论是,上古神灵台邰在作怪,因为,当年晋国灭亡了守护汾水之神的姜姓各国沈国、黄国等。此结论一出,晋侯彪颇为恐惧,遂做了不少祭祀工作,可见水神台邰深入人心。

恰逢郑国大夫子产出访晋国,子产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晋侯彪便向子产请教,子产指出晋侯彪的病与水神无关,而是作息不规律所致。

子产认为,晋侯彪的病其实就是饮食、淫乐无度引起的,一个人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有安排的,而夜晚是用来安身休息的,但是晋侯彪在夜晚却还有很多活动,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纵欲过度。紧接着子产又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君子是以恶之。”

主要是说两点,一是同姓婚配,二是妻妾太多,这两点深为君子所痛恨,君子是不会违反这两点的。

晋侯彪后宫后妃众多,其中一些还是同族美女,这就违反了上面说的两点,不生病才怪。

最后子产建议晋侯彪,将同族女子送出宫去,隐隐地提醒他节制一些。晋侯彪对子产的建议,大为称赞了一番,然后“重贿之”,至于听不听,就不知道了,但至少,子产告诉他,他的病与汾水水神无关,这他就踏实了不少了。

四、芈姓沈国:

芈姓沈国,自古就有沈国在此,楚国在此设沈县,县尹等同于公爵。沈尹戌,前506年去世,楚国王族,芈姓,名戌(XU,一声),沈县县尹,后升为楚国左司马,统率一半楚军。

历史上的沈国怎么回事(说说历史上的五个沈国)(2)

沈尹戌

前515年,吴军乘楚平王去世伐楚,楚军出动御吴,沈尹戌率领沈县军民抗击吴国侵略军。

令尹子常,纵容费无极、鄢将师,杀害郤氏等三族,引起国人不满,沈尹戌告诫子常,必须严厉惩处,才能安定人心。子常遂杀费无极与鄢将师,楚人怨愤始平。

前506年,吴、蔡、唐三国伐楚,司马沈尹戌与令尹子常定下毒计:子常沿汉水布防,正面阻击吴军;沈尹戌则绕到吴军身后,在淮水烧毁吴军粮船,然后堵住大别山的三关:大隧、直辕、冥阨(今鄂、豫边之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最终与子常夹击吴军。

子常恐沈尹戌建功,不顾原定作战计划,提前渡过汉水,单独挑战吴军,结果被吴军击败,造成吴军顺利攻入郢都。沈尹戌只得回师救援郢都,终于在雍澨(约在今湖北京山、天门以西,汉水以东)被吴军击败。沈尹戌伤重不能再战,不愿被俘受辱,遂下令其部下割下他的头。

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 封叶公,封得叶邑,后担任楚国令尹。白公起兵造反,驱逐楚王,自立为王,叶公聚众平乱,杀白公,助楚王复辟,恢复了楚国的秩序。

叶公救出楚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楚王封为令尹与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沈诸梁的后代、某一代叶公,留下了“叶公好龙”的成语。

姓氏沈,出自芈姓沈国、姬姓沈国。

芈姓沈国,又分出叶氏,叶公沈诸梁,是姓氏叶的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