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实习记者 李璐敏 通讯员 宋易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八个典型特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少年抑郁症的八个典型特点(如何尽早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的八个典型特点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实习记者 李璐敏 通讯员 宋易倩

日前,教育部明确指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可以帮助尽早识别遭遇情绪危机的青少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和儿少科主任曹莉萍表示,“‘情绪体检’本身也是一种科普,让老师、同学、家长更了解抑郁症的早期识别,这也有助于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广州试点:青少年抑郁阳性率近两成半

广州去年已开始部署试点“情绪体检”,情况如何?曹丽萍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承接该项试点,在广州市部分小学和中学进行筛查。“我们今年通过对广州某小学和初中近700人进行量表筛查,再对其中123名初中生进行面诊访谈评估。目前研究报告正在数据清洗、整理阶段,还未有正式结论。但就某初中的访谈深入评估后数据初步显示,量表筛查阳性比率达60%,而经访谈评估后抑郁阳性率为25.2%。”

“根据最新的中科院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我们的检测结果与蓝皮书基本相符。”曹莉萍说。

家长认知平均滞后1-2年

值得注意的是,曹莉萍团队通过进行首发青少年抑郁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家长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和接纳滞后平均约1-2年,这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早诊早治十分不利。

“研究结果和我们的临床观察都一致提示,治疗得越早,发病后的未治疗期越短,治疗效果一般会更好。因此对于抑郁症防治来说,关口前移尤为重要。应尽早筛查出正遭遇情绪危机的青少年,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曹莉萍说,“但目前的情况却是,许多到医院就诊的青少年,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了自残或自杀未遂的情况。”

“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典型的求治过程。很多病例是孩子自己先觉察到异常,他们可能会先上网搜索资料,再告诉父母。可是父母能够马上接受并带孩子就诊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会再经历1-2年的观望。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处于带病上学、没有干预的状态。”曹莉萍说。

一些家长认为青少年抑郁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我康复。曹莉萍提醒,从目前研究来看,青少年抑郁症自复原率并不高,且康复者多为较轻微的早期抑郁症患者,即使康复也会以耗费较长时间为代价,因此重视早期筛查、早诊早治、尽早康复,仍然十分必要。对于轻微抑郁症,明确诊断后可以考虑非药物干预,但要建立随访以动态评估其病情。

早期识别“抑”与“郁”

家长如何识别遭遇情绪危机的孩子?曹莉萍表示,青少年抑郁症早期症状有迹可循。简单而言可从“抑”和“郁”来理解:“抑”为大脑反应速度、肢体活动能力、社交欲望等受到抑制、持续下降;“郁”为情绪低落。以上症状若难以自我调节,且持续了一定长的时间(超过两周以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则很可能正在遭受情绪危机。

除了心理上的变化,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适,例如失眠或嗜睡、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些孩子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等症状,但又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则要引起重视,是否由抑郁症所引起。

若怀疑孩子正在经历情绪危机,家长可以进行观察记录,连续2-4周记录相关症状,及时与老师或医生沟通,以便专业人士根据记录辅助评估。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