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大家都耳熟能详,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而兄弟相煎、骨肉相残,而同样发生在李唐王朝,李成器与李隆基兄弟互相谦让皇位的手足情深,却鲜为人知。

公元679年,李成器呱呱坠地,父亲李旦给他起名成器,寄希望他能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此时的李唐天下国富力强,对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正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朝堂上爷爷李治(唐高宗)与奶奶武则天共同听政,开创了“二圣临朝”的历史先河。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1)

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按这样的情形,估计他一开始应该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想平平安安地当个王爷,而长子李成器出生后,即被封为永平郡王。

如果风平浪静,李旦父子够安分守己,他们也就此终老一生,像许许多多的皇室成员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留任何记载。可偏偏李成器有个强势的奶奶,这就注定了他的生活不会平静,还有一段波澜诡谲的岁月在等待着他。

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驾崩,唐中宗李显于柩前即位,可军政大权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中。唐中宗因上台后试图组建自己的集团而惹恼了武则天,因此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废为庐陵王,赶出京城长安。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2)

李旦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皇帝,史称唐睿宗。可一切政事仍由武则天裁决,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其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自然就成了皇太子。这一年为文明元年(684年),李成器六岁。

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连生活都没有自由的当了几年不明不白的傀儡皇帝后,迫于形势,上表请母后称帝。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格为皇嗣,太子李成器亦相应地降称为皇孙。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辟。唐中宗重新上台后,继承父亲唐高宗懦弱的作风,韦皇后则仿效婆婆武则天的作派,临朝称制,准备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个女皇帝。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加紧抢班夺权的步伐。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李隆基率“万骑”羽林军攻入宫中,一举铲除韦皇后、安乐公主阴谋集团,唐睿宗李旦重登帝位,二度出山。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3)

唐睿宗再登帝位后,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烧脑不已:按照宗法的嫡长制原则,理应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况且第一次登基时李成器已经被明确宣布为太子,可自己能再度登基,全仰仗三子李隆基讨平了韦氏之乱,因此踌躇不定。

高风亮节的李成器看出了父亲的愁肠事,决定主动让贤,他诚恳地对唐睿宗说:“储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时,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意思是太子是很重要的职位,天下太平时期以嫡长子为先自然没有问题,可国家有难的非常时期,就应该优先考虑有功之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令天下民众失望,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儿臣斗胆以死恳请不要立我为太子。

这么大一件事,唐睿宗当然不会马上答复,仍然在“研究研究”之中。李成器便使出非常手段——哭。史载李成器“累日涕泣”,“言甚切至”,并且在朝堂上照哭不误,大家都被他的眼泪打动,那些公卿、大臣也趁机进言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4)

唐睿宗有这么个懂事、识大体的儿子,内心深为感动,顺水推舟同意了李成器的请求。老三李隆基见大哥如此大度,不得不有所表示,以李成器是长兄为由上表推让。如此再三,兄弟两人互相谦让,由于李成器态度更加坚决,唐睿宗最终确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下诏:“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是朕的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二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户,大住宅一区,良田三十顷。”。

至此,李成器与李隆基以手足情深,留下了千古佳话。李隆基当上太子后,令人制作了一床大被子和一个长枕,与李成器等诸兄弟同枕共眠;唐睿宗知道后,欣慰之余大加赞叹。

唐玄宗登基后,晋封李成器为太尉,授开府仪同三司,并在兴庆宫的西面盖了一座楼房,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取《诗经·小雅》中“常棣之华,鄂不铧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表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好就象花和萼那样相依而生,不能分离。唐玄宗经常登楼,听到诸王府的乐声,便召他们登楼同榻宴饮,有时就亲自到他们宅第,赐金分帛,给他们最大快乐和赏赐,诸王每天在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吃酒作乐、击毽斗鸡,或者到近郊追逐鸟兽,或者在别墅作乐,天天不断。游玩所到之处,中使相望,都认为天子兄弟之间友爱,近古无比,彼此之间无隔阂。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5)

开元二年(714年),李成器晋封为宋王,拜左卫大将军。开元四年(716年),因避唐玄宗生母昭成窦皇后之讳,成器改名为宪,晋封为宁王。期间,唐玄宗对兄弟的深厚情谊一如既往,即使间或有谗言挑拨离间,也不为所动,仍然友爱如初。李宪尤其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李隆基也特别信任看重。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李宪染病不起,唐玄宗非常着急,除命宫中最好的御医诊治外,每天接连不断派人探视,以致派去探望的太监是项背相望。僧人崇一治疗李宪的病,李成器渐渐好转后,唐玄宗非常高兴,大大奖赏了负责给李成器治疗的僧人崇一。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一月,李成器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唐玄宗听到大哥病逝的消息后, “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第二天,即下诏追谥其为“让皇帝”,命有司以皇帝规格安葬,追怀他的高尚品德,令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将御衣一套,送到灵座之前,附上唐玄宗亲笔手书 “隆基白”,将其墓命名为 “惠陵”。

唐朝玄武门之变始末(唐朝除了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外)(6)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历史,主动将储君之位让给别人的并不多见,李成器的让位之举,博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尤其是他这一让,竟让出了一个太平盛世,大唐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