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是普通人有且仅有并赖以生存的娱乐方式。但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总能听到中文歌曲夹带着英文,却很少见到英文歌中有中文词汇?

就比如遍地开花的Oh~~Oh~~Oh~~,或者Yeah~~Yeah~~~Yeah,还有两者强强联合的 Oh Yeah ~~~~Oh Yeah~~~~ 有时甚至让你恍惚这是英文??!!还真是!

更或者满地打滚的come on~~~~还有多到泛滥的baby and honey~~~甚至 love 也快变成虚词了。。。。。

bigger 英文歌曲(歌曲中夹带英文)(1)

这么一圈听下来,我都快怀疑作词人都是小学鸡,用词这么怀旧?!!实际上这些词除了多加点洋味并没有多大意义,仅仅只是浮萍潦草的语言泡沫,都谈不上意像表达。但这一说,似乎就一棒子打死了所有中英夹杂的歌曲,那到底怎么分辨歌曲中夹带英文,是装bigger还是必要行为?现在我就给大家分分类。

英文歌曲中文翻唱

其实你听到的那些中英夹杂的歌曲有一部分是翻唱歌曲,原版是英文的,那首红了,于是国内买来版权,为了本土化,在原有基础进行重新加工再演绎,当然也有一部分英语句子直接保留下来,以作致敬。

以《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为例,就是翻唱TheShirelles(谢利斯合唱团)的《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原版: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The Shirelles

翻唱: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原名: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创作才女Carole King与其丈夫Gerry Goffin共同创作的歌曲,1960年The Shirelles(谢丽斯合唱团)首唱并发行了单曲版,这首作品也成为The Shirelles第一首Billboard Hot 100 冠军歌曲。在2004年《滚石》杂志的“The 500 Greatest Songs of All Time”评选中,位列第126位,地位可见一斑。

bigger 英文歌曲(歌曲中夹带英文)(2)

而在众多的翻唱版本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童安格这一版。为把这首歌本土化进行了重新再加工,填写了中文歌词,这里要注意的是为了尊重原作,童安格在歌曲中保留了原句“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用他独特深情的嗓音重新演绎了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歌曲炽热而悠扬,唯美而感伤,余音绕梁,回味绵长。

词曲搭配才是王道

这一种在歌词创作中出现的比较普遍,母语中夹杂外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搭配音乐的节奏感,追求音韵的美好,使得歌曲有轻有重,有主有次。

I Believe——孙楠 - 缘分的天空

Lemon Tree——苏慧伦 - Lemon Tree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也不妨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一下。

有时仅仅是因为懒

一本正经的说,根据语言学的经济原则,人往往倾向于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大量的信息,能说2个字就不说三个字,能说舌音就绝不说翘舌音,简单粗暴的说就是“懒”。

就像是王力宏的《改变自己》中“今早起床了,看镜子里的我,忽然发现我发型睡得有点KUSO”。KUSO在日文作“可恶”的意思,也是“粪”的发音。也是英语“shit”的意思。起先是教游戏玩家如何把“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通常也拿来当成骂人的口头禅。做动词时,意思是不够善良的“恶搞”,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做形容词或副词时,是含义中性的“某事物或某行为非常搞笑,属于笑死人不偿命一类”。在这里,王力宏用一个词就准确简洁的塑造了当下亟待改变的慵懒宅男形象。

所以,以后再遇见中英夹杂的歌曲,你也不要着急评判作词人是否在装bigger。语言本身就是个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能沟通就好,对中外夹杂也不必太介意。毕竟现在要让你用纯正通俗的中文表达一下“你好A”“你好low”,你估计一时半会也会说不出来。

只要记得这一点,歌词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歌曲本身。歌曲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是否能够完美融合。

bigger 英文歌曲(歌曲中夹带英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