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算安全了,谢谢你们。”日前,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小鸿(化名)的父母激动地说。

一个月前,小鸿在陆丰人民医院出生后,很快就出现了溶血反应,黄疸指标爆表,性命危在旦夕。

转诊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后,检查发现,小鸿患有重度新生儿Rh溶血症,而且是少之又少的E,c两种血型不合,堪比“熊猫中的熊猫”。好在,经过全身大换血,终于保住了孩子性命。

小男孩皮肤发黄怎么回事(新生男婴全身发黄危在旦夕)(1)

新生男婴全身发黄,危在旦夕

“我们医院有个新生儿,可能出现了溶血,现在情况危急,请求’支援’”,10月10日早上9点左右,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到一个紧急转诊电话。

这个转诊电话来自陆丰市人民医院。前一天晚上10点多,孕妇李女士在该院生下二胎男宝小鸿。然而,一家人还没从喜悦中回过神,护士就发现了异常:出生1小时后,小鸿皮肤出现黄染,并迅速加深。

此后,他的脸色越来越差、呼吸急促,生后12小时黄疸指标不断上升。血常规检查发现,宝宝出现严重贫血,他的血红蛋白约为新生儿正常值的一半。该院医生判断,患儿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症。但由于该院不具备相关检测、治疗手段,必须立刻转诊。

接到电话后,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急救转运团队立即出发了。陆丰距离深圳来回近500公里,他们仅用了5个多小时就接回了患儿。

到院后发现,宝宝病情进一步恶化,已接近休克,几乎可以判断就是溶血症。

溶血,意味着母亲血液中的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属于十分高危的新生儿急症。

一旦发生严重溶血症状,需要急诊输血和换血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贫血、水肿,胆红素脑病、心衰甚至死亡。

小男孩皮肤发黄怎么回事(新生男婴全身发黄危在旦夕)(2)

患儿属于“熊猫中的熊猫”

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小鸿妈妈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现在血型检测一般常用的有两个系统,一种是我们熟知的A/B/O型分类,另一种称RH血型分类,按阴性、阳性进行分类。

李女士是A型血,同时也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

检查结果显示,她的E,c血型抗原阴性,而宝宝为阳性。这下,“真相”大白了:小鸿存在RH血型不合溶血,而且还是少之又少的E,c两种血型不合,堪比“熊猫中的熊猫”。

“和常见的A/B/O溶血相比,Rh新生儿溶血要凶险得多,进程也快。如有抢救不当,患儿就很可能因心衰夭折;有时即使救回来了,患儿也会留下胆红素脑病等后遗症。”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冯晋兴介绍,“我们科室开科到现在,重度Rh溶血也很少见到。”

重度新生儿Rh溶血症,这意味着必须马上换血。而要想换血,必须要拿到足够的Rh阴性的“熊猫血”。

然而,要找到同型红悬液360ml、血浆180ml,谈何容易。为此,输血科刘海峰医生找遍血库里所能用的红悬液,做了14次配血,这才配齐了换血所需。

全身换血2遍,孩子转危为安

当晚8点,开始换血。给新生儿“换血”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简单说,就是医护人员一边从患儿的动脉抽出发生了溶血的血液,一边从其周围静脉同步输入新鲜的血液。换血量要达到患儿全部血容量的2倍。

经过近3小时的紧张“换血”治疗,患儿的黄疸指数逐渐下降,血红蛋白回升至150g/l、总胆红素达到261umol/l,均回到安全范围。治疗半个月后,患儿各项指标平稳,顺利出院。

11月9日,宝宝来院复查时,康复情况良好,没再出现贫血黄疸情况,孩子爸妈也松了一口气。

小男孩皮肤发黄怎么回事(新生男婴全身发黄危在旦夕)(3)

知多D

“熊猫血”妈妈怀二胎,宝宝易出现溶血症

目前已发现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血型系统,A/B/O血型、Rh血型是众多血型系统中的最常用的两种。其中,RH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携带D,E,e,C,c抗原,分为Rh阳性血,和Rh阴性血。

由于RH血型中D抗原性最强,所以在日常血型检测中以D抗原的检测结果来判断RH血型。而有极少数的人会出现E,e,C,c,抗原缺失,这也被称为RH阴性血。在我国,Rh阴性血的人大约只占了1%(俗称“熊猫血”),其余均为Rh阳性血。

以D抗原为例:“熊猫血”妈妈,本来体内既没有D抗原,也没有D抗体。如果她老公是Rh阳性血,那么当她第1次怀孕时,胎儿有可能是Rh阳性血。在孕期或分娩时,胎儿的少部分红细胞可以进入到母体内,这些携带了D抗原的红细胞,就会诱发母亲产生针对性的D抗体。但由于第一胎时产生的抗D抗体很少,故极少发生溶血。

如果是第二次怀孕,情况就可能会严重。这时第二次妊娠过程又多了一次免疫过程,受胎儿红细胞的刺激作用,母体内的抗体浓度不断地升高,越到妊娠后期升高的速度越快,最终可能出现新生儿溶血。重症Rh溶血患儿宫内即发生溶血,出生后即可能出现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那么,Rh阴性血的女性就不能生二胎了吗?并不是。熊猫血妈妈怀二胎或三胎时,孕期必须严密监测胎儿的生长情况,对母亲和胎儿进行溶血相关检测,同时做好产前干预。此外,应该尽量避免多次妊娠和流产。因为怀孕次数越多,母体致敏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会不断增加胎儿溶血的风险。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朱利辉

【作者】 向雨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深圳自营号~健康情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