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1)

藏族著名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白史》中引用的北宋初期《新旧唐书》中关于烤饼的一段记载:周边民族从汉地到藏地的途中,看到了藏族人以青稞面(面)做成碗状的饼子,将其烤制后在里面倒入茶水等食用。根敦群培在文中提到他在布达拉宫也曾见过这类“可食用的碗”。

据藏地著名饮食研究者嘎玛德来老师介绍,在当今的林芝贡布地区有一种叫做“suowa guora”的特色美食,其面饼如碗,中间加有当地产的辣椒和酥油等佐料烤制而成,和披萨的做法十分相似,嘎玛老师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推测这种面饼美食可能是《新旧唐书》中所记载的“可食用的碗”。

热灰烧酥油碗饼

在安多等部分藏区至今也有在热牛粪灰中将面饼烤熟后挖空呈碗状,再用酥油、奶渣与饼芯拌匀后放回“碗”中食用的饮食习惯,俗称“གོ་རེ་མར་འཇོག”。

这种烤饼因加有酥油、奶渣等高热量食材,且携带十分方便,故常作为放牧或搬迁时的便携美食。

据老一辈说这种在热牛粪灰中烤制的面饼对身体大有益处,虽然当前没有科学依据,但半野生放养的牦牛可食遍牧场各类药草,而牛粪作为草原上最纯净的燃料,其灰烬常被牧民们用于生活消毒,故用其来烤制食物是非常干净的,此外热牛粪灰相对明火温度较低,可使食物保持较好的口感和营养。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2)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3)

1980年十世班禅大师到尖扎县视察时尖扎献给大师的“果馍切”

世界上最大的土烧饼

青海省尖扎县昂拉乡历史上素有土烧饼的习惯,尤以外酥内软的昂拉“果馍切”(སྣང་རའི་གོར་མོ་ཆེ།)久负盛名。

制作果馍切的面饼无任何食品添加剂,其烧制过程最为奇特之处是以土为“窖”、以土为“锅”,整个烧制过程无金属灶具,且选择的土块均取自田间无污染的白土块,这种传承已久的土烧饼,工艺原始,充满地域特色。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4)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5)

果馍切大小不一,大的果馍切一般是以整村或乡为单位。制作大的果馍切要从全村筹集“千家面”,并由经验丰富、手艺精湛、品行端正的妇女在烧制前一天将面和好,并放在大木盆内发酵。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6)

制作果馍切前需烧制白土块丨图:尼玛太

烧制当天,要备好木柴和田间采集的白土块,将白土块堆放在用木柴搭好的架子上,点火烧约1小时,待土块烧透、熟透后将土块打碎,再把已擀好的面饼平铺在烧热的碎土上,并在面饼上盖上一层热碎土。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7)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8)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9)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10)

果馍切烤制过程 丨图:尼玛太

将面饼烤制两三个小时后,用干净的石片刮去饼子表面的焦皮,一个香喷喷的“果馍切”便完美诞生了。全村一起烧制的果馍切将由全部村民共同分享,象征着邻里间团结友善,互助合作之意,也象征着生活富足美满的美好祈愿。

在尖扎地区,每逢喜庆佳节会以果馍切作为庆典佳肴;宗教仪轨中也有将其作为供品的习俗;甚至有尊客来访时,也有送果馍切作为特殊的礼物的习俗。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11)

2002年7月,上海世界吉尼斯大全总部申报“昂拉千斤土烧果馍切”为吉尼斯记录。2021年初,果馍切又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了“世界最大的土烧馍(昂拉果馍切)”,这种工艺原始又具地域特色的饼子被载入了WRCA世界纪录全球数据库。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12)

火烧饼

嘉绒藏区海拔较低,可种植圆根、荞麦、核桃等多种农作物。其中传统烤饼与酸菜、腊肉等成为了嘉绒藏区餐桌上的特色美食。

藏族酥油除了做酥油茶还可做什么(牛粪灰里烤出来的火烧饼)(13)

“烤饼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式,但制作烤饼耗时较长,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认为这是烤饼和其他饼类最大的不同,所以我对烤饼有种特殊的情感。

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是玉米面、荞面和藏面烤饼,在我的故乡烤饼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将饼子放在三脚柴火炉中央的铁板上温火慢烤,火焰能直接接触到饼子,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饼子烤焦,但我的母亲总能静下心坐在火炉旁耐心地控制火候并来回翻转面饼,很少会烤出烧焦的饼子。”

来源‬:阿热‬藏餐‬

原标题‬:AR阿热藏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