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是苏轼于元丰五年作于黄州。此时,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夜游黄州赤壁(赤鼻矶),写下了《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夜重游赤壁,写下了这篇《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2)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3)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4)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5)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6)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7)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8)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9)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0)

宋 乔仲常绘《后赤壁赋》图卷是据苏轼的名篇《赤壁赋》绘制而成,可视为一件山水人物作品。画卷依原赋叙述的顺序次第展开,将赋文氛围若干段移录于画面上。每段描绘一个情节,而全图首尾相连,并无间隔,同一人物在图中反复出现,是所谓「异时同图」的方法。图卷是对原赋的艺术再查,亦是传世时代最早的《赤壁赋图》。最值得重视的是该图的画法,不仅人物取白描法,图中的山石、冈草、树石也仅用墨笔勾皴,不事渲染,更不加色彩。用笔苍率简逸,时见带有飞白的乾笔,画风清空洒脱。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1)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2)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3)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4)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5)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6)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7)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8)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19)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20)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21)

明代画家仇英依赋作画,此图卷由清乾隆年间缂丝艺人以仇英画为蓝本缂织而成,详尽地描绘出苏轼在初冬时节夜游赤壁的场景。图卷采用平缂、长短戗、构缂、搭梭、掼等多种缂织方法,使用了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所织人物形象生动,景物写实,山石勾中有皴,以石青、石绿、赭石等色为主,表现出仇英的小青绿山水风格,反映了清代缂丝艺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御笔“雲機仙製”,并钤 “乾隆御笔” 朱文印。

乔仲常,〔北宋〕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工杂画,尤擅人物道释故事画,师法李公麟。

仇英(1494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生年不详,考订约生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际。吴门四家之一。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横屏观看整幅长卷

后赤壁赋画卷(两种后赤壁赋图卷)(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