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久没看到这种屎尿屁B级片明星升级版了。
明年六十岁的布拉德皮特与一群各司其职演龙套的好莱坞明星,勇闯比哥谭还哥谭的新干线。
全员恶人、节奏明快、充满反转、惊险刺激、血浆四溅、笑点频出。
作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子弹列车》在这年头确实也挺珍贵的。
北美票房过了1亿大关,也算是召唤观众重回影院的一剂强心剂了。
《子弹列车》改编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悬疑推理小说《瓢虫》。
原著虽知名度一般,却是原创力已日渐退步的好莱坞二次创作的宝地。
一群杀手因机缘巧合搭上同台列车,展开一场奇妙惊险的厮杀之旅。
可以理解这是一部发癫版的《东方列车谋杀案》。
杀手无需伪装身份,疯批玩家明牌开打,生猛诠释蝴蝶效应。
重新认识了托马斯小火车的魔力。
阿婆的列车上全是恶人,南韩的列车上全是丧尸,霓虹的列车上全是杀手。
不知道换到我国复兴号列车上会是什么样的猎奇故事。
皮特饰演的嘴碎男主杀手瓢虫算是本片最小倒霉边缘体。
偶尔触点霉头,但是永远完美避开死神的惠顾。
这点倒是有些东方哲学的味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其余各路杀手倒是用各种出其不意的送命方式向我们印证了这点。
人是注定倒霉的,晚倒霉不如早倒霉,倒小霉胜过倒大霉。
哪怕是罪恶滔天的法外之徒也逃不过黑社畜的命运。
仔细想想这群杀手多半是被老板派去东京出差,才踏上了这趟生命号列车。
Kpi没完成已经够难受的了,想不到老板还派了更加凶神恶煞的监工过来压迫自己。
不过这群杀手虽说坏事做绝,但是都挺讲究仁义礼智信。
身为杀手的职业素养很到位,还难得的重视同事情谊、坚守原则底线。
人均脱口秀演员和哲学大师,插科打诨和人生道理于他们而言都如履薄冰。
怪可爱的,可惜出来没几帧就领了新鲜便当。
多线叙事、话痨角色、恶趣台词、暴力美学、黑色幽默、荒诞风格。
不知道大家看《子弹列车》的时候有没有自然联系到昆汀和盖里奇的作品。
人物一样恶得罄竹难书,反转一样多得眼花缭绕,死亡一样来得猝不及防。
前期埋的每一个炸弹都有回响,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脸谱其实是俄罗斯套娃。
世事无常,冷暖自知。
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诸多巧合中又勾连着因果循环的韵味。
如此说来大卫·雷奇导演倒像是个缝合怪了。
老实说《子弹列车》虽然看起来很爽,但是并不丝滑。
前期起的步子过于寡淡,不少观众可能撑不到厮杀的高潮。
这么多杂乱无章的元素堆砌在一起,对观众运转信息的审美水平固然要求高些。
但是大卫·雷奇没能做到昆汀和盖里奇那样玩得如鱼得水。
玩得挺花哨的,但是列车上的你死我活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刀光剑影。
老实说,插科打诨的动作戏拍得不够淋漓尽致。
群像刻画得相当潦草随意,剧情篇章的拼接感有点重,角色动机也很突兀。
原本并不复杂的剧情被刻意整得有些复杂,并不高明。
来自美国西海岸对霓虹文化的凝视,多少有点文化折扣。
原著中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意味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都被稀释了,只能被粗暴的宿命论以一概全,不免有些缺憾。
只能说导演至少没做成西餐,竭尽全力地还原了忠于本土的浓厚日漫风。
后来者的杂锅乱炖可能也就宁浩做的比较入味。
《子弹列车》无疑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严重的电影。
吃昆汀盖里奇那套的朋友爱不释手,但对这挂不感冒的也就强人所难了。
但按目前豆瓣7.9,IMDB7.5的评分来看,大部分观众的态度还是持肯定的。
毕竟,这几年好莱坞只能重复无趣的超级英雄套路,都快忘了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商业片该是什么样的了。
不把观众当傻子、不把明星当回事已经是其杀出突围的秘诀了。
别细嚼慢咽,当一部无厘头爽片看是不会失望的。
不禁感慨,今年两部高热度商业片《壮志凌云2》和《子弹列车》,归根到底都是靠两位年逾半百的主演撑场面。
皮特叔都一把年纪了,还能轻盈演出年轻小伙儿的那股子痞帅也算敬业。
最近的crush也全都是花甲老人,花甲老人皮特,花甲老人克鲁斯。
看的人怀疑自己整个恋老癖大发作。
放眼望去,世界影坛竟然还是靠六零后帅哥苟延残喘。
我愿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再活跃三十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