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曲目当然是大量吸粉的利器,也是推广古琴的途径。然而有个前提,您的古琴是什么样的结构?才能适应于十二平均律曲目的演奏?或者演奏者本人对音律熟知,可以听准十二平均律的音高,才能真正的去用这样的曲目传播。

古琴,又称之为瑶琴,是我国传统中,拥有最悠久文化历史的乐器之一。相传周朝之时文王武王在五弦琴上各加了一根弦,而成为七弦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琴是没有徽位的,最早记述的文学作品,可以翻到魏晋时期,也即是魏晋时期古琴才出现徽位。那徽位又是如何产生的?是十二平均律?那是国外的学术研究结果。是五度相生律?那仅仅是包括在其中的。古琴的徽位是根据弦长按照三分损益法,得出来的位置,纯律理论,按照道理除七徽以外其他各徽位应该关于七徽对称。那这样的古琴上面所标注的位置,仅仅是泛音的位置。

到底哪种古琴音色才正统(古琴年轻代表用流行曲目大量吸粉是好事吗)(1)

琴之美

如果你用十二平均律调弦,只有散音是准确的,其他按音位置是不准确的,那就是说你不能按照古谱上记述的位置,要确定其他音高的位置,你必须要有很好的耳朵去听,按音才会是准确的,泛音也只能靠听,除了七徽泛音是空弦音的八度,其他各度音也会出现偏差。那怎么才能弹好流行曲目中的十二平均律作曲?你先视唱练耳过关。

到底哪种古琴音色才正统(古琴年轻代表用流行曲目大量吸粉是好事吗)(2)

十二平均律

如果你用五度相生律调弦,那么十二,十三徽位的音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基本的小曲目是可以演奏的,大曲目是没办法完成的,同样涉及到耳朵听音的问题,五声音阶不是别人嘴里说的没有fa ,si。是你先要搞懂相生相克的原理,对五度音有正确的理解,何为宫调式,在宫调式里有几种变化,其中就可以变化出fa,si。所以杨青先生打的红楼插曲,也是值得推广的,在红楼梦里面的插曲多用五声调式作曲,在演奏中可以吻合到五度相生律的调弦里面。

到底哪种古琴音色才正统(古琴年轻代表用流行曲目大量吸粉是好事吗)(3)

五行对五音,五音对五脏

而最为难懂的是琴律,纯律。它应该是中国人最早找出来的东西,这个是顺应自然而得到的,没有准确的200音分的定义,它是根据一条弦,取其一半的泛音,三分之一处的泛音,四分之一处的泛音而得出来的音律比。按纯律调弦,才能真正的还给古琴一个原貌,古琴曲,也得根据年代的不同,即是既定的宫调震动频率的不同,而进行不一样的调弦。那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这样做?去复古?本人觉得如果你是娱乐一下,不介意你怎么调弦,如果你是想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那就必须要懂得,也要读历史,看每个朝代的度量衡制定,每个朝代的人文气息和精神,感受古时民情风气,才能真正的懂得琴曲的魅力,打谱大会也应当是如此,才能真的有意义,而不是把他弄出十二平均律来就好了。

到底哪种古琴音色才正统(古琴年轻代表用流行曲目大量吸粉是好事吗)(4)

编钟

以上仅为初学琴之人的庸之拙见。不足以谈论,只是希望所有在学习和教授古琴的老师,能够真的多少去了解其中的区别和差距。我也很想有机会能与各位老师谈论,具体是我的认知出了问题,还是古琴走的太快,最后像琵琶,像古筝,制作和演出都按着十二平均律,那我们的国粹还保存多少?现在的教科书,古琴入门书,教授的调音方法多为五度相生,接下来是不是会沦落为标准调音,出现十二平均律,那古琴的制作是不是也要踏上十二平均律的路,我已经接触过有些厂家生产的古琴,徽位不对称,是按照十二平均律标志的。这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还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是推广还是冥灭?

推荐相关书籍:太古遗音,琴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