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豆豆

今晚我们要学的是《声律启蒙》四支第3节。这节短短6句,藏了12个典故,平均每句两个典故。要知道,《声律启蒙》是清代的童蒙读物,小孩子学诗词格律的课本。听到这里,再想想自己,你汗颜不?

闲话少叙,还是让我们来找找这12个典故都是什么吧!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段全文: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1)

接下面,我们就来一句句解读重点。

第1句,“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戈”、“甲”、“鼓”、“旗”都是古代武器。“戈”是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我们常听的“干戈”一词,代指的就是发动战争。“甲”是战士身上穿的盔甲。

“鼓”在《声律启蒙》中出现过多次。比如,前面讲过的暮鼓,指的是寺院里报时的大鼓;还有鼓振,指的是乐器中的鼓乐。而这里的鼓,是在军队打仗时用的战鼓。成语中的“一鼓作气”就是指的战鼓,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旗”在这里也是指军旗。所以,“戈”、“甲”、“鼓”、“旗”,在这句中,都是军队代名词,是同词性的对仗。

“紫燕”和“黄鹂”都是春天的鸟儿。“紫燕”在前面的二东第一节中的“衔泥双紫燕”中出现过,指的都是一种南方的燕子,也称越燕,体形小,颔下紫色,爱在门楣上做窝,分布于江南。“黄鹂”也叫做鸧鹒(cāng gēng)或黄莺,身体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是一种益鸟。“黄鹂”也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我们熟知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2)

黄鹂


第2句,“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梅酸”是“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晋《世说新语》。说的是魏武帝曹操曾带兵长途行军,很长时间找不到水喝,士兵们很口渴,一个个没精打采,精神不振。曹操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计策。他谎称前方有一大片梅林,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味道酸甜,一定可以众位将士们解渴。士兵们听到有梅子吃,果然士气大振,很快赶到了前面的水源地。后人自此就用“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李苦”说的是西晋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王戎自小就聪明过人,他有一次和小伙伴玩耍,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别的小孩子都爬上去抢,王戎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人问他:“你怎么不上去摘呀?” 他回答说:“ 这李子长在大路旁,人来人往的,如果是甜的,早被人摘光了,还能留到现在。所以这李子一定是苦的。”结果,大家把摘下来的果子一尝,果然如此。

“青眼”出自《晋书•阮籍传》,讲的是阮籍。我们的瞳孔是黑色的,如果正视对方,眼球是黑色的,被称为“青眼”,表示重视对方;如果斜视对方,出现的是眼白,被称为“白眼”。晋人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以不拘世俗礼法闻名,他看见才干普通的人就翻白眼斜视,只有见嵇康这样的名士时,才正视以青眼相对。

“白眉”出自《三国志•蜀志》,说的是蜀人马良。马良,字季常,他有兄弟五人,以“常”排行,马良的才学在这五个兄弟里最为突出。因为马良眉间有白毛,人们便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后世便称兄弟中才干最突出者为“白眉” 。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3)

杨梅


第3句,“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三弄笛”说的是东晋名士桓伊。桓伊善吹笛,宿有“笛圣”之称,他的笛谱被改编成琴曲《梅花三弄》,桓伊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人称为“三绝”。《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的是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对应的三弄内涵分别是:弄清风、弄飞雪、弄光阴。

“一围棋”来自“观棋烂柯” 的传说,传说中说,晋朝樵夫王质去山里砍柴,见有童子和老翁下棋,王质就把斧子放溪边驻足观看,直到童子提醒他该回家了,他才发现斧子锈迹斑斑,斧柄竟然烂掉,回到家,家乡也大变样,原来他是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已百年。

梁任昉《述异记》有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传后来人们就以“烂柯”来比喻围棋了。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4)

梅花三弄弄光阴


第4句,“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海棠春睡早”典故出自《太真外传》,讲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杨贵妃春睡刚起,李隆基调侃她道:“海棠春睡未足耶?”意思是还没有睡够啊。后人便以海棠来比喻杨玉环了。宋朝的苏轼还曾经写过《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耿兆银烛照红妆。”说的也是这个典故。

“杨柳昼眠迟”出自《三辅故事》,说的是汉朝宫苑由有株柳树像人形,“一日三眠三起”,三次睡下去三次起来。清代厉鹗的词《台城路•蚕》中写养蚕人“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用的也是这个典故。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5)

春色海棠


第5句,“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张骏曾为槐树赋”说的是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的张骏。他曾写过一篇槐序赋,说他在河西推广种植很多种树,但因为气候原因,大多都没能种活,后来只有槐树种活了,因而颇有感慨。

“杜陵不作海棠诗”说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宋人王禹偁《诗话》中说,杜甫的母亲名海棠,杜甫为避讳而从不作吟咏海棠的诗。

第6句,“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是“管中窥豹”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大意是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小的时候观看父亲和学生下棋,说其中一方要输,被说的人轻视他,说他“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言下之意是,你小孩子家的眼睛只能看到局部,没看到全局,代指没有全局观。不过,现在“管中窥豹”也衍生出了反义:只需看到局部、就能知道全局,代指有长远观念。

“唐儒博识(zhi),堪为五总之龟” 说的是唐代大儒殷践猷。殷践猷博学多才,被诗人贺知章称为五总龟。因为乌龟200年生出两尾,称1总,1000岁才5总。五总龟用来比喻他才学了得。

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晚读汗颜(6)

年画围棋

好了,我们今天的晚读《声律启蒙》四支第2节就讲到这里。

恭喜你又多读了一首古诗文!倾一生之力,读万卷好书。我是杜豆豆。愿与君共勉,从自我做起,祝书友晚安!

#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读书#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