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斗门拟投5.77亿元整治8条黑臭河涌)(1)

蜿蜒的咸坑河宛如一条玉带,环绕流经乾务镇,最后奔流入海,河两岸树木葱茏、高楼林立……这么优美的画面,明年就可以成为现实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和省、市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斗门区在2016年2月印发《斗门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2017年1月8日,斗门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把《关于大力开展对全区黑臭河涌专项整治的议案》设立为大会议案。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将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工程列入斗门区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拟开展整治的黑臭河涌包含井岸镇五福涌、新青正涌、鸡咀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白蕉镇合禾涌、白头翁涌,乾务镇咸坑河和沙龙涌等8条,总整治长度为21.05公里,投资估算约5.77亿元(可研报告批复),预计8月同步开工,2018年底前各河涌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总体目标。

8条黑臭河涌下月开工整治

咸坑河位于乾务镇,全长约2.4公里,下游与一字涌相连,沿线主要下穿道路为珠峰大道。咸坑河上游穿越乾务镇区,上游北岸临近居民房屋,现状居民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和部分养殖废水直接排入该河段,成为上游的主要污染源,河水污染较为严重,呈现黑臭状态,并伴有比较刺鼻性臭味。

2011年7月,斗门区完成咸坑河第一阶段整治,整治内容包括岸线砌护,清理岸边填土、水面漂浮物及垃圾,两岸美化绿化,河涌两岸截污、水质整治等,整治长度1.7公里,整治资金249.82万元。2016年,斗门区对该河涌进行第二阶段整治:河道清淤、水质处理、岸线整治及沿岸垃圾和水面漂浮物的清理处置,计划整治长度1.3公里,整治资金142.8万元,已于2017年5月全面完成。

4日下午,记者在咸坑河岸边看到,尽管连日降雨导致河水浑浊,但河面很少漂浮物,岸边臭味并不明显。靠近乾务镇中心的一侧河岸,新修的黑色污水管很是醒目。住在咸坑河附近的居民黄洪波说:“整治前的河水都是黑色的,河涌附近50米范围内都能闻到臭味,周边的房子都卖不出去,现在整治后整个环境都好多了,基本上闻不到臭味。”

据了解,斗门区共有鸡咀涌、五福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和沙龙涌等7条河涌(全部位于建成区外)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消除黑臭工作目标。今年5月4日,省住建厅、省环保厅发出《关于对部分城市黑臭水体实行重点挂牌督办的通知》,该区井岸镇五福涌、白蕉镇合禾涌目前列入广东省2017年重点督办挂牌督办的20个黑臭水体,省住建厅要求进一步细化整治任务,明确工程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主体,抓好工程进度的衔接,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整治。

斗门区水资源和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余永昌告诉记者,今年,斗门区将投入5.77亿元进行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咸坑河在内,井岸镇五福涌、新青正涌、鸡咀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白蕉镇合禾涌、白头翁涌和乾务镇沙龙涌等8条河涌为重点整治河涌,总整治长度为21.05公里。目前,已相应完成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PPP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物有所值评估报告》、《财务测算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及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报批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预计最快可在8月全面动工。

珠海斗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斗门拟投5.77亿元整治8条黑臭河涌)(2)

PPP模式或将成为新样本

“这是目前斗门区进展最快的PPP项目,相关流程非常规范,有可能成为未来斗门公共项目建设的新样本。”余永昌介绍说,上述8条河涌全面整治工作以河道控源截污工程、内源清淤及底质改良工程、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水生态净化工程以及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为主,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治理。同时,每一条河涌附近将建2-3个污水处理站。对照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挂牌督办要求,斗门区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项目将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现象,2018年底前各河涌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总体目标。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8条重点河涌当中,位于新青工业园区内的五福涌、正涌、鸡咀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为了达到一个全面整治的效果,余永昌表示,以往的截污是将捞起来的底泥堆放在岸边,下雨时底泥就会再次冲进河里,而全面截污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挖起来的底泥将运给专门的污泥处置企业处理。

据悉,该项整治工程是斗门区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第一个PPP项目,同时也是国家挂牌督办项目,斗门区水务局高度重视,挂图作战、以日倒排工作计划,仅用半年时间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批和PPP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和物有所值报告编制报批及项目招标采购工作,为全区重点项目推进提供了范例。

此外,该项目采用“BOT EPC”的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改变了过往水环境治理中,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

事实上,斗门区早在2012年便已开展涉水治污工作,主要以各镇街作为整治工作实施主体,区财政按照相应的标准对通过验收的整治河涌工程实施经费补助。而此次对8条黑臭河涌进行重点整治,是首次由区水务部门直接实施。

300多河湖全面配备河长

河涌进行整治后,还需要长效管护机制。4日上午,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主持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了《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确立了行动纲领。

“‘河长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分段管理,一河一策,分期考核,严格问责’,确保计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余永昌介绍说,《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从区、镇、村、自然村四级层面层层落实河长管理人,让每条河涌的管理责任得到明晰。为了落实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在区级层面,有区委书记在内的主要党政班子充当河长,从而增强管理力度。与此同时,“一河一策”10条示范河道实施方案、河涌治理科技示范精品工程方案、河涌治理适应性技术手册和河长制配套制度编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也在陆续制定当中。

据了解,斗门区河网水系交错,全区共有外江河道12条、围内河道275条,总长达758.53公里,水库山塘共36宗、湖泊共2宗,总库容8484.58万立方米。根据《珠海市实施“河长制”指导意见》要求,该区已在2015年首次制定46条主干道及河涌河长名单,共设立河长公示牌48块,并结合创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管理考核等相关工作开展定期检查考核。

“当时大多为村委班子担任河长,管理力度并非十分明显。”余永昌告诉记者,由于斗门区河湖数量占全市超过60%的比例,河长制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所以,《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自然村片长,同时以区三防应急指挥系统升级工作为契机,搭建斗门区“互联网河长制” 信息化平台建设。

据悉,斗门区河长制将在今年内实现区、镇、行政村自然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目标在2018年年底,全区范围内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到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