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隆重的开国大典上,周恩来总理与贺龙作为诸位开国领袖的其中一员,威武庄严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等到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之后,望着天安门城楼受阅的部队,贺龙似乎忽然想起什么一样,径直来到了周恩来的身边,然后认真地询问道:“恩来啊,你还记得22年前我在潮汕失败之后,你曾经给我念过的那首诗吗?”
周恩来与贺龙正在交谈
周恩来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两眼发光,似乎想起了某位故人一样,然后热切地说道:“既然你贺胡子都没忘这首小诗,我又怎么可能忘记呢?”这时,各阅兵方队正在有条不紊地经过天安门城楼,这种排山倒海的阅兵气势,使得天安门城楼的群众们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贺龙微笑着点点头,然后手扶着天安门的栏杆,然后大声对周总理说道:“哈哈,你看现在的国民党反动派,可真的是‘虫声唧唧不堪闻’了。”一听到贺龙随口吟出自己多年前念过的诗句,周总理顿时大笑道:“不了,贺胡子。现在可真是‘雄鸡一唱天下白’啦!”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
回去之后,贺龙就把在开国大典上的这段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们,这段看似打哑谜一样的对话顿时引起了大女儿贺捷生的极大兴趣,她决定上了大学之后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解开这个谜题。
贺捷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有次回家贺龙忽然问道:你知道张皞如吗?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贺捷生终于在父亲的关照下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读书环境,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每逢休息的时候,贺捷生总会回到家中享受父亲那迟来的父爱。
之所以说是“迟来的父爱”,是因为自1934年贺捷生出生之后,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等到贺龙带着襁褓之中的贺捷生过草地的时候,由于当时红一方面军比红二方面军早一年过草地,就导致红军战士们连野草都找不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
贺捷生幼年照
由于大人吃不上粮食,导致贺捷生吃不上奶水,几乎饿得哭不出声,在贺龙的授意下,一位炊事员就将草叶捣碎煮好之后喂给她吃,结果贺捷生怎么也不肯吃。这位炊事员顿时潸然泪下,耐心地哄着她说:“等到革命胜利了之后你想吃也吃不上了,所以你一定要吃,咬紧牙关也要吃!”或许是贺捷生太饿了,她竟然听话地一口一口吃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贺龙饱含着沉痛的回忆对女儿贺捷生说道:“一提起过草地的时期,我们就感到十分心酸。当时,红二方面军是一路打着胜仗过草地的,打仗的时候牺牲的人并不多,可一过草地就牺牲了那么多好同志。你之所以能活下来,不仅仅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还因为带你的红军叔叔给予了你很大期望,你是我们革命事业未来的接班人。”
贺龙与朱德、周恩来、徐向前在延安机场
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延安的贺捷生很快就再次和父亲贺龙分开了。在当时,由于延安环境十分艰苦,贺捷生从小就面黄肌瘦,被大肚子病等多种疾病所困扰。贺龙请来延安的医生为女儿看病,医生看后摇摇头说:“贺捷生的病并不难治,只是延安没有这种药。”无奈之下,贺龙只能委托两位在白区工作的同志,把贺捷生带到南方治病,后来将她寄养在江西的一户农家之中,直到1949年贺龙进军大西南的时候,贺捷生才重新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新中国成立之后,女儿贺捷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这对于贺龙来说无疑是十分欣慰的。贺龙6岁就开始念书,但他性情粗放,受不了课堂的约束,结果没读几年书就跑到家乡外面独自拜师学武去了;13岁的时候,贺龙就做了骡马客,从此他就远离了课堂,再也未能读书识字。随着年龄的增长,贺龙投身革命东征西战,渐渐意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遇到要读书的情况就越来越多,因此他时常感慨自己没有多读书,就只好将自己的全部心血用在了培养下一代人的身上。
.贺捷生与父亲合影
和其他父亲不一样的是,贺龙表达父爱的方式,在贺捷生的眼中,是属于“静水深流”的那一种。或许是因为贺捷生学的是历史专业,他总是能够从女儿的专业和自己的经历出发,从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或者事件入手,试图寻找父女两人之间共同的情感话题。由于父亲的大半生都献给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贺捷生每次都对父亲提起的话题十分感兴趣,有的时候还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
一次,贺龙正好谈到了自己和周恩来总理数十年的患难之交,他忽然问贺捷生:“你知道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位名叫张皞如的学者吗?”即使贺捷生学的是历史系专业,但她却从未听说过这个陌生人的名字,于是贺捷生只能轻轻地摇了摇头。
1952年11月,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时的贺龙
“关于这个人,我了解的其实也不算多,不过我知道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老师,学问很深厚,并且还很有骨气。在民国初年张勋复辟的时候,全国人民纷纷声讨反对,为此张皞如特地在当时的报纸上公开发表了名为《伤时事》的诗,这首诗写得很不错,你想办法从你们大学的图书馆找找看。”
贺龙的一番话激起了贺捷生极大的好奇心,返回北京大学之后,她一头就扎入了图书馆之中,寻找着有关张皞如的生平事迹和古诗词,终于找到了有关张皞如资料的蛛丝马迹:张皞如是民国时期沧盐地区的“三大儒”之一,1878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从小天资聪颖,聪明过人,长大之后立志于从事中国教育行业,深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的赏识,于是留在南开大学担任语文老师。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此时,少年周恩来正在南开大学读书,两人从此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周恩来优秀的学业和良好的品质深得张皞如的赞赏。每逢周末时节,周恩来就会和同学们一起结伴前往张皞如的寓所请教问题。张皞如顺应时代潮流,鼓励周恩来等人创立进步社团,甚至还应周恩来的邀请参加了“敬业乐群会”。
1916年,张勋短暂复辟之后,为了打击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便处心积虑地开始拉拢各地军阀,图谋在徐州订立所谓的“北洋七省军阀攻守同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张皞如十分气愤,当即挥笔写下一首《伤时事》,发表在天津出版的《敬业》杂志第五期上,贺捷生也是在北大图书馆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找到了这首诗的原文:“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孤客天涯空有泪,伤心最怕读新闻。”
连环画之中的少年贺龙
在看到1916年这个醒目的年份之后,贺捷生顿时想到了有关父亲贺龙的另外一件事:就在这一年的2月,贺龙在故乡桑植带领着12个兄弟揭竿而起,挥舞两把菜刀(事实上应该是柴刀)闹革命,夺走了当地盐局的12支枪,难道说,这就是一种历史上的事件巧合吗?
贺捷生将《伤时事》两首带给贺龙,贺龙遥想当年革命往事又一个学校的休息日之后,贺捷生将《伤时事》这首诗抄写下来带给了父亲贺龙,谁知贺龙微笑着摇摇头,摸着女儿的脑袋这样说道:“你做的很不错,就是这首诗,不过你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任务是这样的:当时的周恩来作为张皞如的学生,也跟着这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七绝,你去把周总理的那首诗找出来,这样我就能给你讲这两首诗的故事了。”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贺捷生一找,发现周恩来当时也写了一首名为《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的诗,而且非常巧的是,这首诗和张皞如的诗是发表在同一期杂志上的:“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周恩来诗的开篇从军阀混战的风云突变开始写起,明确指出,由军阀造成的“举国昏沉”的局面是微不足道的;诗词的后两句,周恩来借助秋天哀婉的虫鸣,表达了对反动当局的强烈不满情绪,指出如同张勋复辟一样的闹剧就和秋天喧嚣的秋虫一样,不过是临死之前的苟延残喘罢了。
等到贺捷生将周恩来少年时期写的诗放在了贺龙手里之后,她能够明显察觉到,贺龙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脸喜悦的神色:“这首诗后来周总理曾经当面对我诵读过,那就要从南昌起义之后说起了……”
南昌起义
原来在南昌起义之后,国民党大军闻讯十分惶恐,派遣重兵围剿起义军。尽管起义军英勇奋战,但上万部队之后依然损失惨重,剩余的一部分起义军在朱德等人的指挥下向井冈山转移。而在起义失败之后的1927年11月,周恩来出于安全考虑,秘密安排贺龙从香港辗转来到上海。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布了悬赏令,悬赏十万大洋要买贺龙的人头,因此来到上海之后,贺龙的行动十分小心,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贺龙的行踪被严格保密,一晚上要换好几个地方住,以便于躲开国民党特务的追踪。
贺龙抽烟旧照
讲到这里,贺龙感叹说:“从香港来到上海之后,党组织一开始还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就一晚八个地方地找,这说明共产党真伟大,真了不起,很关心我的安全呀!”后来与地下党的同志们接上了关系之后,贺龙就被安排到霞飞路泰辰里七十号一栋四层楼上居住,化名为“王国珍”。
来到上海不久之后,贺龙再次见到了周恩来。在南昌起义之前,贺龙是国民革命军二十军的军长,位高权重,此次率领上万部队发动起义,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大事。可惜的是起义以来,部队损失惨重,经过一路恶战下来,只有少数部队被转移到了井冈山,贺龙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这次周恩来特地看望贺龙,就是害怕贺龙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从而对革命失去信心,于是前来和他推心置腹的交谈一番。
周恩来与贺龙
劫后余生,故友重逢,贺龙与周恩来的心中都有着无限的感慨,首先贺龙拉住了周恩来的手说道:“部队都被打散了,就剩我一个人来见你,我真的是很不甘心呀。”
周恩来笑着说道:“贺龙同志,我听说现在国民党现在悬赏十万大洋要杀你的头呦。”
“我这颗头早就交给了共产党啦。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情况,我都坚持跟着党走!”贺龙向周恩来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贺龙骑马照
就在这次谈话之中,周恩来提到了自己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和老师张皞如的诗词唱和,并且将自己所写的那首《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念给贺龙听。念完之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安慰贺龙:“失败只不过是暂时的,没有部队,我们可以重新招兵买马,现在国民党右派已经将国家治理得十分昏暗了,天下百姓根本看不到希望。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过是几只唧唧秋虫罢了,在寒露之中大声的鸣叫着,一到了寒冬就变得悄无声息了。偌大一个中国,怎么能够让反动派一手遮天呢?所以我们要站出来挽救国家危亡,要继续战斗下去,重新担负起重整山河的重任。”
贺龙正在指挥战斗
周恩来的这番话让贺龙重新鼓起了信心,他拒绝了和刘伯承一起去苏联留学的建议,重新回到湘鄂西地区发动群众起义,短短数年间重新创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重新组建了红二军团,正所谓“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贺龙与周恩来的革命情谊之深可谓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