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慢慢行故宫》:瑞阙丹宸 重扉玉砌
寒布 著
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
故宫是中国的瑰宝,全世界人“打卡”的文化圣地。然而,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故宫,游览起来却是大有学问。正如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闲闲慢慢行故宫》封面推荐语上所说:“来故宫看什么,走哪条路线,您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由作家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联手、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全彩图文导览书《闲闲慢慢行故宫》,力求完美地解答这个问题。
《闲闲慢慢行故宫》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瑞阙丹宸》,故宫概说及中轴路线;下册《重扉玉砌》,中轴线两侧路线,重点讲述东西六宫。
作者将整座故宫划分成数个区块,精心拟定了五条不同的游走路线,注明所需时长,做成彩色大幅的精印地图,随书附赠。有感于当下市场上故宫专业导览图书的空白,她特意区分于作用单一的手册,侧重讲述历史及文化的生动细节。书中既有宫殿楼台、螭首脊兽、藻井花格窗的古建之美,也含玉玺凤冠、书法古画、陶瓷青铜的文物之美。当然,更重要的是明清二十四位帝王在这里登场而又落幕的风云变幻。
精彩书摘:
天子立宫 法象天地——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北京自辽金始即为京都之一,元朝又定为大都,历经数百年,已是一座各民族经济、文化大融合的繁荣都市。朱棣自封藩此地后, 又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山川地理、人文民俗皆了若指掌。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战略地位极为显要。尤其是北方故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更使朱棣不能安居于南京。因此在即位初年,朱棣就有了迁都之念。永乐四年(1406),正式下诏营建紫禁城。命泰宁侯陈珪和工部侍郎吴中负责北京城和紫禁城的总体规划设计。主持营建的匠师有蒯祥、蔡信、陆祥、杨青等,全国各地的十万能工巧匠和一百多万夫役参与了此项营建工程。各种木料、石料、砖瓦料的备料工作一直持续了十年,现场施工才大规模地开始。永乐十八年(1420)紫禁城宫殿正式落成。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大内的基础上兴建的,并严格按照“左祖右社”的古代宫殿规制而设计。前面左侧设供奉祖先的太庙,皇帝颁诏天下之前,必先祭告祖先。右侧设社稷坛,以祀土神谷神。紫禁城的总体设计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制观念,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宫城居中是继承了周代“择中”的思想。《吕氏春秋》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央位置显赫,统领四方,以制万国。王者居中是礼制的需要。皇城不仅要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君主至高无上的威严。正如汉丞相萧何所言:“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紫禁城除自己的城垣体系之外,更有皇城和外城两重方城层层相围,形成“城中城”之势。一条贯穿紫禁城的中轴线,向南经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至正阳门,直达外城的南门永定门,向北经万岁山(景山)、厚载门(地安门), 延至钟鼓楼,全长近8 公里,成为贯穿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为增加紫禁城肃穆深邃的庄严气氛,将紫禁城与正阳门的距离拉长达1.5 公里之遥,其间沉稳的大明门、壮丽的承天门、内敛的端门,如层层序幕缓缓展开,引领着人们渐入佳境。这种循序递进的空间组合艺术,极富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一步步强化了紫禁城的神秘莫测。
中国古代建筑之宏伟,不以单体建筑的壮丽而彰显,而以群体组合的完善而著称。在紫禁城七十二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有近千座建筑,一百多座院落。每个院落都是封闭的内向空间,自成体系。它们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以多层次、多方位的院落分区和一系列富于韵律变化的空间,被井然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传统和精髓。巍峨的宫殿,庄严肃穆;疏朗的广庭,韵律天成。殿阁楼亭无一不别具匠心,飞檐斗拱宛若神工。城中层层方庭相接,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并以形制不同的门墙,区划出风格迥异的空间。用重重宫门隔断视线,以这种“隔则深,畅则浅”的布局方式,加强宫院的纵深感,以体现皇帝九重宫阙的神秘莫测。
中国宫殿模仿天象的传统远自秦汉始。依照古人对天文学的认知,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居中天,三垣各自都有东西两藩星宿, 围成墙垣的形式。紫微垣位于中天的中央,是天帝所居。皇帝自称为“天子”,居住的宫殿自然是紫微宫了。汉代的未央宫便别称为“紫微宫”,《晋书》中也有“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的记载。“禁中”“禁城”自古以来也都是皇宫的代称。用“紫禁”代称皇帝的宫殿, 应该自唐代始。唐代白居易的诗中就有“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之句。
紫禁城在整体布局上就取象于三垣。前朝法象天帝施政的太微垣,太微垣中有逐级上升的三组星宿,名“三台”,正与外朝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下的三台相应。三垣中的天市垣,是天子聚众贸易之所,明朝在神武门外也设有内市,以应天市垣之意。皇帝居住的内廷,以乾清、交泰、坤宁后三宫为主体,辅之以东西六宫,共是十五座宫殿,正合紫微垣十五星之数。将皇宫比附天上的星座, 是强调皇帝身为天子的不争的事实,以此来说明君权神授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风水学说是古代营建理论中,一个非常古老的理念,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地质、水文、美术、哲学等一系列综合的理论与实践, 从都城的规划设计,到陵寝的选址,无处不以它作为指导,紫禁城也是如此。从宏观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正如《大明一统志》所载述:“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就自身而言,紫禁城北面有以开挖南海和护城河的淤泥堆成的高达五十二米的万岁山(景山),犹如天然的卫护屏障。南部宫城前,有引护城河水而入的金水河,形成依山傍水之势。且紫禁城北部地平较南部高出一米多,北高南低,有利于日照排水,主要建筑朝向皆面南背北,冬季背风向阳,夏季逆风纳凉。
阴阳五行理论是风水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阴阳为万物之纲纪。《黄帝内经》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切事物皆为互相依存, 互相对立的。比如日光的向背,方位的上下,数字的奇偶。五行在《周书·洪范》记载为水、火、木、金、土,后又发展为五行之说。如方位中的东、南、西、北、中五方,色彩中的青、黄、赤、白、黑五色, 以及五音、五味、五谷等。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从整体布局看, 太庙在左,东方属木,主生化,是为祖先繁育之意。右设社稷坛, 西方属金,主收,以应土神谷神,寓江山社稷之意。从具体规划上看, 紫禁城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在南,南属火,主大,是施政的场所;后寝在北,北属水,主藏,是寝居之地。太子理事的文华殿、皇子居住的南三所都在东侧,用绿色的琉璃瓦顶,东,属木,从春, 代表青少年的蓬勃生长。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都在西侧,西属金,从秋,有收储聚敛之意。从五色上看,紫禁城以红黄为主色调,红属火,主大,黄属土,土居中央,代表皇宫的至尊至大。
作者简介:
寒布,本名贾立新,现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从事讲解导引工作二十余年。出版作品有《北京的世界遗产之故宫》《北京揽胜丛书之故宫》《寒布的诗》,另在《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院刊》刊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清宫图典—建筑卷》。
出品: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总策划:韩潮光
总统筹:罗建力
监制:陈荟蔓
执行策划:刘昕婷、胡雅澜
编辑:胡雅澜
海报设计:王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