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电影有没有可能取代普通话,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顶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方言叙事,尤其是2018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不下10部的方言电影上映,无论是上海话、武汉话、南京话、四川/重庆话、贵州话还是东北话,好像全国各地的方言都要扎堆儿在大荧幕上找个机会秀一下。

包括今年热映的《八佰》,以及最近上映的《金刚川》,战争题材电影中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方言,甚至完全使用方言叙事,难道方言电影真的要替代普通话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顶流?

方言电影这种以往被视为“小众”的电影形式,为何被电影市场热捧?背后究竟有哪些逻辑?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1)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2)

方言具有极强的代入感极强,是地域文化的缩影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而“听”的讲究除了音乐外,语言也是一方面。而方言的魅力在于有些风土人情和文化是普通话所不能概括的。

方言具有烟火气,生动而鲜活的,它所带来的戏剧效果,不像普通话那么单薄,更契合电影里小人物的生活底色。尤其是在喜剧题材上,谐音、抖包袱、甚至只是一句当地人才懂的“梗”,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果。

2018年,饶晓志导演的作品《无名之辈》中,任素汐饰演因为车祸导致全身瘫痪、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女子马嘉祺,在两个低配劫匪误闯家门之后,她凭借彪悍的毒舌将人物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带来酣畅淋漓视听效果。

试着体会一下,如果马嘉祺骂的不是“憨皮”而是“山炮”、“傻逼”或者“小瘪三”之类的,是不是就差了点生猛的感觉?“憨皮”,念出来粗俗、市井,带着浓郁的嘲笑讥讽和鄙视的意味。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3)

而《受益人》中吴海(大鹏饰),何尝不是靠“婆娘”“干代驾”“晓得”这些重庆方言中特有的词汇,塑造了一个有贼心却没贼胆的小人物。他满脸黝黑,不修边幅,头发凌乱,从电影的开头就奠定了基本的人设和剧情的大致走向,方言交锋间既让人忍俊不禁,也渲染了巴蜀地区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某些共同的地域性格。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方言,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文化的“活名片”。

只要一张嘴,就能快速激活观众头脑中该地域的“人物”模型,这个人物模型中包含: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饮食文化、风土人情、长相特征、性格特征等,尤其是有过该地域旅居经历、或者社交圈子里有来自该地区的人,都会更快速地产生代入感。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4)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5)

导演个人的乡土情怀

熟悉贾樟柯的人都知道,他的电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色就是——不变的方言对白。不管是汾阳话、大同话,还是太原话,贾樟柯电影里,山西话才是通用语,也正是这一个个来自山西小县城的人物,构成了“贾樟柯电影宇宙”。

贾樟柯出生于山西汾阳,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对山西方言的执着,从他的第一步作品就已经初露端倪。自《小武》入行到《江湖儿女》,《海上传奇》《时间都去哪了》《三峡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贾科长用他惯用的山西方言,用电影的艺术形式,让世界看到了山西,看到了山西人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6)

导演刁亦男也很痴迷方言叙事,但与贾樟柯不同,他并不执着于某个地域的方言。由他导演的电影《白日焰火》故事发生地是哈尔滨,全片演员讲东北话。

而《南方车站的聚会》,则取景武汉,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奇道全程使用武汉方言演绎。通过对潮湿南方的视觉复刻,令武汉方言生猛的力量感与这个华中地区的黑色故事具有了美学上的统一性。

随着青年电影人的介入和成长,他们大多先从讲身边的故事和身边人的开始。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80后导演徐磊的处女作,作为一个河南人,故事取材于他家亲戚的真实事件,演员全都是河南农村村民,主演是他父亲。

该片讲述了超英与占义为好友树河寻找肇事司机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影片采用河南方言和朴实的镜头画面真实还原了北方农村的社会面貌,也将河南农村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7)

80年出生的饶晓志,则是贵州人,由他执导的电影《无名之辈》全程使用贵州方言,投资成本仅3000万,却狂揽7.94亿的票房,成为2018年度实至名归的“黑马”。不但该片获得第10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最佳影片 ,饶晓志与雷志龙也凭借该片共同获得最佳编剧提名。

2018年最后一天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全片讲贵州凯里方言。导演毕赣出生于1989年,熟悉他的影迷都知道,凯里话不仅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特色,在他的处女作《路边野餐》中凯里话就已登场。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8)

资本在背后的助推

在我国电影发展中,陆续出现过诸如《秋菊打官司》、《一九四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川话版等颇具分量的方言电影。

时间线拉到近两年,不仅使用的方言种类更加丰富,方言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也更广泛,除了常见的喜剧片之外,犯罪、家庭、历史等各类主题几乎全都能找到。

方言电影的不断增多,与其商业价值密切相关:

2006年,《疯狂的石头》用350多万的制作成本,换回了2500多万的票房,

5000万成本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2.82亿票房;

投资成本仅3000万的《无名之辈》狂揽7.94亿的票房;

地方投资出品方的助推,驱动各地电影势力的培育和孵化,增大影视创作投资促成了大量的有地域特色、用方言表达、又最能反映本地风貌的影视作品的出现。

八佰方言版(八佰金刚川狂飙方言)(9)

但市场仍然被二八法则支配着,大多数方言电影票房都无法过亿。

贾樟柯第九部剧情长片《江湖儿女》,票房仅6994.7万;

曹保平执导的《狗十三》,票房仅5126万;

拥有顶级流量的杨幂参演的《宝贝儿》,票房2472.4万;

全程采用潮汕对白,在珠三角掀起观影热潮的《爸,我一定行的》,尽管票房达到了4706.6万,却并没能“吸粉”到珠三角之外的地方。


电影虽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声音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最核心的还是能不能把故事讲好,打动人。

故事讲得好,方言就是锦上添花;故事讲不好,方言或许就成了哗众取宠的笑料。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