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洞府旁有千株老柏,万节修竹。还能听到周围仙鹤唳鸣,看到凤凰翱翔,偶尔有玄猿白鹿,金狮玉象身影。

美猴王见这洞门紧闭,四处打量,见悬崖边上一块石碑,高约三丈,宽约八尺,刻有一行十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分欢喜,道:“这樵夫果然不骗人,当真有此山此洞。”但是他又不敢前去敲门,便爬到一颗松树枝头,先摘些松子吃了玩耍。

停不大会儿,“吱呀”一声,洞门打开,走出一个俊朗仙童,高声道:“什么人在此捣乱?”

美猴王跳下松树,上前躬身行礼,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可不敢在此捣乱。”

仙童笑道:“你是来访道么?”

美猴王道:“正是!”

仙童道:“我家师父正要登坛讲道,还没说出个原由,就叫我来开门。说‘外边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美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仙童道:“那你跟我进来。”

美猴王整理一下衣冠,随童子进入洞天深处。这洞天深阁琼楼,珠宫贝阙,层层叠叠甚是华丽。菩提祖师端坐瑶台之上,台下有三十个小仙侍立。

美猴王看到菩提祖师,倒身便拜,不知道磕了多少头,口中不停道:“师父!师父!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志心朝礼:诚心诚意地行礼朝拜。

菩提祖师道:“你是何方人士?先说个籍贯姓名来,再拜不迟。”

美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菩提祖师听完即怒道:“赶出去!这欺瞒狡诈之徒,还修什么道果!”

美猴王赶忙磕头,道:“弟子所说属实,绝不敢欺瞒!”

菩提祖师道:“既然你说的实话,又怎么说从东胜神洲而来?从那里到我这儿,隔有两重大海,一座南瞻部洲,你如何跑到这里来?”

美猴王继续磕头,道:“弟子漂洋过海,周游世界,一直漂泊十余年,才访到此处。”

菩提祖师道:“既然是逐渐走访而来,倒也说得过去。那你姓什么?”

美猴王道:“弟子无性,有人打我骂我,也不恼怒,只是赔个不是就罢了。”

菩提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美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菩提祖师道:“没有父母,那想来你是树上生的?”

美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的,却是石头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有块仙石,那年石头破碎,我便出生了。”

菩提祖师听了暗喜,道:“你这么说,却是天生地养而成。你起来走几步我看看。”

美猴王纵身跳起,弯腰驼背咿呀咿呀地走了几步。

菩提祖师笑道:“你虽矮小丑陋,却像是食松果的猢狲。我就从你身上取个姓氏,姓猢。猢字去了兽旁,是古月,古字同老,月字属阴,老、阴不能化育,不好。还是姓狲吧,狲字去了兽旁,是个子系,子者男儿,小字婴儿,男子婴儿倒也是本论。你就姓孙吧!”

美猴王听完,满心欢喜,连忙叩头道:“好!好!好!今天我才有个姓氏!还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给赐个名!”

菩提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按辈分排序,到你是第十辈小徒。”

美猴王道:“哪十二个字?”

菩提祖师道:“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给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可好?”

美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起,俺就叫孙悟空也!”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顽空:佛教中一种无知无觉、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

第一回,完。

白话文西游记第三回(第一回-孙悟空也)(1)

原文中描述菩提祖师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大觉金仙:佛之本意 。没垢姿:不是世俗的容貌。第一句可以理解为:佛之法身清净无染。

西方妙相:西天佛祖的样子。菩提一词是梵文音译,本意指大彻大悟。祖菩提:可以解释为顿悟真理的佛祖,也可以解释为菩提祖师。所以这句话意思一可以解释为顿悟真理的西天佛祖。二解释为菩提祖师是西天神佛的样貌。

不生不灭:不堕轮回。三行指福、罪、无动三业,三三行:量词,指修行圆满。整句翻译是修行圆满不堕轮回。

全气全神:精神饱满。万万慈:量词,指慈悲。整句话是精神饱满慈悲心肠。

空寂一词源自佛语,指万物了无自性。整句话是无他无我顺从自然。

真如本性:了解自己的真心,也指佛法的一种境界。整句话是已经认清自己可以任意为之。

庄严:端庄威严。整句:相貌端庄天地同寿。

历劫:佛语,人生一次死一次为一劫。大法师也是佛语,指对佛法有大修为的人或神佛。整句:修行圆满的神佛。

一脸懵逼,这是形容菩提祖师还是如来佛祖?

最后挖个坑: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孙悟空大闹五庄观拔了人参果树,回去找菩提祖师求助,发现方寸山早已一片荒芜,这么厉害的神仙去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