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花果香甜[微笑][微风]。大蒜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材,可生食、拌食、炒食,制作方法多样,味道辛辣,广受市场欢迎。另外大蒜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动脉硬化,其化学成分中的蒜素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国家之一。主产区有山东、河北等地,代表品种有山东的苍山大蒜、山东金乡的白蒜、江苏太仓的白蒜等。

在大蒜生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异常生理现象,比如大蒜的二次生长,面包蒜、管叶等,这些异常生理现象会影响大蒜的品质,数量多的话还会降低大蒜的产量,从而影响销售价格。那么大蒜长成这样是因什么原因造成呢,又该怎样去预防呢?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以上常见问题的对策。

大蒜的生活常识是什么(面对大蒜的异常生理现象)(1)

一、二次生长。大蒜初级植株上内层或外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茎或气生鳞茎因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叶片,形成次级植株,甚至产生次级蒜薹和次级鳞茎的现象,称为大蒜的二次生长。又叫次生蒜、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再生叶薹、收获前萌发、母子蒜等。二次生长可分为发生在外层叶腋的外层型、发生在内层叶腋的内层型及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发现种植的大蒜大面积的发生二次生长现象,很可能和品种有关,建议更换适合本地生长,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另外播种蒜瓣过大,播种时期过早或过晚也会造成大蒜二次生长,过度稀植、春季过早追氮、浇水、地膜覆盖、三月气温偏高、偏施氮肥,均可诱发二次生长。

大蒜的生活常识是什么(面对大蒜的异常生理现象)(2)

二、洋葱型大蒜 洋葱型大蒜为大蒜鳞茎异常生理变态所形成的似洋葱鳞茎结构的大蒜,简单的来讲就是大蒜表面上看已经膨大起来,其实内部蒜瓣确是空的。故形象地称为“面包蒜”或“气蒜”。这样的大蒜没有什么商品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卖,会降低我们的产量。造成这样的原因首先要考虑是否是氮肥用量过大,尤其是大蒜在春季返青时,在浇水时大家通常会带上一些氮肥,偏施氮肥导致大蒜营养生长旺盛,后期在鳞茎膨大时,蒜瓣养分合成受到抑制,形成面包蒜。再一个地膜覆盖过早,土壤长期含水量过高,导致大蒜越冬之前生长过于旺盛,也会诱导面包蒜的形成。

三、管叶 正常大蒜叶下部为闭合型叶鞘构成假茎,上部为狭长形的叶身。但在生产中经常发现一些不正常株,即出现叶身不开展的鞘状管叶,如同大葱叶,蒜薹及内部叶片被包裹在其中难以伸出,正常生长受阻。管叶的发生经常出现在蒜薹的第2-5叶位上,因此它的出现对后期蒜薹、蒜头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对管叶的植株若能及时划破,则对后期植株生长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一般认为造成管叶的原因是种蒜贮藏低温,种瓣过大或过小,播种太晚,土壤干燥等因素所致。

大蒜的生活常识是什么(面对大蒜的异常生理现象)(3)

好了小伙伴们讲完了大家经常碰到的大蒜异常生理现象,下面我们再说一下关于它的解决对策。

一、合理追肥。尤其注意氮肥用量,不能偏多。注意补充有机肥,讲究氮钾平衡施肥,氮磷钾吸收比例为4.2:1:3.8.

二、在播种前选好优良种瓣,单瓣重4-6克为宜,过大过小都会可能诱导大蒜异常生理的发生。播种前最好用营养液或杀菌剂拌种。

三、大蒜忌连作和重茬,连作和重茬会降低大蒜的抗病性,影响产量和品质。

四、注意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秋大蒜适宜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春蒜在3月中旬以前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大蒜生长。以产蒜薹为主的早熟大蒜品种适宜密度为每亩5万株,株距7~8厘米,行距14~17厘米,每亩的用种量150~200公斤;以产蒜头为主的大蒜适宜密度为每亩2万~3万株,株距为8~11厘米,行距为20厘米,每亩用种量120~175公斤;

大蒜的生活常识是什么(面对大蒜的异常生理现象)(4)

好了小伙伴们,以上就是关于大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转发,关注我,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发现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