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间记录前进刻度,年轮写下追梦华章。回顾过往,滨州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拼搏竞进、攻坚克难,干出了滨州人“能、行、成”的自信,干出了滨州人“战、拼、抢”的韧劲,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近年来,滨州立足“新坐标”,在“温度、高度、厚度、深度、速度”等多维度谋划布局,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即日起,大众网滨州策划推出“滨州‘开新局’”系列采访,展现滨州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先进经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

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是放管服改革中“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或是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带来的舒适,亦或是医保、低保、社保水平持续提高带来的安心……2022年初,滨州部署了提升"八个品质"的具体任务和路径方法,不断在营商环境、民生服务、人才政策、城市建设等发展历程中记录下重要的“刻度”,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品质城市、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1)

营商环境有温度,说到做到服务“滨周到”

2022年11月14日—18日,滨州市招商考察团南下海南、广东,参加中国铝业周活动,举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推介会,签约29个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超338亿元……而此次南下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是实力的展示,更是诚意的体现,因为在滨州,企业和企业家能够感受到发展的舒适、服务的温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需要进一步集聚生产要素、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滨州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思所盼,助力企业“茁壮成长”的重要职责。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2)

企业项目来了怎么办?滨州瞄准“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要求,重构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事项流程,大力破除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服务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国科天骥(滨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滨州市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其主营产品为中高端半导体光刻胶,布局了多种被国外企业垄断供应、国内急需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的“卡脖子”技术产品。公司的“超高精细光刻胶项目”一期已经开始生产。国科天骥(滨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经理陈龙介绍,刚建厂时,有很多审批手续需要跟政府去协调,如果企业自己去申请审批需要经过很多手续,比较繁琐。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滨州市为该公司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便利和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帮办代办提前介入,市区联动、同步审核、并联审批,将企业质量监督手续、安全监督手续、人防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4个事项并联办理,将原来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减到了1个工作日完成。”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帮办代办科科员邱德金说。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3)

事实上,“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在滨州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滨州实行“1 5 N”帮包责任制,启动“六个一”暖企服务行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对产业链、企业、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工作开展面对面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展身手,迸发出更强劲的活力动力。与此同时,滨州连续多年召开的企业家大会、定期举办的“滨州企业日”活动、创新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让滨州的“每一天”都成了为了企业家的节日,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在南下招商时,企业家对滨州的营商环境也是大大赞赏。“公司受滨州一流的营商环境所感召,十分看好滨州的投资前景,将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做新能源领域产业发展的标杆,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深圳贝特瑞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建国说。

“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为在滨企业、企业家和落地项目提供最优政策、最佳保障、最好的“滨周到”服务……这就是滨州温度。

民生改善有温度,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滨州以人民为中心,在布局好民生这盘棋上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多干让群众咧嘴笑的事,不干让群众撇嘴怨的事,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民生投入、出台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实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4)

教育事业作为滨州市的“榜首民生”,滨州教育走过了民生不断优化的十年。围绕学有所教,十年来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500亿元,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552所,增加学位12.57万个。先后实施校舍安全、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更新、两热一暖一改、义务教育“薄改提升”工程、足球进校园等,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全省率先为全市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奶,三年受益学生40万人。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全面推行,有效解决接送难、监管难等难题。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护学岗“全覆盖”。如今,在滨州,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幸福的群体是学生。滨州也实现了教育资源“扩增培优”,民生改善“提额升温”,全面育人“提质减负”,服务发展“赋能加速”,教育质量“跨越提升”,真正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5)

要知道,滨州就业、医保、低保、社保水平持续走在山东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始终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坚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3.8万人。滨州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群体也在持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滨州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9.35万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104.34万人、居民养老保险225.0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4.7万人,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率100%。2012年以来,滨州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556.35元增长到2406.64元,增长率达54.63%,养老保险待遇持续提高。医保方面,滨州市将职工普通门诊报销限额从1500元提高到3000元,位居全省第1位;居民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5%;居民大病保障筹资标准从每人81元提高到每人90元;参保企业女职工生育3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滨州市还不断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居民从20种扩大到48种,职工从38种扩大到56种,将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用药纳入保障。不仅如此,滨州市全力做好低保兜底,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28:1,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省定扶贫线。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目前的953元/月和745元/月;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有效治理“漏保”“错保”,促进低保政策规范落实。坚持提高特殊人群福利保障标准,对全市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60-99周岁低保老年人补助等保障标准均进行了调整提高,让鳏寡孤残群众生活更有靠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件件落到实处的工作,一声声满意的回应,释放的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的是人民至上的感情刻度,这也是滨州温度。

人才政策有温度,立足发展招贤纳士礼为先

“在这里,对青年人才的关心爱护真切可感,让初来乍到的我们颇有一种回家般的感觉。当然,现在的滨州就是我的家。” 2020年,清华大学机电系的硕士研究生贾天琦选择报考了滨州市的定向选调生,令他没想到的是滨州对引才、用才、留才的渴望那般真诚,尤其是对青年人才的爱护,让他将最初的一丝顾虑打消了。

滨州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更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支持,作为整个社会中最富活力、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人才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也为滨州城市温度增添了一把不一样的烟火。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6)

近年来,滨州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连续举办三届滨州人才节,发布“2022版人才新政”,每年有超200名的科技领军人才扎根滨州,有2万多增量的高技能人才建设滨州,“人才净流入”彰显了滨州城市竞争力。

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三届滨州人才节期间,张飞,这位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博士成功签约入驻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沃华生物”。与其他签约沃华生物的6名博士一样,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是为人才解决一切后顾之忧的诚意。也正是人才的加持,企业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同时,滨州不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农业等领域建设,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托“青鸟计划”等平台为青年精准提供就业创业、实习实践等一揽子服务,在创业资金扶持、导师辅导、补贴落实、项目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2022年全市共新增人才公寓2500套,精心打造“青鸟驿站”,为来滨求职青年人才提供过渡期免费住宿等服务;大力培育“青春滨州”文化名片,布局建设一批“青年打卡地”……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7)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加持,今天的滨州,正在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集聚新高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给城市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希望、无限生机、无限活力,这还是滨州温度。

城市建设有温度,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城市温度有多种表现方式,反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领域就是要努力为全体居民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初冬的滨州天高云阔,城市的色彩也更加斑斓,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小憩之处,绿色不仅成为城市的发展底色,更成为滨州人的城市色彩。而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知,授予全国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滨州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城市入围。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8)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滨州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造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持续增加绿地面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林荫道路、绿道网络建设,推动森林城市建设进单位、进园区、进社区,推行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等惠民政策,让群众开窗见绿、出门入园,便捷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滨州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滨州开新局)(9)

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得“住有宜居”,居住条件的提高使得“住有所居”。在前不久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滨州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人防办主任朱臣介绍,近年来滨州的住房“安居”体系持续完善,滨州的城乡面貌蝶变更加“宜居”,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85亿元,商品房销售3174万平方米、成交21.9万套;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036个,建筑面积1047.25万平方米,10.59万户居民受益,高标准完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高质量推进滨州市沿黄地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截至2021年底,滨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22%,比2012年(49.5%)提高了10.72个百分点。让更多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人”与“城”和谐相融,城市建设就会更有温度和韧性、更加富有发展活力,这更是滨州温度。

滨州在城市的发展中不只追求外延的扩张,更注重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心维护,使得城市在发展中更具有温度、更具有竞争力,也让滨州市民这个“阅卷人”给出更高的评分。城市温度的提升让滨州未来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更是为广大群众绘制出了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