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疫情影响,11月14日,电影《天堂的张望》终于在山东省东营市举办了首映式,20日在全国公映。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1)

首映式现场

《天堂的张望》是一部催泪电影,宣传词就有一句“让我们一起流眼泪”,甚至在首映式上为每位观众都贴心的准备了一包纸巾。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源自真实生活,就是四川农村一位7岁的小女孩张望身患急性白血病引发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影片主旨可以理解为引起全社会对患白血病儿童的关注,影片结尾也有点《我不是药神》的味道,只不过剧情颇为感人。我邻座的那位女士哭得稀里哗啦,一包纸巾全用完,眼睛揉成红肿。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2)

导演杜斌

整体感觉,《天堂的张望》确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还没公映就拿奖拿到手软,入围首届柬埔寨亚洲电影节,荣获好莱坞最佳影片半决赛奖、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银奖等等五六个奖项。

女主角张望的饰演者朱梓月是杜斌导演从2000多个儿童演员中挑选出来的,凭借朱梓月真诚地演绎,患病女孩张望天真善良的个性和面对病魔的勇气,都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3)

女主人公张望

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泪点越来越低,看不得半点感人的场面,观影过程中,我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但一直克制着没有达到泣不成声的地步,这一表现,倒是出乎一起观影的朋友的意料。

为何会如此?

这些年见多了生死离别,也很是读了一些思索世界、思索人生的书籍,在观看影片的后半部分时,我的思绪禁不住跳了出来,一边感慨张望父女的不易,一边又感慨人生过程之艰辛,脑海中不禁蹦出来一句话:面对茫茫人世,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蝼蚁,只不过挣扎的姿势不同而已。

一是在贫穷的泥潭中挣扎。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贫穷。7岁的张望和父亲张国华相依为命,爷俩住的是四处漏雨的房屋,吃的是白米饭加咸菜,张国华靠编竹筐谋生,一次赶集的收入买不了一包女儿渴望许久的方便面,为10元钱的课外辅导书犯愁……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4)

打工的张国华(杜奕衡饰演)

张望在被“买苹果女”扇了一巴掌后鼻血流不停才发现患了急性白血病,这个时候父亲张国华第一时间发愁的不是这种病的难治,而是30万巨额的治疗费用无处筹措,想变卖家产值不了几个钱、挨家挨户低声下气才借了几千元、累死累活打工一天才挣几十元、被揍了一顿没要回来一分钱、想抢劫没敢下手、想卖肾反而被骗……

看到这些,我的心一阵阵揪疼,底层民众的生活,还是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啊。我想起了那位追求心灵自由的庄子,他向监河侯借粮时,又何尝不是一脸的狼狈和窘迫,再洒脱的逍遥游,也逃不开一日三餐啊。秦琼卖马,杨志卖刀,是要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可也难逃“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境。这也难怪近些年一些鸡汤文高呼“财务独立”“财务自由”了。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5)

庄子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是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可贫穷这个恶魔也一直在折磨着为数不少的人群,脱贫攻坚的任务任重道远。

有人夸张地说,中国发展了,但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那么,就是生活在张望梦想里的城市的城里人又如何呢?影片中记者王小月的对象,不也是在为昆明这座城市买一套房子的首付款而奔波,面对王小月捐款的请求,吝啬的近似冷漠吗?是冷漠,还是无措?

城里人、乡下人,富裕的人、贫苦的人,圣人、俗人,不都是在贫穷的旋涡里挣扎的蝼蚁吗?

说到这些,我并不是提倡“重利轻义”,更不是对生活的不知足和欲壑难平,只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人生多少窘迫,是因贫而生,人生多少无奈,是因穷而生?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6)

绝望的张国华

二是在灾难的泥潭中挣扎。

在记者王小月的帮助下,张望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幡然醒悟的人的帮助和捐款,医疗费的问题解决了,张国华和张望要面对的就是病魔的难缠了。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7)

记者王小月

医疗再发达,好心人再关注,总有一些疾病是现代医疗技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痛一点点地折磨,看着生命一天天地衰竭。这份强烈到窒息的无助,我曾经在自己亲人身上经历过,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一句“尽力了”,像安慰,更像是一声“人力终有时尽”的叹息。

我们人类一直在和灾难为伍,远的不说,就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到今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5000万,死亡超130万。就算我国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抗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病毒,也有4749个鲜活的生命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亲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多么惨烈又无可逃避的现实!

影片中在病房的电视里播出了一段新闻,讲的是印尼2004年的海啸之灾,当时还没出遇难数字。16年过去了,我们知道当年的那场海啸,夺走了将近30万人的生命!时至今日我们还在慨叹,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有多渺小。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8)

2004印尼海啸

地震、海啸、洪水、大火、瘟疫、绝症……哪一样来临,我们貌似强大的人类不是弱不禁风?不是如蝼蚁般挣扎?

三是在冷漠的泥潭中挣扎。

就是到今天,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仍然没有定论,但人类有劣根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人与人同类之间的冷漠是顽固存在的。

《天堂的张望》中有几个镜头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张国华满面悲戚地站在一旁求助,那位刘流扮演的同乡大款淡定地打着麻将,无动于衷,一脸冷漠,最终还是一毛不拔;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9)

刘流饰演的隋土豪

一个是七八个村民聚在张国华的家里,一个个劝张国华放弃对张望的治疗,纷纷摇头离开,是无力,也是冷漠;

一个是那个欠账的老板,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给了张国华一顿暴打;

最可恨的是那个在医院附近行骗的骗子,面对同类的绝境,依然当骗则骗,毫无悲悯之心,可谓渣到了极点,冷到了极点。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10)

绝望的张国华

是的,对张望的救助,就像报社那位总编说的,这是一场跟冷漠的战争。我们生而为人,不但要面对天灾,还要面对人祸,极端的如战争,温和的如日常的排挤、倾轧、冷眼旁观……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11)

报社总编

好在,影片的后面带来了人性的温暖,打张望耳光的时髦女悔过了,打翻张望饭盒的富家子道歉了,打张国华的老板捐款了,一毛不拔的土豪也捐款了……

我发现,影院里哭声最激烈的就是人性散发出光辉的这一段,很温暖,很温暖。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12)

相依为命的父女

当然,影片中最感人的,还是张国华对捡来的这个孩子的不放弃、不抛弃;是小张望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付出(她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好的,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给同院的孩子),是记者王小月等人对张望这个陌生人伸出的无私援助的手和温暖的心…..

很好哭的电影推荐天堂的张望(催泪电影天堂的张望)(13)

众人的温暖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蝼蚁,面对贫穷,面对灾难,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挣扎,都在自己的泥潭中挣扎,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战胜了冷漠,融化了心中的那块寒冰,这个世界,这个人生的过程,就会多一些暖意。

这,也许就是《天堂的张望》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真正之意。

作者静塘,站过讲台,现在机关,用通透的眼看世界,用温情的心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