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相信稍微了解点三国的人,都会纳闷,曹操为什么如此待见那个屡战屡败、成天哭哭啼啼的逃跑专业户刘备?曹操居然还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那一回,有这么一段: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刘备的四个头衔,除了“皇叔”之外,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全是曹操给他封的。

我们不由想问,凭什么啊?

有没有一种感觉,曹操、刘备可能是老熟人?他们认识的时间,可能比你想像的要早得多?

公元196年,年底,吕布率军进攻刘备,刘备败走,投奔曹操。程昱说,刘备这个人,不但有雄才,而且能得众心,恐怕最终不为人下,不如干掉算了。曹操说,现在正是广收英雄的时候,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于是,曹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拨给一些军队,供应粮草,让他前往小沛(江苏省沛县)一带,收集被击溃的残部,对抗吕布。

衣赐履说:曹操以朝廷名义任命刘备为豫州牧,这是刘备第三次担任豫州长官,这次是正版州牧。

公元198年,春天,吕布派人到河内郡买马,被刘备打了个劫。吕布大怒,派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人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救援。九月,攻破小沛,刘备再次开溜,家属再次被吕布俘获。

十月,曹操亲征吕布。

十二月,曹操破徐州,擒杀吕布。

刘备随曹操回到许都。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对刘备非常礼敬,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一天,曹操和刘备喝酒闲聊,曹操突然感慨,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值一提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1)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正要夹菜,听到此言,吓得筷子掉落地上。正好当时打了一个雷,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为之变色,确实如此啊,一震之威,竟至如此,呵呵呵呵。

衣赐履说:曹操、刘备这场对话,可谓妇孺皆知。但也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时天下割据势力甚多,曹操自认英雄,大家恐怕没啥意见,关键是刘备同学,史书记录,身经百战但少有胜绩,投降比吕布多,逃命比兔子快,而且逃的时候根本不管老婆娃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地盘儿,就我们讲到的内容,刘皇叔已经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现在又投奔了曹操,哪里有一点英雄相呢?曹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另外,我们要注意,本来曹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打败了吕布之后,却把刘备带回了许都,任命为左将军。我个人感觉,这是曹操提高了刘备的政治地位,但削减了他的实际权力。

我们试着探讨一下,为什么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而且是和他曹某人并列的天下英雄。我们从皇叔的童年讲起。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涿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北省涿州市)人,据说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胜的儿子刘贞,在元狩六年封为涿县陆城亭侯(西汉并没有县侯、乡侯、亭侯的区分,史书如此记录,可能是刘贞的封户比较少,相当于东汉时期的亭侯)。后来因向朝廷进献祭祀用的黄金不合标准,被夺了侯位。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都在州、郡做公务员,刘弘后来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

衣赐履说:《汉书》载,中山靖王刘胜生平有两大爱好,一为喝大酒,一为驭美女。这两个爱好的衍生效应非常明显,刘王爷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历来有人对刘备的“皇叔”身份表示怀疑,认为他很可能是为了博取政治地位而诈称流着皇家的血,理由之一就是刘胜的儿子太多了,想证明你是冒充的,实在忒难了。不过,在没有实锤证据出现之前,我们还是认可刘备的皇室血统的。实际上,“皇叔”这个称呼并未见于正史,应为罗贯中老师友情奉送的。

刘弘去世的时候,刘备还很小,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树,远远望去,像个大车盖。凡经过的人都对这棵树印象深刻,有人说,这附近应该出贵人(汉晋春秋说,涿郡人李定讲,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族的小孩子在树下玩耍,曾经说,我以后会乘这样盖顶的车子。叔父刘子敬说,小子,别瞎说,这是灭门之祸啊!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2)

衣赐履说:也不知道是谁硬说刘备是卖草鞋的,履,是鞋,不是草鞋。贩履织席,是说刘备家开了个鞋店,同时兼营纯手工席垫。刘备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收入应该还是不错的。为什么呢?曹操在临死前,告诫姬妾们学学做鞋子,万一将来家道败落,可以卖鞋养活自己。想来,曹操给自己的姬妾指的这条谋生之路,不会太差吧?

另,中国古代很重视礼法,什么级别的人乘什么规格的车子,都有硬规定,不同规格的车子,车盖不一样大,那棵桑树的树冠,肯定比皇帝御车的车盖大得多,刘备说要乘桑树树冠那么大车盖的车子,那是如假包换的僭越,所以叔父说有灭门之祸。

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游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都拜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为师。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吃穿用度零花钱,与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完全一样。刘元起的老婆不乐意啊,说,分家都分了八百年了,你怎么还老资助那小子!刘元起说,你个老娘们懂个茄子!这小子不是一般人,一定能让我们老刘家这一枝重新伟大

刘备在跟着卢植读书期间,非常愉快,书没怎么读,但是最喜欢狗马,音乐,华服。读书期间,还结识了一个好哥们儿,叫公孙瓒。公孙瓒年长,刘备视其为兄长。

衣赐履说:这一小段,很有点意思。可能会颠覆我们以前对刘皇叔的基本认知。

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十五岁拜卢植为师,当为公元175年。

卢植是什么人?

卢植和郑玄都是马融的学生。马融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孙,明德马皇后(明帝刘庄的皇后)的从侄,当世大儒。郑玄更是大儒中的大儒。卢植在学术上的造诣即使不如老师马融和同学郑玄,也属同一个量级,并且,卢植文武双全,在士人圈子里极受推崇。

在东汉末年,想要有点建树,身份很重要(个人感觉,任何时代身份都很重要)。袁绍家四世三公,曹操的老爹是太尉,这就是他们的重要资本。而刘备的皇室血统已经稀薄得跟凉白开似的了,士大夫们不大看得上,但卢植的门生、郑玄的师侄这个招牌,在士人集团中还是叫得响的。

实际上,这次游学虽然时间并不长(从史料推测,可能也就年余),但对刘备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不得不说说,卢植培训学校的校址在哪里了。

《后汉书·公孙瓒传》载,(公孙瓒)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缑(读如沟)氏山在洛阳东面几十里处,也就是说,刘备是在洛阳附近读的书。

注意,洛阳附近。

刘备喜欢狗马,音乐,华服,这些爱好搁今天,就是玩儿跑车,玩儿博彩,听音乐会,穿名牌儿,这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标配。叔父刘元起对刘备的资助,全都用来干这些事儿了。那么,我们请问,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跟家门口儿,用叔父的钱订制华服,听音乐会,赌狗赛马,且不论涿县那地方有没有这样的高档消费场所,就算有,他元起叔叔能由得他这么胡造吗?即使元起不计较,元起婶婶能不跟他急吗?

所以,刘备的这些勾当,只能发生在跟着卢植学习期间。

而卢植培训学校在深山沟里,什么娱乐场所都没有,那么,“不甚乐读书”的刘备,自然会逃课去洛阳啊。换句话说,帝国首都近在咫尺,少有大志的刘皇叔能不去那个花花世界长长见识、风流快活一番吗!

有人可能会问,刘备逃学不怕卢植开除他吗?

不怕。

为啥?

因为卢大儒才不会求着你读书呢,天天盯着学生打卡签到,丢人!

有实例为证。卢植、郑玄跟马融读书时。马大儒根本不给新生上课,都是老生带新生,学长教学弟。郑玄是卢植介绍到马融那里的,在马融培训学校呆了三年,愣是没见到马融的面。直到某天有个学术问题连马融都弄不清,而郑玄是带艺投师的,恰巧对这个问题有过研究,有人建议把他叫来说说,这样,马融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叫郑玄的弟子。所以说,大儒授课,不用担心他点名,学生们爱来不来。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3)

【卢老师,文武全才,名满天下】

刘备喜欢狗马,音乐,华服,可能是他真的爱好,也可能是为了社交生活的需要。这些东西,当然是贵公子们的最爱,比如,袁绍、曹操,都应该精通此道。史书没说袁绍喜欢什么,但曹操是有记录的,《三国志·太祖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载,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你看,曹操与刘备在这些方面是高度合拍的。

这些爱好,貌似奢侈,实际上是刘备进入贵公子圈子的敲门砖。

刘备跑到洛阳去浪,一方面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非常有可能结识了曹操、袁绍这帮公子哥儿。

大家不要以为我在胡咧咧,后面我们会讲到刘备、曹操很早就相识的实锤证据

刘备的身体特征非常明显,史称身长七尺五寸(大约一百七十三厘米),双手自然下垂,可以摸到膝盖,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顾自见其耳)。这说明,刘备长得很有特点。他的两眼长得很开,比舒淇还开,接近于长到脸的侧面了,否则,耳朵再大,自己也看不到。刘备话不多,对人谦逊,特别是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那些不大安分的半大小子,都把他当成老大。中山国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在贩卖马匹的时候来过涿郡,见到刘备,大为惊讶,给了他不少钱,刘备用这些钱组织了一帮人。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4)

【皇叔的眼睛还得再开一点】

衣赐履说:领袖级的人物,大多在小时候就有某种气场。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州郡都招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刘备跟着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当了安喜县尉。

刘备任安喜县尉,还有另一种说法。《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说,平原人刘子平知刘备武勇,当时张纯反叛,朝廷下诏让青州平叛,刘子平跟着青州从事,经过平原时,向从事推荐刘备,于是刘备就跟着部队,与黄巾遭遇,刘备负伤,装死,逃得一命。后来当了安喜县尉,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

衣赐履说:张纯反叛发生在公元187年,公元188年,被骑都尉公孙瓒击溃。刘备等人可能本来是征讨张纯的,后来撞上黄巾,目标任务发生变化。刘备当安喜尉应该在公元187年或稍后。

安喜县属于青州平原国,封国督邮到县里来清理干部。典略上讲,朝廷下诏书给各州郡,凡是因军功为长吏者,都在清理范围之内。督邮来了之后,住在县招待所。刘备怀疑自己将被清理,就求见督邮,估计是想通融通融。督邮当然知道刘备的来意,就托病不见。刘备火儿起,回去找了一队士兵,直闯招待所,宣称“郡里有密令抓捕督邮”,进屋把督邮从床上一把扯起来捆了,带出县界,把自己的官印绶带挂在督邮脖子上,把督邮捆在树上,一顿棍子,把督邮打了个半死,最后要杀督邮。督邮哀号饶命,刘备才放他一马,弃官亡命。

衣赐履说:《三国演义》上说,是张飞怒打督邮,其实,这个事儿是皇叔干的。显然,年轻时的刘备,妥妥的暴脾气。殴打朝廷命官,而且是上级长官,这个罪可不轻。平原是没法呆了,于是刘备走人。

这里有个问题,诏书要淘汰因军功任命的长吏,也就是说,朝廷打算清理武人,颇有些卸磨杀驴的感觉。有人认为,这是汉灵帝刘宏打算整顿吏治的一个措施,我觉得有些牵强。或许,诏书里还有关于如何安排这些武人的其他条款,史书没有记录。

不久,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毋丘毅到丹杨(安徽省宣州市)募兵,刘备与毋丘毅同行,在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遇到贼寇,力战有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山东昌邑市围子镇古城村,属北海国)。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刘备又弃官而去。再后来,又当了高唐县尉,又升为高唐县令。高唐为贼寇(应指黄巾余部)所破,刘备于是投奔正在幽州的老同学公孙瓒

好,这一回,就到这里,下回再见。

别啊,说好的刘备和曹操认识的实锤证据呢?

哦,对了,把这个事儿给忘了。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5)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载,灵帝末年,刘备曾经到过洛阳,与曹操一道去沛国招募兵众。结果灵帝突然死了,天下大乱,刘备也起兵,跟大伙儿一块儿讨伐董卓(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看,刘备和曹操早就认识吧!

公元189年,四月,灵帝去世。也就是说,刘备和曹操至迟在公元189年就认识了。

刘备在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先与曹操一道去沛国募兵,灵帝去世后,他们回到洛阳。然后,大将军何进征好几路外兵入朝,打算吓唬何太后,诛杀太监,其中一路就是毋丘毅,刘备随行,之后被封为下密县丞。不久,何进被太监杀掉,董卓进京,袁绍、曹操等人组织反董联盟,刘备也起兵讨董,可能就在此时离开下密。反董联盟和董卓不咸不淡打了一阵子,然后大家都开始抢地盘。此时,不晓得哪个贵人让刘备当了高唐县尉、县令。再然后,投奔公孙瓒。

那么,刘备究竟什么时间认识曹操的?

刘备年轻时代去过洛阳的记录,史书上只有公元189年这一回,这当然是可能的,刘备从安喜县尉的位子上逃走,跑到洛阳谋发展,认识了曹操,也基本上能说得通。

但是,如果把时间上推十四年,十五岁的刘备常常跑到洛阳去赌狗赛马,正好遇到了二十一岁的洛阳北部尉曹操,两人因对狗、马的共同爱好结为好友,不久,曹操外放顿丘县县令,刘备也告辞卢植回到老家(实际上是由于卢植被任命为庐江太守)。然后两人各自发展,等到刘备打了督邮之后,走投无路,就跑到洛阳找曹大哥,商量下一步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样一条时间事件线,似乎来得更为合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很可能也认识了袁绍。

刘备与曹操是老朋友,那么,殴打上级亡命天涯的前安喜县尉,跑到洛阳后能够与灵帝刘宏亲自任命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曹操,一同到沛国募兵,才有了让人信服的可能性。同时,对后来曹操一直高看刘备一眼(袁绍对刘备也极为礼敬),入则同席,出则同车,一时封赏无出其右者,并且最终没有杀掉刘备,从逻辑上讲就顺畅了。

三国历史真实的刘备 解读三国熹平四年(6)

【刘备:曹哥,好久不见,我先干为敬!】

下一回,我们分析,刘备为什么被视为英雄。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