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定有很多人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了解了少年时期的周总理那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1)

周总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公元1917年,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年仅18岁的周总理东渡日本求学救国,并写下一首豪情无比的诗词《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近现代: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2)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总理东渡寻求救国方略的决心。其中“大江歌罢”指的是刚刚唱完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周总理在此处用典有两个含义,一是为了表达志向的豪迈,二是照应东渡日本需要横渡江海的过程。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3)

“邃密群科济世穷”,这一句是写他自己求学的目的,他东渡日本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能够研究多门科学用来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周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而当时的国内正在掀起一股“科学救国”的呼声,很多青年才俊都远赴国外学习先进的思想以及先进的技术以报效国家,而作为近邻的日本就成了很多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比如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曾留学日本。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4)

“面壁十年图破壁”,这一句是写对自己的期望,“面壁十年”是借用达摩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最终成为禅宗祖师的典故来表达对自己的期许。他也要学习达摩面壁的精神,以求学成之后能达到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的传说出自《历代名画记》,说的是著名画家张僧繇曾在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金龙,当他点出龙眼的时候,巨龙则破壁腾空飞起。周总理这里将“达摩面壁”和“金龙破壁”巧妙的结合起来,表达的是对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写得是豪情万丈,大丈夫就该如此!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5)

“难酬蹈海亦英雄”,最后一句是假设,即便自己留学救国的志愿达不到,能够积极出洋寻求真理,为拯救家国而努力也称得上是英雄。在晚清时期,出洋留学寻求真理称为“蹈海”。

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周总理18岁写的一首诗)(6)

周总理这首诗,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从第一句“大江歌罢”便透露出无比豪迈的胸襟抱负,到最后一句“难酬蹈海亦英雄”点出了即便前路充满未知变故,也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为了国家民族而探索一条复兴之路。记得诗词鼻祖屈原《离骚》中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表达的就是不论前路多么艰难,都将不遗余力地探索真理的志向。可以说在立意方面,周总理这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跨越千年比肩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