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的思想与生活也应当是独立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的思想与生活也应当是独立的。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小被迫接受各种各样的引导和教育,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独立意识的追求却绝不会因此而降低分毫。换句话说除了我们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痛苦的学生时代以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想要再去经历那种处处被否认处处被指责的生活了。不过即使我们不喜欢旁人所强加于我们自身的要求,但是这是否能代表着我们能够克制住想要批判他人的冲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在千年前就已经洞悉这其中规律,可是最后也还是只能道出一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悲哀,而其中最令人恐惧的就当属我们的“不自知”了。

试想一下,当你一个人悠闲的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突然迎面冲来两个正在打闹的孩童。他们那粗俗的言语和莽撞的动作都令你感到愤懑和不满,并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出现的那一刹那,你之前好不容易产生的的悠闲之情与安逸就瞬间被冲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时候你是否还能用自己良好的教养来克制自己呢?你还是会像少数人那样用吼叫甚至暴力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当然不过大多数人虽然会倾向于后者但只是不会采取行动而已)这时候的你不论是出于对破坏掉了好心情的恼怒还是出于对孩童行为的愤慨,你都会产生一种难以遏制的想要教训他们的冲动,这是种难以避免的情绪。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请先不要急着去否认,因为你此时很可能会因为看到这个糟糕的例子后而萌生出种想要教训一顿这个文笔极差的作者的冲动。这都算是正常现象,因为不论是打闹的孩童还是我的这篇文章,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冒犯”了你以及你所秉承的“信念”。而你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去维护并让我相信你所坚持的“信念”是正确的。这就好比父母对自己孩子所产生的保护欲一样,是天性所致。我们无法避免。但这就是我们随意的批判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理由吗?若是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遵循自己的天性而公然违背大家所共识的道德理念甚至是蔑视法律的话,那人类还配被称之为人类吗?当然这里扯的有些远了,让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在世界上所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会因遗传、家庭、教育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信念”或者说是观点更为准确一些。不过我喜欢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也就是观点整合起来并将其统称为“框架”。这是我们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真正所必须的东西,它无法用我们所公认的一切准则来替代,它是我们每个个体“唯一”的行为准则。每个人“框架”的形成过程与最终变为的模样都不尽相同,这也就是我们产生冲突与感到愤怒的主要原因。而一个人的“框架”一旦形成,那么人们就绝对不会允许有任何别的力量来“冒犯”或是撼动自己的理念。即便他说坚持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但即便是这样也很少会有人反思自己,甚至大部分人不仅不会去观察、反思自己所建造的“框架”是否坚固牢靠,反而会去歇斯底里的谩骂、攻击其所不认同的“歪理”。这就好比一个吃饭时习惯于吧唧嘴的人看到一个吃饭细嚼慢咽且不出动静的人后所产生的不悦感,更有甚者还会去恬不知耻的取笑后者说:像你这样子吃饭还会有味道吗?然后自己便在饭桌之上“呲溜呲溜”地喝着面条,过后还吧唧着嘴冲对面炫耀到:这样子吃饭才香哩!当然我这并不单指这一种现象。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指责或批判某一件事情之前是否想到过我们彼此之间所秉承理念的不同?就算是某一种文化或者是习惯的确在公众的认知里面高于另一种文化或习惯,但是我们因此就会有批判别人的权利吗?再者,如果将我们现在所奉行的行为准则拿到几千年以后又是否还是“正确”的?就算它永远都是所谓的“正义”,但是这就代表它能适应与所有的人吗?我想我们大多不会去在意这些,我们所在意的只是:他“冒犯”了我,我要去给他一点教训或者是好好教一下怎么做人。所以我们批判别人最开始的最直接的原因就仅仅是他“框架”内的理念与你相悖,而这是你所不能够容忍的。于是你就想去教训一顿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想让他进行“改正”并让他重新做人。这也是我们所进行指责和批判的主要原因。

我不否认的确有很多行为使人难以忍受。但如上文所述,我们有何权力去批判一个和我们相同的人呢?我们既不是他们的监护人,也不是他们学校里教授知识的老师;更不是在社会上传授生存技能的师傅;我们只是一个被另一个普通人所“冒犯”了的普通人而已。这时我们与他们之间理念的正确与否都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我们只是想要不负责任的尽自己所能的贬低他们,我们就是单纯的想要压这个“冒犯”我们的人一头,仅此而已。所以,哪怕一个人在吃饭时不吧唧嘴而且也没有其他的任何不恰当行为,而只是由于他吃饭时先吃菜的习惯无意中“冒犯”了你吃饭时先喝汤的习惯,然后你就由此开始大谈特谈的叙说“吃饭时先喝汤”所拥有的益处是多么的丰富并且将自己切身经历的美好感受描绘出来,想借此改变一个因此丢失掉了无数营养的成年人。可你所做的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还不只是为了改正一个人习惯了二十多年的“吃饭先吃菜”的“不好的”习惯吗?这样做除了满足自身病态的欲望以外我实在找不出其他的缘由。当然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是它却很能说明问题。

人生而不同。外加各自家庭氛围、受教育程度以及所成长环境间的差异,都会导致我们每个人产生出矛盾的对立的甚至是如同水火一样的不相容的理念,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就连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像人这样复杂而又多变的生物了。所以除却真正影响到彼此生活的行为或者理念:如大半夜在居民楼里蹦迪等这一类违反了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或者是触犯了法律制度时,我们才有义务有必要去警告对方外,其余的指责与批评就很难说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强行改变他人的理念了。而一旦我们真的那样子做了,那么我们和掠夺物质财产的强盗又有什么不同?或许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进行掠夺,这样子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抗与厌恶罢了。

写到最后我要强调一下,我这并不是想要改变或者纠正什么,我只是把我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而已。至于读者又怎样的理解与评判那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