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我国中部的一个省份,现在凡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但是“河南”一词作为国家行政区域概念最早出现在秦国时期在洛阳设置的河南县,后来在历朝历代的不断进行演变,具体的有河南县、河南郡、河南尹、河南道、河南府,河南江北行省、河南省,历时二千年发展成现代的河南省。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1)

1、秦朝置河南县

秦昭王灭亡东周后,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设置河南县,管辖区域为涧西及洛河西南地区,履属于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西晋末期废除,东晋义熙年间又复置。东魏天平初年(534年)改属新安郡,二年改名宜迁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唐武德四年 (621) 与洛阳县并为洛州治。永昌元年 (689) 改名合宫县。神龙元年 (705) 又名河南县。三年 (707) 改名合宫县。景龙元年(707) 又名河南县,到金国时废除。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2)

2、西汉的河南郡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这是“河南”一词第一次作为国家行政区域概念出现在历史中。三川郡为战国时韩宣王建立的,管辖范围为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洛河、伊河和北汝河上游地区。秦灭韩后复置三川郡,郡所在洛阳,管辖洛阳、河南、荥阳、京、索、阳武、缑氏、卷、巩、新城、启封、成皋、宛陵、新安、宜阳、渑池、陕、梁、平阴。

汉高祖二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与河东郡、河内郡合称“三河”,是西汉京畿范围内的郡级行政区,治所在雒阳。汉惠帝时析置新城县,汉景帝时又将“启封”改为“开封”,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又分出新安、宜阳以西地区设立弘农郡。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3)

元始二年(2年)时期,辖有洛阳、荥阳、偃师、京县、平阴、中牟、平县、阳武、河南、缑氏、原武、巩县、谷城、故市、密县、新城、开封、成皋、苑陵,梁县、新郑共计22县。其时辖地在今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

2、东汉的河南尹

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为提高都城的地位,仿照长安的京兆尹,于建武十五年将河南郡改为河南尹。管辖区域与西汉的河南郡相当,但在建武二十一年撤消了故市县,成为21县。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4)

3、魏晋南北朝时的河南郡

曹魏时期仍为河南伊,辖22县,但到了魏齐王曹芳正始三年(242年)升格为荥阳郡,辖有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计8县。魏末时废郡,划归河南尹。

西晋时恢复河南郡,治所在洛阳。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河南郡也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停的变化。刘宋时管辖21县,后来又分出荥阳郡8县变成13县,再后来领土缩水变成5县。南齐仍为5县,其他地方为北朝占有。

4、隋朝复置河南郡

隋朝时属洛州,大业元年(605年)洛州改称豫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称“河南郡”。领18县:河南、洛阳、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偃师、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缑氏、嵩阳、阳城。

5、唐朝的河南道

唐朝时全国设置十道,河南道是其中一道,管辖区域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南道,东边到达黄海,西边到函谷关,南滨淮河,北临黄河。共管辖30个州府,辖境相当于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市。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5)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6)

但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从河南道中分出了个都畿道,管辖河南府、汝州临汝郡,共2个府州。管辖区域为伏牛山以北、中条山以南,崤山、熊耳山以东,中牟、叶县等地以西之地。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7)

6、唐宋元明清的河南府

唐朝开元元年(713年)将洛州升置河南府,管辖区域相当今河南省洛水中下游,谷水、伊水、汜水流域,颍水上游及济源、孟州、温县等市县地。

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等10县。北宋河南府属于京西南路。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8)

金国时期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金兴定元年改为金昌府。

元朝将金昌府升为河南府路,治所在洛阳市,属河南江北行省直辖。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登封市以西,潼关以东,伊川县、卢氏县以北等地区。下辖洛阳县、陕州陕县、登封县、巩县、新安县、孟津县、永宁县、渑池县、灵宝县等州县。

明朝时期,河南府下辖洛阳县、偃师县、巩县、孟津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渑池县、登封县、嵩县、灵宝、陕县、卢氏县等13县,治所洛阳市。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9)

清朝时期,河南府开始和明朝一样,下辖13县。但到乾隆时期,将陕县、灵宝、卢氏3县划出,成立陕州府,河南府变成10个县。

河南府一直到1913年民国成立后才撤消。

7、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元朝时因攻打南宋战争需要,在至正五年立河南行省。十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撤消河南行省,河南路仍直隶于中书省。二十八年,立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并割江淮行省所领江北州郡归河南江北行省。管辖地区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从此河南以“省”的名称出现。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10)

8、明朝河南承宣布政司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改元朝的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下辖8个府和1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彰德府,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汝州直隶州。但人们习惯性的还称布政司为“省”,所以还叫河南省。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11)

9、清朝的河南省

清朝初期,河南省辖8府1直隶州,此后府、州设置有一定变化,到嘉庆时期河南省下设9个府4个直隶州,9府分别为:开封、河南、怀庆、卫辉、彰德、归德、汝宁、南阳,陈州等九府,4直隶州分别为汝州、许州、光州、陕州。到清末共有9府5直隶州1直隶厅,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之间共有四道,分别为开归陈许郑道、河陕汝道、南汝光淅道及河北道。

河南中原地区包括哪些地区(从河南县到河南省)(12)

民国初废府、州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河南全省仍辖四道,分别为豫东道、豫西道、豫南道及豫北道。新中国刚成时先在豫北地区建立了平原省,1952年撤消后安阳、新乡并入河南省,形成了现在的河南省。

总之,从秦国置河南县开始,经历河南郡、河南尹、河南府、河南道、河南行省、河南布政司,最终变成为现在河南省,历经二千多年演变。原来的河南县、河南郡、河南府都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地区。唐朝的河南道是指河南、山东全境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的广大区域。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是指黄河(南流黄河)到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直到明清时期,河南省的管辖区域才基本固定下来,形成现代的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