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牌轻卡作为“最后一公里”的中流砥柱,超载问题由来已久。我国一些城市市区对蓝牌轻货不限行,今年1月1号开始,交通部门也取消了蓝牌轻货的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司机只要有小型轿车驾照就可以驾驶。轻货轻货,就是车相对轻,拉的货肯定也不能太重,最近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轻货不轻,什么都不拉就超载的问题。货车车主李文雄的车实打实地自重4.2吨,车货总限重是4.495吨,减去4.2吨,只能拉三百公斤。这车驾驶室核载三个人,坐上两个人的话,不好意思,可能货都不要拉了。

卡车超载有什么危险(卡车司机的心声)(1)

拉货少,不挣钱;拉的多,超载,这是司机们需要直面的问题。买货车的人一般都想多拉货挣钱,这样,就有人暗地里想出了办法,生产出了能多拉货的轻型货车,买的人也挺多。

“十吨王”不是梦,“二十吨王”是小意思,车企车主心照不宣

目前,大多数4.5吨级货车车货总重限制在4495kg,而这类车的自重基本都在3吨左右,至于能运多重的货,这完全由“载质量利用系数”决定。

所谓载质量利用系数,其实就是车辆载重与整备质量的比值,这个数值直接决定着车辆的载重是多是少。

根据《整顿汽车产品的有关规范性要求》,一辆限重4.5吨的轻卡,如果其整车质量为2.8吨,以0.7的标准载质量系数计算,其可装载的货物重量只有1.96吨。

这一数字和目前轻卡少则“五吨王”,多则“十吨王”的宣传口号,明显相去甚远。

但这并不是轻卡厂家在独自意淫、夸大宣传,轻卡司机在实际运营中也是这样操作的。

比如2月15日,河南郑州一辆4.5吨轻卡,在通过动态秤称重时显示车货总重为20.9吨,随后根据《公路安全被保护条例》,司机收到了高达8000元的罚单。超重365%的车辆还敢若无其事地通过称重检查,这样的操作太胆大了。

在2017年3.5~6吨轻卡的保险数据中,公告吨位在4.5吨以下的轻卡几乎占据全部市场,但只有15%基本符合标载要求运输。在买车的时候双方都是心照不宣,车主掏钱,销售人员负责上牌。超重如此之多,车还能日复一日安然无恙的运营,真该为国产轻卡的品质点个赞?

为了满足轻卡用户的重载需求,许多年起,“重载版轻卡”成为不少车企主推的新品,这些车选用了高可靠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架更是不断选用强度更高的钢材,车的质量没得说,车主也愿意用。这便让轻卡超载陷入了一个怪圈。

对司机来说,市场压力大,大家都在超载,自己不超载是无法生存的。

对厂家来说,市场大环境要求车的质量必须越来越好,必须越来越能装,不造“抗造”的车,车企就会被用户淘汰。

这样来看,大家都各有苦衷,那么轻卡超载成风到底是谁的过失呢?谁又该为超载罚单付款呢?

超载不是我选择,治超还需从根源抓起,多管齐下

河南的老张是一个开过十多年重卡的老司机,他说,从前自己跑山东线,一辆车拉个80、90吨甚至100吨都很常见,但伴随治超力度越来越严,超载运输只得停止。老张虽然是重卡司机,但他却道出了所有卡车司机的心声:没有人主动愿意超载,都是形势所迫。

对载货汽车,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到上路运输各环节,国家都有着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其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安全。然而,在利益面前,安全被抛到了脑后,监管成了摆设,制度成了空文。要想改变这一扭曲局面,就必须各部门联动,从根源抓起,特别是从生产和登记注册环节发力,建立追溯和倒查机制,严格监管,严肃追责。

另一方面,考虑到轻卡装载量的真实需求,在车况、路况允许的情况下,调整轻卡载重限值,提升车辆利用效率,或许也是缓解当下乱象的一种方式。

网友的观点

有些网友表示,生活中不存在什么侥幸,我们要杜绝超限超载,这是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另一些网友表示,超载危害很大,切勿超载行驶!一是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二是增加车辆安全隐患。三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尽量离大货车远一点。

,